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明琰

作品数:45 被引量:274H指数:8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动脉
  • 13篇心肌
  • 13篇疗效
  • 13篇冠状
  • 12篇血管
  • 12篇缺血
  • 12篇冠状动脉
  • 10篇低氧
  • 10篇低氧诱导
  • 10篇低氧诱导因子
  • 10篇心肌梗死
  • 10篇介入
  • 10篇梗死
  • 8篇低氧诱导因子...
  • 8篇介入治疗
  • 7篇病变
  • 6篇腺病
  • 6篇腺病毒
  • 6篇疗效观察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机构

  • 19篇广州医科大学
  • 12篇南方医科大学...
  • 9篇广州医学院第...
  • 6篇洛阳市中心医...
  • 3篇暨南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湘南学院附属...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湘南学院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45篇李明琰
  • 21篇何文凯
  • 13篇吴平生
  • 11篇崔永生
  • 10篇陈建威
  • 7篇王月刚
  • 6篇陆东风
  • 6篇邓秀芳
  • 5篇田利平
  • 5篇金军
  • 5篇马惠芳
  • 5篇陈冬冬
  • 5篇薛书峰
  • 5篇潘广杰
  • 5篇王亚宏
  • 5篇杨晓明
  • 5篇邢晓雯
  • 5篇王晓阳
  • 4篇裴静娴
  • 4篇王玉婷

传媒

  • 8篇实用医学杂志
  • 5篇岭南心血管病...
  • 5篇广东医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华西药学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现代医院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 1篇今日药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9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3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被引量:51
2016年
目的评价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80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PCI术后规范抗血小板聚集、他汀降脂等治疗,术前及术后12个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对比服药前后12个月内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血常规的变化。结果冠心病PCI术后规范治疗1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常规中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前后相比无明显改变(P>0.05),血小板计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但仍在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和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作减少(P<0.05)。结论冠心病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能明显改善血脂水平,减轻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延缓和稳定作用,并可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生。
李明琰崔永生何文凯赵磊邓秀芳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6
2021年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heart料,分为HF组(n=58)和非HF组(n=60),分析各因素与HF的关系。结果 HF组患者糖尿病比例、多支病变比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BNP、cTnI峰值、Syntax评分、总缺血时间(TIT)均高于非HF组(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yntax评分、多支病变、TIT是STEMI患者P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HF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血红蛋白是保护因素。ROC分析提示Syntax评分、TIT可作为预测HF的指标,ROC曲线下面积为0.877、0.786,最佳诊断界值是18.5分、221.5 min,其敏感度为89.7%、91.4%,特异度为68.3%、55.0%。Syntax评分联合TIT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结论高Syntax评分、多支病变及TIT长的STEMI患者PPCI术后住院期间更易发生HF,血红蛋白是保护因素,Syntax评分及TIT联合对STEMI患者PPCI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较高。
黎德恩梅啸李明琰
关键词:SYNTAX评分心力衰竭
Ad-HIF-1α双突变体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短期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低氧诱导因子-1α双突变体基因(Ad-HIF-1α-564/402)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Saline组,n=12)、腺病毒空载体组(Ad-Null组,n=12)、Ad-HIF-1α-564/402组(n=12),分别在术后即刻肌肉注射0.1 m L生理盐水、Ad-Null、Ad-HIF-1α-564/402,病毒滴度1.0×10~8PFU。术后7d,行心脏超声检查,了解心功能情况;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 Tn I)含量;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法(TTC)评价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基因转染后7d,心脏超声结果显示,Ad-HIF-1α-564/402组心功能指标中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优于Saline组和Ad-Null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ine组和Ad-Nu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d-HIF-1α-564/402组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大于其他两组,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K-MB、c Tn I在Ad-HIF-1α-564/402组含量较其他两组为低,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ine组和Ad-Nu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C法评价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示AdHIF-1α-564/402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数小于其他两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line组和AdNul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HIF-1α-564/402能减轻心肌梗死大鼠近期心肌损伤,减小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
李明琰崔永生何文凯邓秀芳王玉婷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功能
CBL教学法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19年
