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晶

作品数:47 被引量:383H指数:9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6篇儿童
  • 16篇支气管
  • 14篇气管
  • 12篇哮喘
  • 9篇咳嗽
  • 8篇慢性
  • 8篇患儿
  • 8篇肺炎
  • 8篇病因
  • 7篇小儿
  • 7篇慢性咳嗽
  • 6篇支气管镜
  • 6篇气管镜
  • 6篇病因分析
  • 4篇支气管哮喘
  • 4篇支气管炎
  • 4篇支原体感染
  • 4篇体感
  • 4篇气管炎
  • 4篇先天

机构

  • 46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中南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第...
  • 1篇安徽省立儿童...
  • 1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苏州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郑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医学会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湖南省儿童医...
  • 1篇江西省儿童医...
  • 1篇南昌大学第一...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46篇李晶
  • 36篇郑跃杰
  • 12篇马红玲
  • 11篇邓继岿
  • 8篇王文建
  • 7篇卢志威
  • 7篇张绍芬
  • 6篇周雅燕
  • 6篇王莉
  • 6篇李莉
  • 5篇刘灿霞
  • 5篇高鲁燕
  • 4篇白大明
  • 3篇鲍燕敏
  • 3篇戴蔷蕾
  • 3篇袁雄伟
  • 3篇侯丽影
  • 2篇陈杰华
  • 2篇谷加丽
  • 2篇黄宝兴

传媒

  • 4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当代医学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2篇中国小儿急救...
  • 2篇现代保健(医...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浙江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江西医药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承德医学院学...

