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翀
- 作品数:7 被引量:21H指数:2
- 供职机构: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7
- 2016年
-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采用保守治疗多不理想,目前多主张手术治疗。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的微创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肩部外侧经三角肌入路,微创经皮接骨板内固定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6例,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12个月,平均(10.5il.1)个月。无伤口感染,复位良好,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无骨折不愈合,无腋神经损伤表现,无肱骨头坏死。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法,优11例,良12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86.4%。结论:肩峰下外侧经三角肌入路MIPPO结合PHILOS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术中出血少及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势。
- 单辉强李翀邬亚明金晔陆红李晓燕
-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器微创性
- 应用胫腓钩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的临床疗效评价
- 2013年
- 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踝关节外侧引起的下胫腓关节分离,影响踝关节的稳定性,将使关节面对合不良,日后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因此,手术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尤其重要。我院自2009年5月-2012年2月,使用常州康辉公司生产的胫腓联合钩治疗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30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李翀
- 关键词:下胫腓关节分离手术治疗临床疗效评价胫腓钩踝关节外侧创伤性关节炎
-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3例共95个椎体,均采用经椎弓根单侧或双侧PK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病椎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8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16个月(6~40个月)的随访,95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手术效果均满意。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总体发生率为43%,但并未引起患者不适症状。结论 PKP手术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 李翀尹毅单辉强黄伟邬亚明
- 关键词:胸腰椎骨折骨质疏松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 枢椎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与临床疗效评价
- 2013年
- 目的:探讨枢椎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方法:随访2006年8月-2010年3月收治的枢椎骨折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11A型7例,Ⅱ型7例,Ⅲ型4例。分别采用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椎动脉损伤、脊髓损伤、硬膜撕裂等并发症。经过12—24个月随访,除1例Ⅲ型骨折外,其余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及稳定性均得到满意的重建,未发生钢板螺钉断裂或退出。结论:手术治疗枢椎骨折安全有效,合理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赖于Levine—Ed—wards分型以及骨折的稳定程度。
- 李翀尹毅沈忆新
- 关键词:枢椎骨折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 胫腓钩治疗20例下胫腓关节分离的体会被引量:1
- 2006年
- 李翀
- 关键词:下胫腓关节分离胫腓钩内固定治疗
- 内固定结合超踝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远端骨折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应用腓骨内固定结合胫骨超踝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对本法进行疗效评估。方法:2例手术采用腓骨钢板内固定,胫骨以螺钉或克氏针固定分离的踝关节面,闭合复位胫骨骨折,“T”型单侧超踝外固定支架的近侧螺钉置于胫骨骨折近端,远侧螺钉置于跟骨和距骨上,术后早期放松远侧万向关节,活动踝关节。结果:术后有19例获得优良关节面复位(90.4%),20例肢体力线恢复良好(95.2%)。临床评分(Phillips及Sh-wart踝关节评分)55分~92分(平均为83分),随访时间平均11个月。结论:本法治疗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能有效地避免伤口并发症及骨不连,恢复踝关节面的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能够早期活动,恢复功能较好,是治疗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较好的方法之一。
- 李忆杰高宜军李翀
- 关键词:胫腓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 丁酸对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观察肠道细菌代谢产物丁酸对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表型及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利用丁酸盐对GM-CSF和IL-4体外诱导的BMDCs细胞进行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BMDCs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6、MHCⅡ、B7-DC的表达及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其细胞因子IL-6、IL-12的表达;用格里斯反应(Griess reaction)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DC细胞产生NO2-的生成和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中ERK分子的磷酸化。结果:丁酸可下调LPS诱导的成熟BMDCs细胞CD80、CD86、MHCⅡ、B7-DC分子的表达。同时,丁酸也可抑制IL-6和IL-12的分泌,并抑制树突状细胞对OVA257-264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增殖。进一步的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丁酸可抑制DC细胞TLR4信号通路中ERK分子的磷酸化。结论:丁酸可通过抑制DC细胞TLR4信号通路中ERK分子的磷酸化,下调DC细胞的免疫功能。
- 强叶涛吴水芸韩慕天程璐金慧敏严成李翀刘霞张苗苗邵启祥夏圣
- 关键词:丁酸盐树突状细胞共刺激分子CD8+T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