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晶

作品数:13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角膜
  • 11篇激光
  • 7篇准分子
  • 7篇准分子激光
  • 7篇分子
  • 6篇手术
  • 6篇屈光
  • 5篇原位
  • 5篇磨镶术
  • 4篇屈光手术
  • 4篇准分子激光角...
  • 4篇近视
  • 4篇激光原位
  • 4篇角膜磨镶术
  • 4篇角膜屈光
  • 4篇角膜屈光手术
  • 4篇飞秒
  • 3篇散射
  • 3篇术后
  • 3篇切削术

机构

  • 10篇天津市眼科医...
  • 4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天津市眼科研...

作者

  • 13篇李晶
  • 12篇王雁
  • 7篇谢丽丽
  • 7篇左彤
  • 6篇李智敏
  • 5篇侯杰
  • 5篇杨晓艳
  • 4篇薛超
  • 4篇金颖
  • 4篇耿维莉
  • 4篇刘丽清
  • 3篇张琳
  • 2篇于金玲
  • 1篇王静
  • 1篇王璐
  • 1篇魏升升
  • 1篇刘洋辰
  • 1篇王雅丽
  • 1篇马忠旭
  • 1篇吴迪

传媒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3篇中华眼视光学...
  • 2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眼视光学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视眼角膜前表面形态与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分析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近视眼角膜前表面形态(角膜曲率、高度、非球面性)与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近视患者57例(57眼),球镜度-1.50-6.00D,平均(-3.88±1.12)D,柱镜度0-3.50D,平均(-0.59±0.58)D,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获取角膜表面变异系数(ISV)、角膜高度的非对称指数(IHA)、非球面系数(Q值)及角膜前表面像差,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ISV、IHA和O值与角膜高阶像差的相关关系。结果ISV与角膜垂直彗差(Z3^-1)、水平彗差(Z3^+1)均呈正相关(r=0.389,P=0.003;r=0.594,P〈0.001),与角膜球差(Z4^0)呈负相关(r=-0.400,P=0.002);ISV与角膜的三阶像差(S3)呈正相关(r=-0.683,P〈0.001),与角膜的四阶像差(S4)呈负相关(r=-0.373,P=0.004)。IHA与Z3^-1、S3呈正相关(r=0.446,P〈0.001;r=0.445,P〈0.001)。Q值与砑、S4呈正相关(r=0.849,P〈0.001;r=0.761,P〈0.001),与角膜的五阶像差(S5)呈负相关(r=-0.280,P=0.035)。结论角膜表面曲率变异越大,角膜的i阶像差越大。角膜表面高度上下越不对称,角膜垂直彗差越大。Q值越大,即角膜形状越偏向扁椭圆形,角膜球差越大。
李智敏王雁杨晓艳谢丽丽李晶薛超
关键词:近视角膜像差
飞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手术前后散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背景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近年来新兴的屈光手术方式,其术后的视觉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散射光是一项评价视觉质量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不同屈光手术前后散射光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一个热点问题,研究飞秒LASIK手术后散射光的变化对术后视觉质量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目的观察飞秒LASIK手术前后散射光的变化,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11年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飞秒LASIK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5例109眼的临床资料,对患者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和6个月应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测量的散射光计量值变化进行分析,并分析各时间点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与术前年龄、等效球镜度、瞳孔大小和中央角膜厚度(CCT)的关系,分析术后各时间点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与残余角膜植床厚度(RBT)、RBT/CCT、切削深度、切削比、设定瓣厚度、角膜瓣直径、蒂宽、能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飞秒LASIK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和6个月测得的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0.90_+0.19、1.10-+0.19、1.02_+0.18、0.96±0.16和0.94±0.15,各时间点间所测散射光计量值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699,P=0.000),术后1周的散射光计量值明显高于术后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2,P=0.017),术后1个月与术后6个月术眼的散射光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9,P=0.437),术前和术后6个月散射光计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7,P=0.062)。术前散射光计量值与年龄、等效球镜度、瞳孔大小和CCT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术后1周、1个月及6个月散射光计量值变化与切削深度均呈负相关(r=0.226、-0.228、-0.241,P〈O.05),与切削比均呈负相关(,=-0.149、-0.219、-0.255,P〈0.05)。结论飞�
刘洋辰王雁李晶左彤王璐鲍锡柳魏升升
关键词: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散射光
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前后散射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矫正屈光不正手术前后的散射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行SBK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6例(92眼),男29例,女17例,年龄18-39岁,平均(24.0±5.4)岁;等效球镜度为-4.75--11.13D,平均(-6.70±1.50)D;散光度为0-2.50D,平均(0.68±0.58)D。手术前,采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平均曲率值、角膜中央厚度等。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应用C-Quant散射光计量仪测量患者的散射值。对所得数据分别应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进行分析。结果SBK手术前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平均为0.90±0.13,手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0.96±0.13、0.98±0.10、0.99±0.09,与术前比较,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散射均增加(F=24.94,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手术前散射光计量值与等效球镜度、平均曲率值、角膜中央厚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后各时间点散射光计量值增加量与术前散射光计量值水平呈负相关(r=-0.47、-0.67、-O.78,P均〈0.05),与术前等效球镜度、切削深度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BK术后早期散射增加可能是影响视觉质量的因素之一,术前散射光计量值愈低的患者术后增加量愈明显。
