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牧

作品数:19 被引量:10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专利
  • 7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采油
  • 8篇稠油
  • 5篇生物采油
  • 5篇微生物采油
  • 3篇堵剂
  • 3篇油藏
  • 3篇吞吐
  • 3篇开采稠油
  • 3篇降粘
  • 3篇采油技术
  • 2篇底水
  • 2篇堵水
  • 2篇堵水工艺
  • 2篇应力
  • 2篇油井
  • 2篇油量
  • 2篇油气井
  • 2篇油田
  • 2篇暂堵
  • 2篇暂堵剂

机构

  • 16篇中国石油天然...
  • 4篇南开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1篇辽河石油勘探...

作者

  • 19篇李牧
  • 6篇杨红
  • 5篇巩磊
  • 5篇李峰
  • 5篇赵贲
  • 5篇边芳霞
  • 5篇徐爽
  • 4篇刘宏伟
  • 4篇周璇
  • 4篇梁凤来
  • 4篇许珊珊
  • 4篇刘如林
  • 4篇刘燕
  • 4篇冯晨
  • 4篇徐冲
  • 4篇李霖
  • 3篇唐纪云
  • 3篇范全伟
  • 2篇刘思贤
  • 2篇王君

传媒

  • 4篇油田化学
  • 2篇特种油气藏
  • 1篇沈阳化工学院...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2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重原油油藏微生物采油试验被引量:8
2002年
辽河油田冷 43块油藏所产原油含胶质沥青质 37%~ 42 % ,含蜡 5 % ,粘度 9.6~ 43Pa·s(5 0℃ ) ,密度 0 .96 0~ 0 .975 g/cm3 ,已超出了国外某些标准规定的微生物采油适用范围。用优选的适应温度范围为 40~ 6 0℃的两种菌假单胞菌 (Pseudomonassp .)LH 18和短杆菌 (Brevibacteriumsp .)LH 2 1的等量混合物、培养基 ,分别与该区块5口油井所产原油在 48℃摇床发酵 48小时 ,使原油粘度降低 2 6 %~ 6 5 % ,发酵液表面张力下降 10 %~ 19% ,pH值由中性变为弱酸性 ,表明在原油发酵过程中有表面活性物质和酸生成。在该区块蒸汽吞吐效果很差的同层位 5口井的近井地带注入营养液和混合菌液 ,共 7井次 ,单井一次注入菌液 0 .5~ 1.2t,注入后采用机械抽油。 5口井中有 3口井既增产油又减产水 ,1口井 (间开井 )连续生产。这 4口特重油井单井微生物吞吐试验获得成功。另 1口井产液量和产水量均大幅度上升 ,增产油量极微。同一层位的 5口井微生物采油效果相差很大 ,特别是微生物疏通出水层或通道 。
黄英梁凤来刁虎欣刘如林李牧张浩赵贲李吉阳郎宝山陈巨明
关键词:微生物采油采油微生物混合菌种
一种分层堵水工艺
本发明属于储层堵水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分层堵水工艺。包括使用热敏可逆凝胶暂堵剂对暂堵上层进行暂堵,使用非选择性无机树脂堵剂对待堵目的层进行堵水操作,使用低温清水解除暂堵上层暂堵。下层堵水剂是一种触变液体,可以通过控制注入...
李峰李牧徐爽徐冲黄武鸣刘燕范全伟李霖燕鹏宇项鹏心巩磊张瞳周璇冯晨杜雨恒张子卿许珊珊叶连育黄亚萍
一种快速跟踪监测采油注入菌变化的方法
一种快速跟踪监测采油注入菌变化并补注以提高采油量的方法。本发明方法包括:将注入菌菌体提取基因组DNA,采用16S rDNA V9区通用引物PCR扩增出对应浓度菌体提取的水样中元基因组的16S rDNA V9区条带,经梯度...
马挺王君牛津梁张浩李牧赵贲梁凤来刘如林
文献传递
生物酶强化采油技术的研究被引量:7
1995年
于实验室中,摸拟井下采油条件,研究了高凝油及高稠油在石油裂解酶作用下的降凝及降粘效果,结果指出:采用石油裂解酶不仅可以开采辽河油田高凝油、高稠油,而且有利于储运和集输,是一种新型、先进的采油方法。
