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燕燕

作品数:4 被引量:10H指数:2
供职机构:河南省胸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 1篇军事

主题

  • 3篇心肌
  • 2篇心肌病
  • 2篇型心
  • 2篇扩张型
  • 2篇扩张型心肌
  • 2篇扩张型心肌病
  • 2篇肌病
  • 2篇SDF-1
  • 2篇CCR5△3...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单核细胞趋化...
  • 1篇对心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肌细胞
  • 1篇血功能
  • 1篇血小板

机构

  • 3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河南省胸科医...

作者

  • 4篇李燕燕
  • 3篇沈燕
  • 2篇赵永静
  • 2篇黄凯达
  • 2篇孙改河
  • 1篇刘艳月
  • 1篇任春锋
  • 1篇王珊珊
  • 1篇秦殊
  • 1篇王伟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右江医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SDF-13'A和CCR5△32在评估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中的意义
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发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中Th1/Th2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与自身免疫性DCM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在Th1/Th2免疫平衡中具有重要意义,SDF-1和CCR5通过其...
李燕燕赵永静张晓飐孙改河黄凯达沈燕
文献传递
IL-17对心肌细胞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研究IL-17对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差速贴壁法分离乳鼠心肌细胞进行原代培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心肌细胞IL-17R和MCP-1基因表达情况,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心肌细胞培养上清中MCP-1蛋白的表达。结果:心肌细胞存在IL-17R的基因表达。IL-17呈浓度依赖式上调心肌细胞MCP-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不加刺激因子的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细胞MCP-1 mRNA的表达量在IL-17作用4 h时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而IL-17作用下心肌细胞MCP-1蛋白的表达呈时间依赖式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肌细胞表达IL-17R。IL-17可上调心肌细胞MCP-1的表达,其作用与IL-17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
刘艳月李燕燕王珊珊沈燕
关键词:IL-17MCP-1心肌细胞
SDF-1 3'A和CCR5△32在评估扩张型心肌病预后中的意义
2010年
目的研究SDF-13'A和CCR5△32在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预后中的意义。方法设置正常对照组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组,利用PCR-RFLP和PCR方法检测SDF-1和CCR5的基因多态性,分析SDF-1和CCR5的突变频率,并比较此突变频率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律失常间的关系。结果①在心功能Ⅰ~Ⅲ级和心功能Ⅳ级的DCM患者中,SDF-13'A突变率分别为0.35和0.18,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在LVEF>35%与LVEF<35%的DCM患者中,SDF-13'A突变率分别为0.40和0.13,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DCM患者及健康人中未现CCR5△32突变。结论 SDF-13'A突变可用于DCM患者的预后评估,提示在DCM中SDF-1可能参与心功能损伤的发生过程。
李燕燕赵永静孙改河黄凯达任春锋沈燕
关键词:基因多态性SDF-1CCR5突变扩张型心肌病
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观察肺结核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PLT)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82例肺结核患者,依据病变活动程度分为活动性组(n=38)与非活动性组(n=44),并取同期38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对照组(n=38),检测三组凝血功能[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g)、凝血酶时间(TT)]与PLT,比较活动性组与非活动性组治疗前后及组间的凝血功能、PLT,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三组D-D、Fg、TT与PLT大小为:活动性组>非活动性组>对照组,且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动性组与非活动性组治疗后D-D、Fg、TT与PLT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或0.01);活动性组治疗后D-D、Fg、TT与PLT明显高于非活动性组治疗后及对照组(P<0.01),非活动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处于高凝状态,活动性肺结核较非活动性肺结核更为严重,严格监测凝血功能与PLT,对预防肺结核患者血栓性并发症极具意义。
李燕燕王伟秦殊
关键词:肺结核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