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路

作品数:4 被引量:139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4篇三角洲
  • 3篇扇三角洲
  • 2篇盆地
  • 2篇准噶尔盆地
  • 2篇八道湾组
  • 1篇旋回
  • 1篇岩相
  • 1篇油田
  • 1篇展布
  • 1篇障壁
  • 1篇三角洲前缘
  • 1篇砂体
  • 1篇砂体展布
  • 1篇扇三角洲前缘
  • 1篇盆地南缘
  • 1篇前缘
  • 1篇全新世
  • 1篇注采
  • 1篇注采关系
  • 1篇准噶尔盆地南...

机构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李晓路
  • 4篇于兴河
  • 3篇谭程鹏
  • 2篇瞿建华
  • 2篇李胜利
  • 1篇章彤
  • 1篇王志兴
  • 1篇单新
  • 1篇杜永慧
  • 1篇李文
  • 1篇张君劼
  • 1篇张磊
  • 1篇程皇辉
  • 1篇魏凌云

传媒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滴12井区八道湾组扇三角洲隔夹层对注采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准噶尔盆地滴南凸起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属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在岩心观察的基础上,结合物性资料,查明该区扇三角洲砂体内部主要发育泥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利用测井数据确立了隔夹层的岩电关系识别标准,探讨了隔夹层的平面、剖面分布范围,指出隔夹层主要分布在河道顶部、砂坝底部和分流间湾中央。结合注采井示踪剂的验证,明确了研究区储集层砂体的叠置连通关系与隔夹层的分布规律是影响注采效果的重要原因。
张君劼于兴河章彤李文程皇辉李胜利李晓路
关键词:彩南油田扇三角洲前缘隔夹层注采关系
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砾岩岩相及成因模式被引量:115
2014年
玛湖凹陷斜坡带下三叠统百口泉组复杂砾岩为近源粗粒扇三角洲成因,根据砾岩的沉积特征,可细分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及前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又细分为前缘外带和前缘内带。根据沉积构造、颗粒形状、排列方式、支撑形式、胶结类型等特点精细划分了9种砾岩岩相,并总结了6种岩相组合序列,它们分别反映碎屑水道、辫状水道、辫状分支水道、辫流坝、水下分流河道和水下碎屑朵体等不同沉积微相环境。对比了夏子街、黄羊泉、克拉玛依扇三角洲的砾岩颜色、粒度、颗粒接触关系、结构与成分成熟度以及主要发育的砾岩岩相,进而理清了该区扇三角洲发育的控制因素、扇三角洲发育部位、物源供给强度、地形坡度与坡降规律;最终建立了西环带扇三角洲成因模式:夏子街扇三角洲为长轴持续供给型碎屑流主控的帚状扇三角洲,黄羊泉扇三角洲为山间供给充足型碎屑流与牵引流共同作用的朵状扇三角洲,克拉玛依扇三角洲为山前供给略少型牵引流作用控制的扇状扇三角洲。
于兴河瞿建华谭程鹏张磊李晓路高照普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扇三角洲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扇三角洲露头基准面旋回与储层的响应关系被引量:12
2014年
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四棵树剖面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可划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并细分为3个中期旋回。基于露头精细解剖,将扇三角洲成因砂体分为叠加型、过渡型及孤立型砂体3种类型,分别对应于辫状水道、辫状水道向分流水道过渡及分流水道成因,其宽度、厚度及宽厚比由叠加型向孤立型逐渐减小。3类砂体的特征、形成与变化与基准面旋回变化及所处的位置有关。A/S比值由低到高依次发育叠加型、过渡型、孤立型砂体。水道砂体的规模与A/S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即随A/S比值的增大而减小。随着基准面的上升,八道湾组水道砂体出现的频率减小,叠加厚度减薄,砂体之间的连通性变差,水道砂体的粒度变细,发育于陆地的古土壤减少,且宽厚比也逐渐减小。
谭程鹏于兴河李胜利瞿建华魏凌云李晓路杜永慧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南缘八道湾组扇三角洲基准面旋回储层
潮汕地区全新世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演化与砂体展布被引量:4
2015年
全新世我国华南沿海广泛发育障壁海岸,此环境下发育独特的障壁海岸三角洲沉积。基于对潮汕地区的现代地质考察,并总结前人的研究认识,得出该地区韩江三角洲形成演化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海平面变化、障壁—潟湖体系、河流搬运能力;明确了不同时期三角洲演化的特征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然后,结合螺河三角洲和万宁小海的发育特点,划分出障壁海岸三角洲演化的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障壁—潟湖体系形成,潟湖内开始形成三角洲;发展期:潟湖内水体稳定,三角洲前积较快,障壁沙坝向海迁移;改造期:潟湖逐渐消失,沉积物开始在障壁沙坝外侧沉积,三角洲向海推进;最后,建立了潮汕地区早期潟湖内河流作用为主、后期障壁外多种动力共同作用下的障壁海岸三角洲的沉积模式。
李晓路于兴河谭程鹏杜永慧单新王志兴
关键词:砂体展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