李晶王雁谢丽丽薛超王雅丽耿维莉金颖杨晓艳
关键词:散射角膜磨镶术激光近视视觉质量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散射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李晶王雁左彤刘丽清侯杰谢丽丽杨晓艳李智敏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后10年角膜内皮细胞的观察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评价和了解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远期影响,并探究其与切削深度、激光扫描时间等手术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PRK术后10年患者24例(44眼):随机选取未接受过眼科手术的正常眼作为对照组,共25例(45眼)。应用非接触角膜内皮镜测量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利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研究PRK术后10年组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与手术参数间的相关性。另将PRK术后10年患者按切削量大小分为低切削(〈60um)、中切削(60。90pum)和高切削(〉90um)3组,并对比分析此3组及对照组间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和形态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处理。结果PRK术后10年组与对照组间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内皮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90、1.323、0.569、0.788,P〉0.05)。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和内皮细胞密度与等效球镜度间具有明显相关性(r=-0.424、0.420,P〈0.01),同时该两参数与准分子预切削深度间亦显示具有相关关系(r=0.391、一0.388,P〈0.01)。PRK术后低、中、高切削组与对照组间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六边形内皮细胞百分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195、1.961、0.817、1.529,P〉0.05)。结论PRK术后远期角膜中央内皮细胞密度及形态无明显异常改变。等效球镜度及预切削深度会影响平均内皮细胞面积和内皮细胞密度。
吴迪王雁耿维莉左彤金颖王静李晶李智敏谢丽丽李晶李智敏谢丽丽李晶李智敏谢丽丽张琳李晶李智敏谢丽丽
关键词:屈光性角膜切削术内皮角膜激光准分子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后表面非球面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角膜后表面不同范围非球面性(Q值)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研究.对115例(115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常规角膜屈光手术(其中包括LASIK手术59只眼,EPI-LASIK手术56只眼),术前近视球镜度-2.25~-7.75 D,柱镜度-0.50~-2.00 D.手术前及手术后1个月、6个月应用Pentacam眼前节分析系统对患者角膜后表面6、7、8、9 mm等直径下的Q值进行测量,研究手术前及手术后Q值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其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前115只眼角膜后表面4个直径下的Q值分别为0.08±0.16,-0.05±0.13,-0.15±0.12以及-0.26±0.11.手术后1个月.LASIK与EPI-LASIK均引起角膜后表面的Q值往正向变化,其中6、7、8 mm范围内Q值的变化较手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ASIK:t6mm=-2.076,P=0.042;t7mm=-2.873,P=0.006;t8mm=-2.180,P=0.033;EPI-LASIK:t6mm=-2.859,P=0.006;t7mm=-3.901,P=0,000;t8mm=-3.510,P=0.001).手术后6个月,除LASIK组9 mm直径区域Q值变化与手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2.649,P=0.011),其余后表面Q值与手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性变化量与等效球镜度、角膜厚度、切削深度等参数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近视眼角膜后表面呈长椭圆形,越靠近周边区域Q值越负;角膜屈光手术后早期会影响角膜后表面的非球面特性,较手术前变扁平,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变化可以恢复至手术前水平.
侯杰王雁李晶杨晓艳张琳
关键词:角膜磨镶术激光原位角膜切削术激光角膜
飞秒激光与常规刀片准分子激光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早期变化的对照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背景 飞秒激光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已广泛用于屈光不正的矫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预测性,但缺乏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动态变化的研究.了解FS-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动态变化对于预防医源性角膜膨隆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分析FS-LASIK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并与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上皮刀辅助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术后情况进行比较.