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淑萍

作品数:20 被引量:132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输血
  • 4篇血小板
  • 4篇用血
  • 3篇手术
  • 3篇输注
  • 3篇临床用血
  • 3篇抗体
  • 2篇血小板抗体
  • 2篇血小板输注
  • 2篇血液
  • 2篇医院感染
  • 2篇正定型
  • 2篇输血反应
  • 2篇输血前
  • 2篇自体
  • 2篇外科
  • 2篇免疫
  • 2篇抗-JK^B
  • 2篇抗体筛查
  • 2篇后评

机构

  • 1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3篇北京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陕西省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20篇李淑萍
  • 10篇宫济武
  • 6篇林东
  • 5篇周航
  • 3篇李松涛
  • 2篇周小红
  • 2篇孙润慈
  • 2篇王新
  • 2篇张芃
  • 2篇聂志扬
  • 1篇迟林
  • 1篇宋耀军
  • 1篇张小乐
  • 1篇黎卫东
  • 1篇胡俊华
  • 1篇韩宇枫
  • 1篇孙杨
  • 1篇马婷
  • 1篇杨江存
  • 1篇尹文

传媒

  • 5篇临床输血与检...
  • 3篇中国输血杂志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北京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5篇2020
  • 5篇2017
  • 3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患者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的个体化管理被引量:4
2017年
为适应医疗服务发展对血液供应和保障的需要,2012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从节约稀缺人类资源,临床安全有效输血的角度提出了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输血前评估与输血后评价的相关要求。另外从输血医学学科建设的角度,也亟需从学科内涵及专业的定位角度予以充分认知,并确定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
李淑萍宫济武
稀释式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节约用血作用被引量:13
1999年
随着输血技术在临床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节约用血和安全输血便成为输血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异体输血有传播疾病的危险和伴随多种输血不良反应,所以自体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自体血液的获得主要有三种方法即预贮式、稀释式和回收式[1],根据需要血量的...
宫济武李淑萍
关键词:自体输血稀释式外科手术心脏
临床用血管理评价指标的意义及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内涵和意义,确定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指标,完善临床用血评估评价体系。方法将输血的统计数据结合现有医院医政管理已确定的统计数据,按照用血相关的法规和指南的要求和控制标准,在医院间、临床用血科室、临床用血医生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建立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相应指标。结果确定临床用血管理评价的定义,确立13个评价指标名称、计算公式、意义和应用方向。结论通过制定完善临床用血管理评价指标,为医院和行政管理部门实现《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的要求,为临床加强临床用血管理、提高安全有效用血水平、节约血液资源提供技术手段。
李淑萍林东宫济武
关键词:用血管理评价指标
2020年全国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调研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2020年全国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为临床用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2020年全国各地区医疗机构的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到2438份临床用血质控数据。其中三级医院1673(68.62%)家、二级医院594(24.37%)家;二级以下及其他未定级医院171(7.01%)家。各级别医院间每千单位用血输血专业技术人员数、千输血人次输血不良反应上报例数、三四级手术台均用血量、出院患者人均用血量等临床用血质控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除输血相容性检测项目室内质控率以及手术患者自体输血率外,其他质控指标数据在地区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用血质量控制指标在不同等级和不同地区医院间存在一定差异,临床用血管理工作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聂志扬赵学彬马婉茹李淑萍
关键词:临床用血
血液病患儿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输注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儿血小板抗体筛查及交叉配型输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1—2018-05在我院接受多次血小板输注治疗的血液病患儿78例,依据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n=28)和阴性组(n=50),阴性组直接输注ABO同型血小板,阳性组进行交叉配型,根据配型结果分为未配型组(n=13)和配型组(n=15),未配型组输注ABO同型血小板,配型组输注相同的血小板。所有患儿于输注血小板1h、24h后检测血小板计数,计算血小板增值指数(CCI),分析患者血小板抗体筛查结果、交叉配型及其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和非溶血性输血反应(NHTR)情况。结果:阳性组患儿中HLA-I抗体阳性23例(82.14%),HLA-I+HPA抗体阳性4例(14.29%),HPA抗体阳性1例(3.57%)。其中配型组中有HLA-I抗体阳性者12例(80.00%),HLA-I+HPA抗体阳性2例(13.33%),HPA抗体阳性1例(6.67%);而未配型组中有HLA-I抗体阳性者11例(84.61%),HLA-I+HPA抗体阳性2例(15.39%)。阳性组患儿血小板输注后1h、24h的CCI值均低于阴性组(P<0.05),且阳性组PTR、NHTR发生率均明显高于阴性组患儿(P<0.05)。配型组血小板输注后1h、24h的CCI均高于同时点的未配型组,PTR和NHTR发生率均低于未配型组(P<0.05)。配型组血小板输注有效率也明显高于未配型组(P<0.01)。结论:多次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儿,依据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结果选择交叉配型相合的血小板进行输注,可提高血小板的输注效果。
