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 作品数:14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卫生厅科研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超声内镜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 通过比较超声内镜(EUS)及CT、腹部超声(TUS)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诊断能力,探讨EUS能否成为诊断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替代方法。方法 选取2019年7月—2021年12月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就诊的53例疑似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在行ERCP前均接受EUS、TUS和CT检查;以ERCP检查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取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作为诊断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金标准,将EUS、TUS和CT对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显示情况进行比较,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 53例患者中,EUS、TUS和CT检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阳性率分别为88.68%、50.94%和62.26%;在经ERCP下EST所证实的的阳性结果中,其中EUS检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75%、60.00%和90.57%;TUS分别为56.25%、100.00%和60.38%;而CT为66.67%、80.00%和67.92%。EUS检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准确性与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6,P=0.004),EUS与TUS的诊断准确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5,P<0.001)。结论 在胆总管泥沙样结石的诊断上,EUS比TUS和CT的检出更准确,对于TUS、CT未能发现病变而临床怀疑为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时,推荐进行EUS检查,以便明确诊断,而不是首选ERCP检查,为此可以减少相关成本和由此带来的并发症。
- 王雪彩张启芳李晓燕潘炜杨良庆张海莲
- 关键词:腔内超声检查
- 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应用生长抑素对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5例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疗效肯定,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长抑素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效果明确,使用方便、安全性好,副作用小,且微量泵持续泵入药物浓度稳定。
- 李晓燕
- 关键词: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
- 胃间质瘤5例报告
- 2006年
- 李晓燕
- 关键词:胃肿瘤胃切除术
- 血小板分布宽度及乳酸脱氢酶用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
- 2023年
- 目的探究血小板分布宽度及乳酸脱氢酶在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2019年1月—2022年9月消化内科收治的46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病理学确诊为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收集并整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小板分布宽度、乳酸脱氢酶等,对患者进行为其2年的随访,根据2年随访终点患者的生存结局作为分组依据,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使用IBM SPSS 23.0统计分析应用软件对临床数据资料开展统计学数据处理,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将多因素结果纳入ROC曲线分析中,对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进行预测价值分析。结果46例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中,截止随访2年到期,其中27例生存,19例死亡,生存组与死亡组临床资料中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T分期、分级、白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及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MR)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乳酸脱氢酶数据对比,死亡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血小板分布宽度、乳酸脱氢酶是影响采用综合治疗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将两组数据纳入多因素分析中,结果显示血小板分布宽度、乳酸脱氢酶均可作为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患者治疗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95%CI 1.000~1.022、95%CI 1.071~1.557,P<0.05)。ROC曲线显示,两个指标单独预测价值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联合指标应用对于结直肠癌伴肝转移预后的预测价值更高,且联合预测价值较单一指标有所提升。结论血小板分布宽度及乳酸脱氢酶单一指标可以作为结直肠癌伴肝转移术患者预后的预测,�
- 胡凌佼李晓燕张启芳
- 关键词:血小板分布宽度乳酸脱氢酶结直肠癌肝转移预后
- 半乳糖凝集素3与Bcl-2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大肠黏膜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大肠黏膜组织中凋亡蛋白半乳糖凝集素3(Gal-3)与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UC患者60例(UC组)和正常对照者20例(对照组)大肠黏膜组织中的Gal-3与Bcl-2的表达,并分析UC大肠黏膜组织中Gal-3与Bcl-2表达的关系。以细胞质或细胞核中出现明显的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进行光镜下半定量分析。结果 Gal-3与Bcl-2的表达均在上皮细胞的细胞质,Gal-3在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呈强阳性表达,在UC大肠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减弱,且与肠镜下病变程度相关;Bcl-2在正常大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呈弱表达,在UC大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明显增强,主要为固有层炎性细胞表达增强,与肠镜下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Gal-3与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明显相关。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l-3与Bcl-2的阳性表达程度不具有关联性。结论 Gal-3与Bcl-2蛋白在UC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望成为UC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两者在UC的发病中可能独立起作用。
- 张启芳李晓燕王媛媛李西融陈卓琳郑奕何思明陈勇昌姜海行
- 关键词:结肠炎半乳糖凝集素3
- 急性缺血性肠炎1例报告
- 患者,女性,60岁,因腹痛、便血、腹泻1天于2011年2月4日入院.腹痛为中下腹突发的阵发性绞痛,剧烈,肌注杜冷丁未能缓解疼痛,伴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样物,接着解鲜红色水样便,含暗红色血凝块,3~5次/d,无里急...
