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甜

作品数:20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晨光计划项目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历史地理
  • 4篇经济管理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社会学

主题

  • 8篇社会
  • 6篇明清
  • 4篇宗族
  • 3篇地方社会
  • 3篇雍正
  • 3篇商帮
  • 3篇商人
  • 3篇社会变迁
  • 3篇徽商
  • 2篇清代
  • 2篇宗族组织
  • 2篇文化
  • 2篇小商
  • 2篇会馆
  • 1篇道光
  • 1篇地主
  • 1篇心理
  • 1篇行纪
  • 1篇性能评价
  • 1篇沿江

机构

  • 20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0篇李甜
  • 2篇陆洋

传媒

  • 2篇安徽大学学报...
  • 2篇安徽史学
  • 2篇中国农史
  • 2篇徽学
  • 1篇中国经济史研...
  • 1篇史林
  • 1篇中国历史地理...
  • 1篇清史研究
  • 1篇历史教学(下...
  • 1篇中国社会历史...
  • 1篇地方文化研究
  • 1篇历史地理
  • 1篇传统中国研究...
  • 1篇第十二届“两...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旧商人与新时代:赣州徽商汪德溥的生活变迁(1890—1955)被引量:2
2014年
现代徽州商人与传统徽商一脉相承,他们在1949年前后的经历对于理解社会转型具有参考价值。赣州徽商汪德溥曾涉足肥皂、茶社、蚊香、酒店、米号等商业领域,以"行商"小生意起家,商业资本和经商能力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向中等规模的"坐贾"发展,遇到挫折后又退为"行商"。在职业选择上,其首选是进入公职单位,而非风险偏高的商业领域。汪德溥无论在公职单位还是经商都受到徽州同乡和亲戚的关照,虽然他的生活方式已经高度土著化,当地人却仍然把他当成安徽人。他在邻居、同行及合伙人、街道干部心目中的形象不佳,在"三反""五反"和肃反运动中被当成对立面。1949年以后的社会变迁,对固守传统商业思维的汪德溥造成巨大挑战,对比他在经营、生活、交际、观念等方面的变化,可以管窥徽州商帮走向消亡的具体过程。
李甜
关键词:徽商小商小贩社会改造徽学
明清以降宁国商人会馆的时空分布与组织类型
2015年
会馆与商帮息息相关,明清时期的商人会馆作为联结乡谊、培养地方意识和拓展交际圈的场所,承载着日趋多元化的功能。考察商人会馆的建立和运作,是商人群体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皖南宁国府在明代以降逐渐形成商人群体,与徽商一同构成了皖南地区外出经商的主力。本文依据方志、文集、谱牒等地方文献,在介绍宁国商人变迁的基础上,全面统计宁国商人会馆的数量与时空分布,考辨宁国商人会馆的组织类型及其变迁;此外,还利用泾太会馆的个案,展示泾县、太平商人之间的特殊地域关系。
李甜
旅沪皖南商人的近代转型:以泾县朱氏为中心
2017年
徽州商人、宁国商人作为皖南商人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均将上海视为重要的经商地,徽宁思恭堂即是两地商人合作的产物.现有徽学研究对徽商的近代转型关注不够,也不太注意对皖南地域商帮的通盘考虑.本文依托对清末民国以来的宁国商人尤其是旅沪泾县朱氏族商的分析,通过揭示徽州周遭区域商人群体的转型与分化,考察皖南传统商帮在近代社会的嬗变历程,为近代徽商研究提供一个参照面.
李甜
关键词:会馆
溢出边界的“朝奉”:明清以降徽州与旌德的地域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明清徽州以其强大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实力,对周边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徽州与毗邻区域的地域关系有必要纳入考察范畴。本文从旌德改隶个案着手,认为当地人对徽州的地域认同并未扭转,这一现象兼有历史与现实的因素。长期以来旌德与徽州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人文领域亦深受徽州熏陶,"朝奉"一词在当地的文化意蕴与徽州相同。观察旌德与徽州的经济交流和社会互动,分析旌德人"向徽"心理的形成,有助于理解皖南社会之变迁历程,揭示明清以来地域关系的多元性与复杂性。
李甜
明清时期宁国府旌德县商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本文研究区域是明清时期介于宁国府和徽州府之间的旌德县,研究材料是建立在对地方文献解读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旌德作为边缘地理空间的特殊性,考察商人阶层的兴起、迁徙及其与本籍的互动,分析县内的区域差异,关注地域家族的竞争活动,...
李甜
关键词:社会变迁明清时期
文献传递
高性能LED显示器件封装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发光二极管(LED)是一种可将电能转变为光能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因其具有发光效率高、环保、不易破损、寿命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显示技术、例如通用照明、背光源、指示信号、光通信光源等方面。但随着LED芯片性能和可靠性的不...
李甜
关键词: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封装材料性能评价
宋代以降泾县卫氏宗族聚落的形成与变迁
2018年
在聚落地理学研究中,较少涉及传统乡村宗族聚落的具体演化过程,宗族势力的空间盈缩这一社会现象未得到足够关照。本文依托于安徽泾县纪村卫氏的个案,以卫氏宗族聚落群为主线,剖析宋代以降宗族聚落的形成、变迁及其时空分布,进而关注该族的人口规模、生计来源与宗族建设。集村与散村参差罗列,聚族而居与诸姓杂居并行不悖,共同构筑了皖南传统宗族社会。
李甜
徽州人在芜湖——以1950年代芜湖市总工会资料为中心
2017年
芜湖作为徽商的重要活动地,历史上与徽州的人员及物资交流十分频繁。1949年前后,旅芜徽商和徽州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动。首先,从他们的职业选择和行业结构,可以观察到近现代徽商对芜湖各产业的全面渗透。其次,徽州人的职业介绍方式,由依靠血缘、地缘关系互相援引的传统,过渡为政府介绍、单位分配的方式。在社会流动上出现"两降一升",部分中层职员跌入小商贩之列,徽商家庭妇女因生活压力外出务工,而徽州籍革命干部的社会流动趋于向上。社会主义改造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确立,加速推动旅外徽商及徽州人的土著化,传统的籍贯观念被彻底斩断,徽商群体也消失无形。
李甜
关键词:徽商小商贩社会生活社会流动
历史社会学的新思考:《通向集体之路》何以可能?
2018年
引子:两个不同的建房故事卢晖临2015年推出由博士论文改写的专著《通向集体之路:一项关于文化观念和制度形成的个案研究》(以下简称《通向集体之路》),这是基于1994—2003年间对安徽南陵县汪家村田野调查的总结与思考。~①在《引子:汪家村印象》里,作者引用一个发生在1969年末~②的建房故事,汪家村的章利元和魏木根互为邻里,同时建造土墙房,基于某种竞争心理,两家在墙面高低上互相较劲,导致双方元气大伤,陷入困境的他们为了防止孩子们嘴馋,只好约定每周只煮一次干饭,并且要煮就一起煮。
李甜
关键词:徽州宗族社会分化历史社会学
明清以降宁国府基层区划演变及其社会治理被引量:3
2016年
传统社会的基层区划之演变及其分化,乃是特定的地理环境与社会政策相结合的产物。宁国府基层区划的演变,与各县的地理环境与人文传统差异息息相关。太平县的虚图,是皖南商业社会的特殊产物;宣城县、南陵县的团制,是发轫于平原圩区的基层设置;寄庄作为区域经济交流的一个侧面,折射出南部山区商业资本流向北部圩区的社会现象。探析基层区划的演变及其治理,有助于理解宁国府社会变迁的本质,并可为皖南区域的社会比较提供参照。
李甜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