郭翠李淑萍
关键词:血液病血小板抗体交叉配型输注效果
ABS-2000全自动血库系统对输血相容性检测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的评价
2004年
目的 评价ABS 2 0 0 0全自动血库系统 (以下简称ABS系统 )在临床输血实验室全面质量控制中的意义。方法 使用人工设计的各种样本对ABS系统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抗干扰实验的对比评估 ,并对临床 5 2 2 6例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D)测定及抗体筛检测定 ,分析其结果。结果 检测标本在特异性、灵敏度和抗干扰实验中均能达到设计要求 ,并优于手工Polybrene方法 (以下简称凝聚胺法 )。ABO血型测定 5 2 2 6份 ,除 1 39份正反定型不符 (NTD)外 ,其他测定血型全部与报告血型相符 ;Rh(D)所测结果为 2份NTD ,5 2 2 6份结果全部相符。抗体筛检测定 5 2 2 6份 ,抗筛阳性 2 0 1份 ,使用同一种抗筛细胞进行凝聚胺法抗筛测定阳性仅为 1 4 8份 (P <0 .0 0 5 )。结论 ABS系统应用的固相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能检测出较弱的IgG类不规则及自身抗体 。
宫济武李淑萍周航林东
关键词:ABS系统抗体筛检反定型正定型
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意义的探讨被引量:40
2002年
目的 探讨对受血者输血前相关检测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 11677例患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肝表面抗原 (HBs Ag)、艾滋病病毒 (HIV)抗体、丙肝病毒 (HCV)抗体及梅毒血浆反应素快速试验 (RPR)检测分析。结果 HBs Ag阳性率 6.62 %、HIV阳性率 0 .0 2 5 %、HCV阳性率 2 .3 7%、RPR阳性率 0 .12 % ,不同病种群体检出率统计学差异极具显著性 (P<0 .0 0 5 )。结论 输血前受血者病毒标志物检测可为血源性医院感染诊断提供依据 ,减少医疗纠纷 ,对患者、医院及血液中心均有保护意义。
宫济武李淑萍周航林东
关键词:输血传染受血者医院内感染病毒标志物
ABS-2000全自动血库系统临床应用评价研究
2004年
目的:通过相应的测定对自动化血库系统适用性和安全性进行全面评价,并对输血相容性检测方法与常规手工方法进行全面对比。方法:使用人工设计的各种样本对仪器进行特异性、灵敏度及抗干扰试验的对比评估,以及对临床常规9108例标本进行ABO正反定型,Rh(D)测定及抗体筛检测定,并对相应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人工设置的各种测定标本,在特异性、灵敏度和抗干扰试验中,测定结果均能达到设计要求,并优于手工Polybrene方法。ABO血型测定9108份,除正反定型不符228份,报告NTD给予提示外,其它测定血型全部与报告血型相符;Rh(D)所测结果为4份NTD,9104份结果全部相符。抗体筛检测定9108份,抗筛阳性383份,使用同一种抗筛细胞进行手Polybrene方法抗筛测定阳性仅为228份,统计学有显著性意义(P<0.005)。结论:ABS2000应用的固项检测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检测出较弱的IgG类的不规则及自身抗体,以上检测结果及统计情况与国外相关报道情况相符,此仪器在临床检测中使用可以达到保证安全检测的目的。
李淑萍宫济武周航林东田立红
关键词:安全性输血
输血传播病毒标志物初复检模式在临床输血中意义的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献血者输血传播病毒标志物初复检模式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及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自1994年至2001年间,对成品血液随机检测爱滋病(HIV)抗体,丙肝(HCV)抗体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测定,共12156份,按初复检前及初复检后两个不同规定检测标准时期进行分别统计。结果:开展初复检前阳性率HIV 0%;HCV 0.99%;HBsAg 0.70%;开展初复检后阳性率:HIV0%;HCV0.37%;HBsAg0.42;x^2: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HCV:P<0.005;HBsAg:P<0.05)。结论:通过初复检,能很好地改善血液检测质量,但如要显著提高检测质量,应建立专门的试剂质量评估方法和提高试剂质量标准,并随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发展成熟的检测技术尽快用于实际检测。
李淑萍宫济武林东周航
关键词:输血传播病毒临床输血艾滋病抗体丙肝抗体
血源性感染监测指标选择探讨被引量:14
2002年
目的 探讨血源性感染监测指标选择及预防医院感染的途径。方法 回顾性研究自1992~2001年间,对成品血液随机抽测艾滋病抗体(HIV)、丙肝病毒抗体(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国家未规定的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c抗体(HBcAb)测定,共13 696份,按国家3种不同规定检测标准的各个时期进行分别统计。结果 开展检测前阳性率:HIV0.008%;HCV4.87%;开展检测后至双检前阳性率:HIV0%、HCV0.99%、HBsAg0.70%;开展双检后阳性率:HIV0%、HCV0.37%、HBsAg0.42%、HBsAb、HBeAg、HBeAb、HBcAb总阳性率为35.29%。结论 加强 HIV、HCV及 HBsAg及 HBcAb血源性感染指标的监测,能更好的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宫济武周航林东李淑萍
关键词:血源性感染HCV肝炎医院感染输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