李文文
- 作品数:8 被引量:9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南北方型美洲黑杨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 自然条件下采用Li-6400测定南北方型美洲黑杨在5、7、9月的光合日进程,并于10月中旬测定生长良好、尚未落叶的南方型美洲黑杨瞬时光合速率。结果表明:南方型美洲黑杨在5月的光合作用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在7、9月均为双峰曲...
- 李文文黄秦军丁昌俊苏晓华
- 关键词:美洲黑杨生态因子
- 文献传递
- 不同种源蒙古栎在3种生长条件下的综合评价被引量:14
- 2012年
- 试验选用蒙古栎的5个种源,分3种处理,通过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采集,对不同种源的生长和生理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种源间生物量、地径、叶片数、单叶面积、气孔密度、气孔大小等形态性状差异显著或极显著,Pn、Yield和qN等生理特征差异也达显著水平。各种源中J种源生物量最大,达16.37 g;B种源最小,为11.46 g。处理2最有利于幼苗生长和干物质积累,其生物量比最小值处理3的大22%;但处理3苗高最大,说明光照对蒙古栎生物量的增加影响较大,但弱光可能诱导了幼苗叶片数和苗高的增加。处理间差异表明,蒙古栎生长除了受遗传物质控制之外,与环境条件存在明显的互作。5个种源的综合评价结果为:J>P>S>B>H,总的来说蒙古栎遗传资源丰富,J种源具备较大的推广利用价值。
- 黄国伟黄秦军李文文
- 关键词:蒙古栎种源生理特征综合评价
- 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幼苗光合作用的日季节变化被引量:22
- 2010年
- 在自然条件下,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在5、7、9月的光合日变化。结果表明:南方型美洲黑杨在5月和9月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为单峰曲线,峰值分别为15.79、14.13μmol.m-2.s-1,在7月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值为22.03μmol.m-2.s-1;北方型美洲黑杨在5、7、9月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一直为双峰曲线,最高峰值分别为13.46、18.08、12.91μmol.m-2.s-1。南方型美洲黑杨仅在生长旺盛的7月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北方型美洲黑杨在整个生长季均存在光合"午休"现象;南北方型美洲黑杨净光合速率季节变化特点为:夏季(7月)>春季(5月)>秋季(9月);10月份,南方型美洲黑杨净光合速率达到12.70μmol.m-2.s-1,北方型美洲黑杨已落叶。分别对南方型和北方型美洲黑杨5、7、9月的光合有效辐射、气温、空气相对湿度、空气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偏相关及通径分析,影响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子是光合有效辐射。
- 李文文黄秦军丁昌俊苏晓华
- 关键词:美洲黑杨光合日变化生态因子
- 不同基因型欧洲黑杨幼苗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及其机理初探被引量:15
- 2010年
- 以104份欧洲黑杨不同基因型(无性系)为材料,通过生长量和生理指标的测定,研究土壤施氮和不施氮条件下其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供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欧洲黑杨生长差异显著。根据2个供氮水平的苗木年平均材积生长量将欧洲黑杨群体划分为4个类型:双高效型、高氮高效型、低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并结合氮反应指数在双高效型与高氮高效型中分别筛选出8个氮素利用效率高、生长表现优良的基因型,具较高的育种价值。比较分析欧洲黑杨不同基因型氮素利用效率相关指标,发现双高效型的净光合速率、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根系干质量、体积、比表面积均高于高氮高效型,初步揭示了不同类型欧洲黑杨氮利用效率存在差异的机理。
- 刘希华丁昌俊张伟溪李文文黄秦军苏晓华
- 关键词:欧洲黑杨氮素利用效率生长性状根系形态
- 蒙古栎茎段的离体培养被引量:6
- 2012年
- 以水培萌发的健壮茎段为外植体,研究了离体条件下培养基及激素对蒙古栎器官发生和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0.2 g·L-1PVP能有效地抑制茎段褐化,在茎段初代培养中,以1/2MS基本培养基添加0.2 mg·L-16-BA培养效果最好,启动时间早,芽平均高3.00 cm,最高的可达5.20 cm。茎段增殖培养,以1/2MS+6-BA0.15 mg·L-1+KT0.15 mg·L-1效果最好,平均茎芽长接近3.00 cm,平均增殖系数为3.33;高质量浓度的6-BA对茎芽生长不利,基部高度愈伤化,出现玻璃化现象。茎段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NAA0.02 mg·L-1+IBA0.05 mg·L-1,生根率达到62.5%。
- 李文文刘希华黄秦军张伟溪
- 关键词:蒙古栎离体培养茎段
- 黑杨苗期高生长形态建成被引量:4
- 2010年
- 为探讨黑杨派(Sect.Aigeiros Duby)植物高生长形态建成和杂种优势的分子基础,确定发育时期及组织部位与高生长的关系,以节间数和节间长为核心对1年生苗高生长进行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生长季的某一时间点上,不是所有的节间都在伸长,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的伸长节间数量是有一定范围的,不同月份伸长节间的数量不同,一般在6个节间之内;在全生长季,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群体的伸长节间数的出现频数表现为右偏分布,而伸长节间数为1~6节的出现频数近似于正态分布,伸长节间数为3~4节的出现频数最高,最多的伸长节间数达到8个。在苗木生长的不同阶段,节间长和节间数2个要素对高生长的贡献不同,节间数对高生长起主导作用,其次是节间长;节间发生率越高则高生长越快;节间数是与高生长最显著相关的形态学标记。在全生长季,欧美杨和美洲黑杨的高生长符合慢—快—慢"S"形曲线规律,第1条规律对高生长研究的分子生物学取样工作有指导意义;而第2条规律将使节间数成为常规育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以及高生长相关基因克隆的重要研究对象。
- 杨成超苏晓华黄秦军李文文
- 关键词:杨属高生长节间长
-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Fisch.)种源变异及无性繁殖研究
-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Fisch.)是我国北方三大硬阔用材树种之一,也是多用途生态型用材树种,在维持地域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在蒙古栎分布区内收集32个蒙古栎种源,分析...
- 李文文
- 关键词:蒙古栎种源变异无性繁殖
- 文献传递
- 蒙古栎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被引量:24
- 2013年
-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不同基质种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浸泡时间及发根农杆菌等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土+蛭石+珍珠岩(1∶1∶1)是较理想的扦插基质;IBA 500 mg/L+6-BA 2.0 mg/L浸泡2 h后扦插效果较好,生根率为16.67%;低浓度的NAA有利于蒙古栎嫩枝生根,高浓度则抑制生根;单独使用ABT1生根粉或将其与IBA混合使用,效果均不明显;浸泡时间为2 h时插条生根效果最好,生根率为13.33%;发根农杆菌A4菌株对蒙古栎嫩枝扦插生根无明显作用。
- 黄秦军李文文丁昌俊
- 关键词:蒙古栎植物生长调节剂嫩枝扦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