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玉妹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栓
  • 4篇溶血
  • 4篇溶血磷脂
  • 4篇深静脉
  • 4篇深静脉血栓
  • 4篇静脉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3篇溶血磷脂酸
  • 3篇下肢深静脉
  • 3篇下肢深静脉血...
  • 2篇蛋白
  • 2篇血浆
  • 2篇血栓形成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静脉血栓形成
  • 2篇急性
  • 2篇急性脑梗死
  • 2篇梗死

机构

  • 9篇哈励逊国际和...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李玉妹
  • 4篇李生君
  • 3篇李锦
  • 3篇刘彦玲
  • 3篇张谨超
  • 3篇谢春艳
  • 2篇吴丹丹
  • 2篇魏琰
  • 2篇王佳
  • 2篇袁栋才
  • 2篇崔永健
  • 2篇张俊领
  • 1篇王晓莉
  • 1篇卢蕾
  • 1篇谢春燕
  • 1篇张凤春
  • 1篇张俊岭
  • 1篇朱建国
  • 1篇董士民
  • 1篇袁栋材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清正五聚蛋白3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0
2019年
背景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ACI)病死率逐年增长,血清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ACI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一定影响,但关于其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报道较少。目的探讨血清PTX3水平与AC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8年2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收治的ACI患者135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15分,n=57)和预后不良组(≥16分,n=7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及治疗第1天、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治疗前后血脂指标〔包括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1)预后良好组患者收缩压(SBP)<140 mm Hg、舒张压(DBP)<90 mm Hg者所占比例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WBC)、吸烟时间、饮酒时间及合并慢性疾病者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时间、方法在血清PTX3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预后良好组患者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后3个月血清PTX3水平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TG、LDL-C、HDL-C、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TG、LDL-C、TC低于预后不良组,HDL-C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4)治疗前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预后良好组患者改良Ashworth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结论与预后良好的ACI患者相比,预后不良的ACI患者血清PTX3水平较高,临床可结合血压、血脂指标、肌张力、运动功能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改善ACI患者预后。
靳云姗魏琰张俊领崔永健王晓莉张维文王心颖高倩卢蕾李玉妹
关键词:脑梗死预后肌张力
溶血磷脂酸、溶血磷脂酸极性相似磷脂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的相关性研究
李玉妹张谨超刘彦玲谢春艳多亚莉李生君王佳吴丹丹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加之临床上仅有10-17%的DVT患者有明显的症状,往往导致DVT易被忽略甚至漏诊,阻碍了DVT患者的及时治疗。目前医学上还没有彻底治愈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手段。药物溶栓和介入治疗对...
关键词: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肘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研究及临床表现被引量:1
2007年
李锦袁栋材张俊领李玉妹
关键词:肘管综合征神经电生理多发性周围神经病胸出口综合征肱骨内上髁
降纤酶、低分子肝素与洲邦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TCD改变及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李锦朱建国李玉妹崔永健
关键词:脑梗塞经颅彩色多普勒
血浆LPA、Hcy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早期诊断中初步研究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血浆溶血磷脂酸(lysophosphatidic acid,LP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联合检测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深静脉050051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将30例DVT患者分为DVT组,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浆LPA和Hcy水平。结果1治疗前DVT组血浆LPA和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2治疗后DVT组血浆LPA和Hcy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LPA和Hcy是深静脉血栓的敏感指标,两者结合对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诊断及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李玉妹张谨超刘彦玲谢春艳多亚莉李生君董士民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溶血磷脂酸同型半胱氨酸
APOE ε4等位基因与尿AD7c-NTP联合检测在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ε4(APOE ε4)等位基因与尿阿尔茨海默病(AD)相关神经丝蛋白(AD7c-NTP)联合检测在AD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根据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Ⅳ)和美国国立神经病、语言交流障碍和卒中研究所-老年性痴呆及相关疾病学会(NINCDS-ADRDA)有关AD的诊断标准,将临床诊断疑似AD患者156例归为疑似AD(PAD)组,另选1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APOE ε4等位基因频率和尿AD7c-NTP含量。结果 1APOE ε4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在PA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尿AD7c-NTP在PAD组中的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3APOE ε4与AD7c-NTP联合检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结论 APOE ε4等位基因与尿AD7c-NTP联合检测是监测及诊断AD早期病变的较好指标,提升二者单独应用时的预测价值,为AD早期诊断及疗效监测提供参考。
郑磊张凤春李玉妹袁栋才魏琰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载脂蛋白E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血浆磷脂酸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浆中溶血磷脂酸(LPA)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115例DVT患者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及临床分期标准分为急性期组45例,亚急性期组34例和慢性期组36例,另选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LPA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浆样本中LPA的水平。结果 (1)治疗前,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以及慢性期组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治疗8 d后,急性期组、亚急性期组患者血浆LP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慢性期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30 d后,DVT各组和对照组血浆L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A在DVT患者血浆中显著升高,尤其在急性期及亚急性期患者中更为明显,宜作为DVT早期诊断及预防的生物标记物。
李玉妹张瑾超谢春燕多亚莉李生君
关键词:静脉血栓形成溶血磷脂素类生物学标记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李锦袁栋才张俊岭吴丹丹王佳李玉妹
关键词:脑血管障碍
溶血磷脂酸、D-二聚体、IL-6、IL-10检测对早期诊断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深静脉血栓(DVT)患者血清中溶血磷脂酸(LPA)、D-二聚体(D-Di)、白细胞介素(IL)-6、IL-10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DVT患者110例纳入观察组,依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期、亚急性和慢性期,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纳入对照组。检测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研究对象晨起空腹状态下血清LPA、D-Di、IL-6、IL-10水平。结果治疗前观察组患者血清LPA、D-Di和IL-6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治疗15天后明显升高,亚急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持续降低,慢性期患者血清IL-10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血清LPA、D-Di和IL-6水平可作为早期诊断或预警DVT的分子标志物,血清IL-10可能具有抗炎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李玉妹张谨超刘彦玲谢春艳多亚莉李生君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