姜国文董伟岳天明李牧
关键词:稠油强化采油生物酶降凝降粘
冷家堡油田稠油蒸汽加溶剂吞吐试验被引量:9
1995年
在蒸汽吞吐过程中,加入溶剂是一种新的热力采油方法。通过对冷家堡油田稠油组分及元素分析,选出A、B、C、D四种溶剂,其中B、C、D三种降粘效果较好,经室内试验,选用C、D两种复配使用,其最佳配比为2∶3。利用四因子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基本配方为:20%S+1%F+0.2%H。通过岩心流动试验,证实该配方的溶剂使渗透率损失很小,不会产生胶质、沥青沉淀;物模试验认为蒸汽加溶剂吞吐技术,可以提高稠油的蒸汽吞吐效果和采收率,并给稠油集输与储运也带来了很大方便。
李牧马达波边芳霞
关键词:稠油油田热力采油降粘效果吞吐技术
化学吞吐开采稠油技术研究被引量:25
1997年
按照蒸汽吞吐的模式将多种化学剂组成的吞吐液注入油层,使其与原油发生乳化,降低油水的流度比,改变地层的润湿性和毛管力,以提高稠油产量和采收率。室内模拟实验和现场试验证明化学吞吐液可以起上述作用。化学吞吐为稠油的开采,特别是提高蒸汽开采稠油的采收率开辟了新的途径。
李牧杨红唐纪云刘宏伟边芳霞
关键词:化学吞吐采油化学剂稠油开采
稠油微生物多轮次吞吐技术研究被引量:6
2006年
将菌种与无机培养基、稠油混合.在37℃培养3天,根据稠油乳化分散情况,对大量菌种进行筛选、复筛、驯化、复壮、富集.得到了传代性能优良、能适应辽河锦45块、千12块稠油油藏的几株菌并进行了性能评价。这些菌均由数个菌落组成,可以液蜡、原油为碳源、无机和有机氮为氮源、磷酸根为磷源生长.产表面活性剂和酸(由发酵液表面张力和pH判定),可降解稠油.使其黏度降低20%左右,好氧培养条件的降黏效果优于厌氧培养条件。优选菌种11、Lj1和21在培养液中菌数〉10^4个/mL时对稠油具有良好的乳化分散能力。在两区块13口高含水、低产量、低蒸汽效能、高轮次蒸汽吞吐井上.进行了首轮次微生物吞吐试验,处理半径3m。混合菌发酵液注入量2.0~9.8m^3.关井时间不少于7~9天。与末轮次蒸汽吞吐相比,6口井产油量增加,6口井产油量减少,但产出远大于投入,这12口井为有效井,其中又有6口井产出液中菌数降到10^4个/mL后实施了二轮次微生物吞吐。介绍了2口井微生物吞吐情况和效果,其中1口井已实施二轮次吞吐。以微生物和蒸汽单价比代替注蒸汽量计算油汽比,称之为拟油汽比。图4表7参3。
徐恩金李牧张浩赵贲杨红齐献宝张玉增田宏
关键词:稠油开采微生物吞吐菌种选育
一种双疏核壳结构解堵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申请涉及油田堵塞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疏核壳结构解堵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解堵组合物包括:表面活剂类分散剂、氧化剂、助表面活性剂、助溶剂、有机溶剂、离子调节剂、表面性能调节剂、络合剂、其余为水;该解堵组合物是由有...
陈永恒李峰李牧汪小平徐爽徐冲黄武鸣刘燕王秀波杜鹏飞梁海波项鹏心巩磊冯晨杜雨恒李玲修伟张欣新
化学液吞吐开采特种油技术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稠油、高凝油等特种原油开采的化学液吞吐开采特种油技术。此种技术乃是将按一定配方配制的化学吞吐液注入井内,进行吞吐采油;此种化学吞吐液由分散剂、互溶剂、胶束剂、乳化剂、防膨剂和水组成。该技术具有效果好、易实...
李牧唐纪云杨红刘宏伟边芳霞
文献传递
注溶剂蒸汽吞吐采油技术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热力开采稠油的注溶剂蒸汽吞吐采油技术。该技术乃是在注蒸汽的同时注入按一定配方配制的溶剂,注入溶剂由稀释剂、互溶剂和增溶剂组成。该技术的实施步骤是,先按注蒸汽量的5—10%计算出所需溶剂的体积,然后按各组...
李牧唐纪云杨红刘宏伟边芳霞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