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异位辅助性肝...
  • 2篇辅助性肝移植
  • 2篇肝移植
  • 1篇胆囊
  • 1篇胆囊结石
  • 1篇胆囊结石合并
  • 1篇胆囊结石合并...
  • 1篇胆总管
  • 1篇胆总管结石
  • 1篇胆总管切开
  • 1篇移植术
  • 1篇移植术后
  • 1篇术后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切开
  • 1篇取石
  • 1篇取石治疗
  • 1篇结石
  • 1篇开腹

机构

  • 3篇南昌大学第一...

作者

  • 3篇李煜
  • 3篇李勇
  • 1篇文武
  • 1篇邓君
  • 1篇吴安涛
  • 1篇涂伟
  • 1篇刘智文
  • 1篇熊辉
  • 1篇占敏
  • 1篇邓高旺

传媒

  • 3篇江西医药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大鼠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术后PFP mRNA的表达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模型,观察术后移植肝病理学变化,并应用RT-PCR法,研究外周血中PFP mRNA的表达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健康清洁成年Wistar和SD大鼠。实验分为3组:A组:空白对照组n=30;B组:肝移植术后免疫抑制组,n=30;C组:肝移植术后非免疫抑制组,n=30。各组在术后第1、3、5、7、10d随机取6只动物肝脏和外周血,将肝脏作病理学检查,并应用RT-PCR方法监测外周血的穿孔素mRNA的表达。结果外周血PFP mRNA表达能随病理变化,以数值的形式反应术后的急性排斥反应变化过程。通过检测未发现A组PFP mRNA表达,而B、C组均有表达,对比各时间观察的穿孔素表达水平发现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1)通过各时间点的监测,发现外周血PFPmRNA表达水平与移植肝的病理变化趋同,因而应用半定量RT-PCR检测外周血穿孔素mRNA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一种较好的方法。(2)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炎性细胞的浸润,降低穿孔素mRNA的表达,对减轻急性排斥反应作用明显。但仍无法较完全地控制肝细胞坏死和出血。
熊辉李勇涂伟刘智文文武李煜
关键词:异位辅助性肝移植穿孔素急性排斥反应RT-PCR技术
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的早期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建立稳定的急性肝功能衰竭和脾窝异位辅助性肝移植大鼠模型,研究移植肝对大鼠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早期支持作用,探讨原肝再生与移植肝萎缩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近交SD大鼠将其分为:A组(n=40),切除脾脏和左侧肾脏,将小体积移植肝(30%)植入该受体脾窝;B组(n=20)为对照组,切除85%肝脏+脾脏+左侧肾脏。观察两组术后存活率、血生化变化、两肝重量及病理变化。结果A组术后1d、3d、7d、14d存活率明显高于同期B组(P<0.05);A组术后肝功能指标随时间进行性下降,术后14d基本接近正常,且大大低于同期B组水平,与同期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大鼠原肝随时间进行性增生,移植肝在早期无明显改变,14d左右开始萎缩。结论脾窝辅助性肝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肝衰方法科学、合理、可行;移植肝对大鼠急性肝衰有明显的支持作用;原肝术后呈进行性增生改变,移植肝在早期无明显变化,随着大鼠原肝再生、肝功能逐步恢复移植肝开始出现萎缩性改变。
邓高旺李勇占敏吴安涛李煜
关键词:异位辅助性肝移植急性肝衰
EST联合LC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对比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加"T"管引流(OCHTD)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7月~2006年11月11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病人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EST+LC平均住院时间(14.30±7.74)d,手术后住院时间(4.61±2.38)d,明显短于OCHTD组平均住院时间(19.02±6.80)d,手术后住院时间(10.67±4.35)d(P<0.01)。两组患者年龄、术前肝功能指标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EST+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手术方式。
李勇邓君李煜
关键词:ESTLC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