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0年6-9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72例144眼,分为FS-LASIK组23例46眼,SBK组28例56眼,Epi-LASIK组21例42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Epi-LASIK组术后3d)、1周、1个月用Visante OMNI测量术眼角膜后表面水平子午线和垂直子午线上角膜顶点及距离角膜顶点1、2、3 mm共13个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在FS-LASIK组,术前、术后1d、1周、1个月术眼角膜顶点方位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2.03±0.78)、(2.26±0.96)、(2.16±0.85)和(2.06±0.89)μm;在距角膜顶点1 mm、2 mm区域,术眼的术后变化趋势与角膜顶点区域的变化相同;在距角膜顶点3 mm区域,上述4个时间点术眼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4.64±1.68)、(-5.39±1.85)、(-4.73±1.71)和(-4.71±1.52) μm.在SBK组,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角膜顶点区域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1.44±0.63)、(1.74±0.75)、(1.66±0.69)和(1.53±0.71) μm;在距角膜顶点1 mm、2 mm区域,术眼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变化趋势与角膜顶点区域一致;在距角膜顶点3 mm区域,上述4个时间点角膜后表面高度分别为(-5.09±1.76)、(-5.48±1.68)、(-5.27±1.81)和(-5.19±1.77)μm,术后发生了轻微后移.在Epi-LASIK组,术前,术后3d、1周、1个月�
薛超王雁左彤耿维莉金颖张琳李晶谢丽丽李智敏
关键词: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角膜后表面近视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后散射的变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探讨眼内散射在机械法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及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后的变化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病例系列研究。对87例(87只眼)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Epi.LASIK(45只眼)或LASIK(42只眼),使用C—quant散射仪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4、10个月测量散射光计量值。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Pearson相关进行数据分析。结果Epi.LASIK组及LASIK组手术前、手术后1、4、10个月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分别为(0.91±0.17)、(1.03±0.15)、(1.11±0.13)、(1.01±0.16)及(0.96±0.14)、(1.05±0.12)、(1.10±0.12)、(0.98±0.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29,8.11;P〈0.05);与手术前相比两组各时间段的变化量分别为(0.12±0.18)、(0.19±0.20)、(0.08±0.16)及(0.09±0.13)、(0.15±0.17)、(-0.01±0.17)。Epi-LASIK组手术后4个月眼内散射光计量值与手术前屈光度、剩余基质床与中央最薄角膜厚度之比(RBT/CCT)、切削比有明显相关性(r=-0.344,-0.361,0.361;P〈0.05),LASIK组无明显相关性(r=0.186,0.162,-0.206;P〉0.05)。Epi—LASIK组手术后1~4个月发生2级、1级、0.5级haze分别有1、2、4只眼,其4个月时眼内散射光计量值变化量分别为0.52,(0.37,0.42),(0.06,0.09,0.07,0.17)。发生2级haze眼在haze消退后散射值变化量由4个月时的0.52降至10个月时的0.11。结论Epi.LASIK及LASIK术后早期眼内散射光计量值较术前均增高,随时间延长有下降趋势。角膜伤口愈合反应可能是Epi-LANK术后早期散射增加的主要因素,而LASIK术后早期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界面相关因素。Epi-LASIK术后轻度以上haze眼散射明显增加。
李晶王雁左彤刘丽清侯杰谢丽丽杨晓艳李智敏
关键词:散光近视视敏度
不同种类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比较不同种类的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患者的客观视觉质量及视觉相关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设计,收集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36眼),其中,双焦点IOL组23例(34眼),景深延长型IOL组21例(33眼),三焦点IOL组17例(30眼),单焦点IOL组24例(39眼)。测量四组患者术后1 d、1周、1个月和3个月裸眼远、中、近视力及矫正远、中、近视力,并绘制四组患者IOL离焦曲线,同时问卷调查四组患者的视觉满意度及脱镜率。结果同一时间点,四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及术后矫正远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同一时间点,四组患者术后裸眼中视力、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景深延长型IOL组和三焦点IOL组患者术后裸眼中视力均优于双焦点IOL组和单焦点IOL组(均为P<0.05),单焦点IOL组与双焦点、三焦点以及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景深延长型IOL组与双焦点和三焦点IOL组患者术后裸眼近视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单焦点和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视觉干扰情况少于双焦点和三焦点IOL组,双焦点和三焦点IOL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均少于单焦点和景深延长型IOL组,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眼部不适症状少于单焦点IOL组,双焦点、三焦点和景深延长型IOL组患者术后视力主观感受优于、配戴老视眼镜情况均少于单焦点IO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植入双焦点、三焦点、景深延长型IOL均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的全程视力,植入三焦点IOL和双焦点IOL术后部分患者存在轻度视觉不良现象。
李晶尹双刘丽昆赵帅马忠旭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状体视觉质量
正确应对角膜屈光手术发展中的问题及挑战被引量:7
2018年
角膜屈光手术作为视觉矫正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屈光不正患者接受。近视眼在我国的发病率较高,使得接受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数量庞大。面对相对健康的角膜等眼部组织,需要选择最为安全而有效的手术方式。近年来角膜屈光手术新技术不断涌现,但仍存在许多未知。本文在介绍各类新技术的同时,指出角膜屈光手术面临的问题,强调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包括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结合数学、物理学、计算机学、化学以及角膜生物力学等,通过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才能更加深人了解新技术的内涵及本质,正确掌握和选择手术方式,使角膜屈光手术达到组织损伤最小,从而获得最佳的临床视觉矫正效果。
王雁李晶
关键词:激光飞秒透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