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
- 作品数:8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南昌大学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在体外循环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中的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体外循环(CPB)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增加中的机制,为提出更好的CPB期间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动物模型并进行分组,A组:大鼠行慢病毒AD-PBEFshRNA转染;B组:大鼠进行30min深低温停循环;C组:大鼠行慢病毒AD-PBEFshRNA转染后,再进行30min深低温停循环;对照组:大鼠只进行麻醉、CPB插管,不行CPB转流;应用Western blotting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PBEF的表达情况。结果 C组的PBEF、磷酸化P38MAPK、磷酸化ERK、磷酸化MLC、磷酸化VE-cadherin、磷酸化FAK表达与A、B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VEGF、MMP2、MMP9、W/D与A、B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正常,C组肺组织病理损害严重,A、B组较C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结论 PBEF通过MAPK/PI3K-Akt/VEGF信号转导通路来增加CPB术后肺血管内皮通透性。
- 曾源杨威张小强李斌董啸
- 关键词: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肺血管内皮通透性
-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在深低温停循环术后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 2012年
- 目的观察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在体外循环(CPB)术后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建立SD大鼠深低温停循环(DHCA)肺损伤模型,32只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和DHCA15min、30min、45min组,术后6h处死大鼠留取血液和肺组织标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肺组织和血清PBEF表达及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1β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BEF在肺组织中表达及定位;观察肺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术中监测血气分析、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DHCA15min、30min、45min组血清中PBEF表达分别为(6.636±0.124、8.663±0.129、11.067±0.210)、肺组织中分别为(7.502±0.648、15.269±0.803、24.311±0.524)较Sham组血清中(3.370±0.010)、肺组织中(4.664±0.006)明显升高(P〈0.01);免疫组织化学法发现肺血管内皮、肺泡上皮和中性粒细胞中PBEF均有表达;苏木素-伊红(HE)染色镜下观察可见随着DHCA时间的延长,肺损伤程度明显增加。结论随着体外循环肺损伤的加重PBEF表达增加,PBEF可能成为研究体外循环术后肺损伤新的切入点。
- 李斌董啸徐建军张小强
- 关键词: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体外循环肺损伤
- PBEF与炎症相关性疾病被引量:4
- 2014年
-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re-B-cell colony-enhancing factor,PBEF),又名Visfatin即内脏脂肪素或内脂素〔1〕,并具有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t)作用,因此也被命名为Nampt。作为一种具有促进早期B细胞分化的细胞生长因子,PBEF首次由Samal等〔2〕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cDNA基因文库中克隆获得。
- 曾源董啸杨威阮雯丽张小强李斌
- 关键词: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炎症细胞因子急性肺损伤
- 无血预充大鼠深低温停循环模型的建立被引量:3
- 2011年
- 大鼠体外循环模型的建立可模拟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所介导的人体生理病理的改变,近年应用广泛。我们对过去的大鼠体外循环模型进行改良,报道如下。
- 李斌董啸徐建军龙翔晏浩车建鹏杨威
- 关键词:无血预充体外循环模型心脏外科
- 远端组织器官缺血预适应保护研究进展
- 远端组织器官缺血预适在心脏,脑,肾,肺等组织器官的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远端组织器官经过短时间多循环缺血预处理后表现出对全身各组织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抵抗作用,其机制涉及一氧化氮、腺苷、自由基、PKC、热休克蛋白、各种细胞...
- 杨威董啸曾源李斌张小强徐建军
- 关键词:预适应缺血再灌注
- ACE与体外循环后心肌损伤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观察体外循环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及心肌标志物的变化,探讨ACE与心肌损伤之间的关系。2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患者分别于术前(T1)、CPB 60min(T2)、CPB后30min(T3)、4h(T4)、24h(T5)及48h(T6)各时间点测定静脉血中下列各指标的水平:ACE、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 ACE在CPB中后各时间点均高于CPB前(P<0.05),且随着时间逐渐升高。ACE与cTnI在各时段点的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651,P<0.01);ACE与Myo(r=0.194,P<0.05)及CK-MB(r=0.137,P<0.05)在各时段呈正相关性。ACE对CPB后的心肌损伤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 杨威董啸张小强李斌徐建军
-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体外循环心肌标志物
- 个体化微创右胸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该院188例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疗效观察,探讨微创个体化小切口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1月375例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取个体化右胸微创小切口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88例作为治疗组,传统正中开胸心脏病手术187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切口长度、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输血量、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胸腔引流血量、术后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个体化右胸微创小切口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美观的手术方式,实用性强,值得推广。
- 杨威曾源李斌张小强周建良徐建军董啸
- PBEF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其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1年
- 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PBEF)是具有促进早期B细胞分化的一类生长因子,其基因于1994年首次自人外周血淋巴细胞eDNA基因文库中克隆获得。2005年在内脏脂肪细胞中发现一种与PBEF基因序列相同的eDNA基因序列,将其命名为Visfatin即内脏脂肪素或内脂素,此后研究发现其具有烟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ampt)活性,因此又将其命名为Nampt。
- 李斌董啸
- 关键词:前B细胞克隆增强因子肺损伤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