年份

  • 4篇2020
  • 4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9篇2013
  • 7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肺炎病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PS水平的变化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研究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的变化,探讨PS在肺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肺炎病儿20例(肺炎组)和非肺炎病儿20例(对照组),应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泡灌洗,收集肺泡灌洗液,分别采用Bartlett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TPL)、Mason法检测饱和磷脂酰胆碱(Sat-PC)、焦酚红染色法(Pyrogallol)检测总蛋白(TP)。以Sat-PC/TPL和Sat-PC/TP比值作为判断PS活性水平的指标。结果肺炎组Sat-PC虽然较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2,P>0.05);肺炎组Sat-PC/TPL和Sat-PC/TP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383、3.938,P<0.001)。结论肺炎病儿肺泡灌洗液中PS降低,可能是导致肺炎反复或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之一,PS替代疗法是肺炎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张绍芬邓继岿李晶黄宝兴郑跃杰
关键词: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质类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肺炎儿童
支气管哮喘患儿B7家族共刺激分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及其受体在小儿支气管哮喘(哮喘)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40例及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6例,分别以IFN-γ、IFN-γ加脂多糖(LPS)、LPS、佛波脂加离子霉素或零刺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细胞B7-1、B7-2、B7H1、B7DC及B7H分子表达;以免疫磁珠法分离CD4+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CD28、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及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ICOS)mRNA表达,结果以待测基因/β-actin的CT比值表示。结果1.哮喘患儿CD14+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B7-1[(6.68±3.97)%]、B7-2[(10.87±5.99)%]表达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74±0.69)%、(1.58±0.75)%Pa<0.01],其受体CD28表达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增高[(0.761±0.590)vs(0.170±0.080)P<0.01],CTLA-4表达则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0.42±0.23)vs(3.14±2.03)P<0.01]。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哮喘患儿CD14+细胞共刺激分子B7H1[(25.48±14.30)%vs(75.97±25.44)%P<0.01]、B7DC[(1.31±0.29)%vs(5.86±2.69)%P<0.01]、B7H[(1.39±0.37)%vs(10.46±4.69)%P<0.01]表达明显降低;B7H1及B7DC共有受体PD-1表达显著降低[(0.18±0.05)vs(18.31±9.46)P<0.01],B7H受体ICOS则明显升高[(11.52±5.42)vs(2.53±1.85)P<0.01]。结论哮喘免疫发病机制极为复杂,B7家族共刺激分子除诱导Th2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外,其异常表达所致的T细胞异常活化也可能参与哮喘发病。
祖莹李成荣李德发郑跃杰李晶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B7家族
肺炎支原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1例病例系列报告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MP-HPS)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MP-HP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1例MP-HPS患儿的中位年龄为3岁3个月(7个月至9岁7个月),<3岁5例,男6例、女5例。均有发热,咳嗽8例,腹泻3例,精神差1例;均有肝大,脾大6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地血细胞减少、血清铁蛋白升高(≥500μg·L-1)和乳酸脱氢酶不同程度地升高;骨髓象提示均有噬血细胞现象;肝功能异常8例,高甘油三酯9例,低纤维蛋白原血症6例,NK细胞活性降低8例;11例均经MP-IgM和/或MP-DNA检查证实MP感染,合并细菌和真菌感染各2例,未检测到其他病毒感染。胸部X线和CT显示,11例均有肺炎表现,合并胸腔积液7例,合并纵膈气肿和颈胸部皮下气肿1例。7例行支气管镜检查,塑形性支气管炎2例。治疗和预后:均予大环内酯类联合其他抗生素治疗,使用糖皮质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各10例、环孢素4例,环孢素+依托泊苷1例;7例入住PICU,其中气管插管5例;好转出院9例,死亡2例。结论 MP-HPS应早期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及时阻断细胞因子风暴,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谷加丽卢志威王文建郑跃杰李晶邵艳冰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噬血细胞综合征儿童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9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比较,哮喘组阳性率为37.65%,对照组阳性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为46.67%,3~6岁患儿阳性率为27.12%,<3岁患儿阳性率为23.08%,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86.29±242.18)×109,免疫球蛋白E为(650.96±257.84)U/ml,阴性患儿分别(368.52±129.76)×109、(417.42±274.46)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李晶戴蔷蕾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
先天性气管食管瘘术后复发五例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先天性气管食管瘘(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术后复发患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的5例TEF复发患儿的临床资料,对临床特点、复发风险因素及诊断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儿于术后8年确诊,1例于术后1年确诊,2例于术后1~2个月确诊。3例表现为进食后反复呛咳、肺炎及生长发育落后;1例因呕吐、腹胀人院;1例无症状。3例术后有食管吻合口漏;4例术后有食管狭窄。2例伴有胃食管反流;5例伴有气管软化。2例行食管碘油造影怀疑TEF复发,2例结果阴性。1例经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确诊,2例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可疑瘘口,2例支气管镜下仅发现手术疤痕,4例经美兰试验确诊。结论尽管TEF复发以呼吸道症状和喂养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但也可以无症状;TEF复发合并症多,临床表现相似,易漏诊;食管吻合口漏、食管狭窄是TEF复发的风险因素;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TEF复发的首选方法,美兰试验是确诊的金标准。开胸手术是TEF复发患儿的首选术式。
鲍燕敏赵海霞李晶马红玲陈杰华郑跃杰
关键词:复发气管食管瘘先天性支气管镜
深圳市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初探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调查深圳市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特点。方法选择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310例,通过临床、辅助检查及治疗效果,明确病因。结果前3位病因分别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感染后咳嗽(PIC)、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分别占33.9%、28.4%和15.5%,其他病因为迁延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百日咳和抽动症等。结论本组0~1岁慢性咳嗽患儿主要病因为PIC、迁延性支气管炎和百日咳;1~3岁患儿病因以迁延性支气管炎为主,其次是PIC和CVA;3岁以上儿童以CVA、PIC和UACS多见。
李晶郑跃杰林梅芳
关键词:慢性咳嗽病因儿童
草分枝杆菌R.U.36注射液预防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效果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草分枝杆菌R.U.36注射液(乌体林斯)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asthma,CVA)复发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于深圳儿童医院确诊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49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n=25)和对照组(n=24)。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程序符合深圳儿童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对治疗组患儿采取孟鲁司特+草分枝杆菌R.U.36注射液肌内注射治疗方式,对照组采取单纯孟鲁司特(剂量和用法与治疗组相同)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疗效及疗程结束1年内复发情况,同时测定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IgE),并行辅助性T淋巴细胞亚群(helper T lymphocyte,Th)1,Th2动态检测。结果治疗组维持治疗过程中、疗程结束后1年内平均复发人次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t=3.98vs.t=3.63),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患儿激素治疗前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总IgE,Th1和Th2细胞百分率及Th1/Th2值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经草分枝杆菌R.U.36注射液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绝对值、总IgE均明显低于未经草分枝杆菌R.U.36注射液治疗的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t=3.68,t=3.41;P<0.01)。治疗后,治疗组Th1细胞百分率和Th1/Th2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t=2.81,2.16;P<0.05);而Th2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草分枝杆菌R.U.36注射液肌内注射对预防咳嗽变异性哮喘复发有一定疗效,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功能平衡,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和总IgE释放,促进咳嗽变异性哮喘免疫异常恢复和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等有关。
戴蔷蕾蔡勇李晶易著文
关键词:咳嗽变异性哮喘草分枝杆菌儿童
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调查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及特点.方法:选择2008.12-2011.12在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儿310例,通过前瞻性研究,明确病因.结果:30天-1岁12例,前三位病因分别为感染后咳嗽4例(3...
李晶郑跃杰林梅芳
关键词:慢性咳嗽儿童患者病理机制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等病因学监测
邓继岿郑跃杰袁雄伟罗宏英李晶白大明
本项目通过持续两年的监测,明确了肺炎支原体是深圳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主要病原,而病毒以IFVB为主,RSV、ADV、PIV的检出较少,发病高峰均在夏季,显示出与其他地区的明显不同。阐明了华南地区儿童LRI的主要病...
关键词:
关键词:下呼吸道感染病因学儿童
儿童哮喘合并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分析儿童哮喘合并迁延性细菌性支气管炎(PBB)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确诊哮喘合并P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哮喘患儿3例,女2例、男1例,年龄7~8岁.在规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过程中出现不同病程(分别为1年、2月余、1月余)的反复咳嗽咳痰喘息,均诊为哮喘未控制,例1给予增加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剂量及使用全身激素,例2和例3联合使用长效支气管舒张剂,临床症状均未见缓解.经支气管镜检查诊断合并PBB,同时例1合并鼻窦炎、例3合并过敏性鼻炎及腺样体肥大.例1和例3经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2周联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鼻内激素治疗,例2经4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及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症状痊愈.结论当哮喘患儿在规律用药时,出现>4周的咳嗽、咳痰、喘息,且对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反应不佳,应注意排查有无合并PBB.
李莉李晶王文建
关键词: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儿童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