目的分析案例教学法(CBL)在心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番禺院区心内科规培的医师序贯分为CBL教学组和传统教学组,在出科时进行理论和临床技能考核,并采用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表进行调查,以对两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在考核中,除除颤仪操作考核成绩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CBL教学组理论考试、心血管系统查体、心电图判图成绩均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结果显示,CBL教学组在寻求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自信心、求知欲、系统化能力方面评分均高于传统教学组(P<0.05),认知成熟度评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BL教学法应用于心内科临床教学中作用显著,可提高规培医师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提高其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李明琰刘燕何文凯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心内科
超小的羧甲基壳聚糖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制备及处方优化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优化羧甲壳聚糖超小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O-carboxymethyl-chitosan ultra-small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nanoparticle,OCMCS-USPIO-NPs)处方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共沉淀法合成超顺磁氧化铁纳米粒核并用羧甲基壳聚糖对其表面进行共价修饰,用正交实验L9(34)对OCMCS-USPIO-NPs的处方优化和工艺进行优化筛选;用透射电镜、电子相关光谱仪(LSD)、X-Ray衍射法、傅立叶红外、磁性测定仪、MRI扫描仪和邻二氮菲法测定铁含量等对制备的OCMCS-USPIO-NPs进行表征;用普鲁士蓝染色法体外评价OCMCS-USPIO-NPs抗吞噬能力。结果正交实验处方优化处方为:羧甲基壳聚糖的分子量为1~2万,浓度为3%,超声时间为45 min,功率为600 W;傅立叶红外和X-Rays结果证实了OCMCS-SPIO-NPs的合成,羧甲基壳聚糖的修饰显著降低超顺磁氧化铁的流体粒径及超顺磁性,修饰后饱和磁性为73.4 emu.g-1 Fe,磁性较强;同时增加纳米粒表面的Zeta电位,普鲁士蓝染色结果表明巨噬细胞吞噬的纳米粒量依次是:uncoated SPIO-NPs〉dextran-SPIO-NPs〉OCMCS-SPIO-NPs。结论合成的OCMCS-USPIO-NPs的流体粒径〈50 nm,具有强的超顺磁性,分散性好,能逃避巨噬细胞的摄取,可用于MRI照影。
范彩霞高文慧陈志良陈志喜李明琰
关键词:羧甲基壳聚糖正交实验
替罗非班不同给药方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8
2012年
目的:评价经静脉和经冠脉内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两种不同给药方式对AMI患者急诊PCI预后的影响。方法:急诊AMI患者80例,根据是否使用替罗非班及负荷量替罗非班注射液给予方式分为A组21例(经静脉组)、B组31例(经冠脉组),C组28例(常规治疗组)。观察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情况,30d内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对心功能的影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及对血小板的影响。结果:替罗非班经静脉和冠脉两种给药方式较对照组更能改善PCI术后靶血管前向TIMI血流分级(P=0.015),改善心功能(EF值:P=0.000;E/A>1例数:P=0.012)。30d内死亡率3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346),但替罗非班使用组(经静脉或冠脉)与对照组相比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的发生,但小出血并发症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具体为A组>B组>C组;替罗非班使用组(A、B两组)血小板较对照组低,但均无严重血小板减少发生,3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经冠脉内及经静脉给予负荷量替罗非班均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流情况,改善近期预后,且安全性良好。
何文凯李明琰邢晓雯陆东风
关键词:心肌梗死替罗非班预后
高糖、低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新生功能影响的体外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高糖、低氧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MEC)新生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成年大鼠CMEC,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G组)、高糖组(HG组)、低氧组(HNG组)和高糖+低氧联合组(HHG组).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CMEC的HIF-1α、VEGF的mRNA表达水平; CCK-8法检测各组CMEC的体外增殖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评价各组CMEC的迁移能力;体外小管形成实验评价各组CMEC的成管能力.结果:(1) HIF-1α的mRNA表达水平:NG组与HG组之间、HNG组与HHG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HNG组明显高于NG组(P <0. 05),HH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表明低氧可促进CMEC的HIF-1αmRNA表达. VEGF的mRNA表达水平:NG组与HG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HN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 HNG组明显高于NG组(P <0. 05),HH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表明高糖可抑制CMEC的VEGF mRNA表达,而低氧可促进其表达.(2)细胞的增殖能力:N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HN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 NG组明显高于HNG组(P <0. 05),H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表明高糖、低氧均可抑制CMEC增殖.(3)细胞的迁移能力:N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HN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 NG组明显高于HNG组(P <0. 05),H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表明高糖、低氧均可抑制CMEC迁移.(4)细胞的成管能力:NG组明显高于HG组(P <0. 05),HN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 NG组明显高于HNG组(P <0. 05),HG组明显高于HHG组(P <0. 05),表明高糖、低氧均可抑制CMEC小管形成能力.结论:高糖对CMEC的HIF-1αmRNA表达的影响不明显,但可明显抑制CMEC的VEGF mRNA表达;低氧可促进CMEC的HIF-1α和VEGF mRNA表达;高糖和低氧均可降低CMEC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成管能力,两者联合时作用更为明显.