- 张启芳陈卓琳何思民李晓燕
- 关键词:肺纤维化CT检查
- S100P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S100P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12月南溪山医院就诊的8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分别留取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肠黏膜组织;同时选取本院健康体检的80例健康人群,留取正常组织;3组分别以免疫组化方法对S100P蛋白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对其检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6.3%,癌旁肠黏膜组织及正常组织中S100P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2.5%;结直肠癌组织中S100P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癌旁肠黏膜组织与正常组织比较S100P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直肠癌组织中,中-低分化患者与高-中分化患者比较,S100P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S100P蛋白表达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结直肠癌中S100P蛋白呈现出高表达现象,且其表达情况与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TNM分期均有较大关联,在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价值。
- 李晓燕张启芳张海莲陈卓琳唐澄海邱小芬
- 关键词:结直肠癌免疫组化阳性率淋巴结转移
- Lnc SNHG16通过调控miR-140-5p/wnt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了Lnc SNHG16通过miR-140-5p/wnt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选取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各102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Lnc SNHG16和miR-140-5p表达水平和两者间的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Lnc SNHG16和miR-140-5p之间的关系以及靶基因;在结肠癌细胞系SW480建立Lnc SNHG16敲降和miR-140-5p过表达细胞系,采用Western blot分析Lnc SNHG16和miR-140-5p对目的蛋白的影响;采用CCK8分析不同处理结肠癌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分析不同处理的结肠癌细胞的迁移。[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结直肠癌组织中Lnc SNHG16表达水平显著增加,而miR-140-5p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信息学研究发现Lnc SNHG16调控着miR-140-5p的表达水平,并调控wnt1蛋白的表达,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活性。Lnc SNHG16敲降或过表达miR-140-5p可显著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 SNHG16通过靶向作用于miR-140-5p/wnt1轴进而调节着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李晓燕张启芳陈卓琳唐澄海张海莲
- 关键词:WNT1结直肠肿瘤增殖迁移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组织及血清中miR-200b和miR-655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 2022年
-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miR-200b和miR-655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9年6月该院消化内科收治的UC患者36例,根据改良的Mayo评分系统将其分为内镜下活动期组(20例)和内镜下愈合期组(16例),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20名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检测肠黏膜组织及血清样本miR-200b、miR-655的表达水平,并进行三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肠黏膜miR-200b、miR-655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内镜下活动期组和内镜下愈合期组(P<0.05),而内镜下活动期组与内镜下愈合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活动期组血清中miR-200b、miR-655水平高于内镜下愈合期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后两组血清miR-200b、miR-65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miR-200b、miR-655表达水平有可能间接反映UC患者的肠黏膜损伤情况。
- 罗文捷张启芳张海莲何思民李晓燕张晶胡凌佼赵磊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疾病活动度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肠组织中半乳糖凝集素-3的表达及其意义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Galectin)-1和Galectin-3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UC和20例正常对照者结肠组织中Galectin-1和Galectin-3的蛋白表达情况,以胞质或胞核中出现明显的棕黄色颗粒为阳性细胞,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细胞数进行光镜下半定量分析。结果 Galectin-1在UC肠上皮细胞中呈弱表达或无表达,半定量分析结果均为阴性。Galectin-3在所有结肠组织切片的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UC炎症组织的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较正常组显著降低,且活动期比缓解期的表达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Galectin-3的表达和UC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均无明显相关性。Galectin-1和Galectin-3在淋巴细胞中均无表达,但有2例UC肠组织中出现了组织细胞及浆细胞Galectin-3表达阳性。结论 Galectin-3在UC炎症组织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调,与UC的炎症活动相关,可能参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过程,但是其与炎症细胞凋亡的相关性尚需进一步探讨。该组资料显示Galectin-1不参与UC的发病过程,可能与UC肠黏膜上皮的凋亡过程无关。
- 张启芳李晓燕王媛媛陈卓琳李西融郑奕何思明陈勇昌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半乳糖凝集素-3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