蔡梅峰崔永生何文凯李明琰应虹柳曾国鹏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高葡萄糖低氧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初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前48h内的心绞痛发作对初次AMI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38例均为初次AMI患者,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n=54)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n=84),对比两组心肌酶峰值、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死亡率。结果IP组临床及近期预后较好,表现为心肌梗死范围较小(P<0.05),心肌酶峰值较低(P<0.05),近期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明显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率均低于NIP组(P<0.05)。结论初次AMI前48h内心绞痛的发作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李明琰滕清雷高红艳
关键词:缺血预适应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
重组腺病毒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对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三突变型低氧诱导因子-1α(Ad-HIF-1α-Ala564-Ala402-Ala803,简称Ad-HIF-1α-564/402/803)对体外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前期构建的Ad-HIF-1α-564/402/803在HEK293A细胞中进行扩增,用氯化铯浓度梯度离心法进行腺病毒纯化,终点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提取病毒DNA,进行PCR及PCR产物测序鉴定三突变型HIF-1α基因;X-Gal染色法测定重组腺病毒转染效率;Ad-HIF-1α-564/402/803、Ad-HIF-1αnature、Ad-Null分别转染hMVECs后,观察hMVECs在Matrigel上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的形成情况;Ad-HIF-1α-564/402/803、Ad-HIF-1αnature、Ad-Null和PBS分别转染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模型后,利用Image Pro Plus6.0软件收集数据并计算各组CAM血管面积比。结果经PCR及基因测序鉴定,扩增纯化后的腺病毒所携带的目的基因信息无丢失或变异,病毒滴度达1011~1012PFU/ml;X-gal染色显示MOI为100pfu/cell时,转染效率趋于稳定;Ad-HIF-1α-564/402/803转染hMVECs后Matrigel上的管腔数目显著多于Ad-HIF-1α-nature组、Ad-Null及对照组;基因转染CAM72h后,Ad-HIF-1α-564/402/803组CAM上微小血管数目较Ad-HIF-1α-nature组、Ad-Null组、PBS组明显增多;Ad-HIF-1α-564/402/803组血管面积比与Ad-HIF-1α-nature组、Ad-Null组、PBS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0.000、0.000)。结论Ad-HIF-1α-564/402/803能明显促进hMVECs毛细血管管腔样结构的形成,同时可以促进CAM模型上微小血管新生,证实了Ad-HIF-1α-564/402/803在常氧情况下对血管新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魏璇陶宇裴静娴李明琰陈建威刘城吴平生
关键词:低氧诱导因子-1Α重组腺病毒血管新生鸡胚绒毛尿囊膜
冠状动脉多支病变DES与CABG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药物洗脱支架(DES)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220例多支病变冠心病(CHD)患者接受DES(148例)或CABG(72例),观察围术期疗效、并发症,进行临床随访了解远期疗效(再发心绞痛、再次血运重建、死亡、无事件存活等)。结果:围手术期DES和CABG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力衰竭发生率CABG组高于DE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脑梗塞、心绞痛、多脏器功能衰竭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2±6.7)个月随访结果示:DES组的再发心绞痛、靶血管重建高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新发心力衰竭、脑血管病、心脏性死亡、无事件存活率等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D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ABG和DES的手术成功率均较高,近期疗效无明显区别。远期疗效观察,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区别,但CABG组的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小于DES组。
杨晓明田利平马惠芳薛书峰王晓阳金军李明琰王亚宏潘广杰张红君
关键词: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药物洗脱支架冠状动脉旁路手术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