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茹

作品数:19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面上项目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6篇抽搐
  • 11篇痉挛
  • 9篇电痉挛治疗
  • 8篇无抽搐电痉挛
  • 7篇抑郁
  • 7篇疗效
  • 7篇精神分裂症
  • 7篇分裂症
  • 6篇无抽搐电痉挛...
  • 5篇电休克
  • 5篇电休克治疗
  • 5篇休克
  • 5篇无抽搐电休克
  • 5篇无抽搐电休克...
  • 3篇抑郁症
  • 3篇治疗抑郁症
  • 3篇重复经颅磁刺...
  • 3篇谵妄
  • 3篇精神分裂症患...
  • 3篇经颅磁刺激

机构

  • 18篇首都医科大学...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李艳茹
  • 15篇姜玮
  • 15篇任艳萍
  • 6篇史晓宁
  • 5篇马辛
  • 4篇路亚洲
  • 3篇姜玮
  • 3篇刘志宏
  • 2篇王楠
  • 1篇鲍枫
  • 1篇王楠
  • 1篇周丹娜

传媒

  • 5篇2014中华...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3篇精神医学杂志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心理与健康
  • 1篇中华老年多器...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4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的初步比较研究
目的 目前除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方法外,随着疾病发病机制中脑功能异常的发病基础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是目前在临床中应用较广的治疗方法,本文旨在探讨rTMS和MECT抗抑郁疗效的差异...
任艳萍姜玮李艳茹周丹娜刘志宏马辛
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特征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刺激参数对疗效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时患者临床特点及刺激参数与疗效的相关性,为无抽搐电痉挛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共入组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无抽搐电痉挛治疗8次,使用自编临床资料记录表记录患者社会人...
姜玮路亚洲史晓宁李艳茹任艳萍马辛
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的初步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抗抑郁疗效的差异。方法纳入分别接受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rTMS组)和无抽搐电痉挛治疗(MECT组)的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各30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在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评估患者临床症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差异。结果 rTMS和MECT均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rTMS组:t=0.34,P=0.02;MECT组:t=0.23,P=0.00)。rTMS组在汉密尔顿量表睡眠障碍因子分改善方面显著高于MECT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88,P=0.01),MECT在改善自杀因子方面优于rTMS,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87,P=0.00)。结论 rTMS和ECT在短期内均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MECT的抗抑郁作用强于rTMS。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rTMS优于MECT;在改善自杀因子方面,MECT组作用更强。
任艳萍姜玮李艳茹周丹娜刘志宏马辛
关键词: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抑郁症自杀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MECT治疗重度抑郁发作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不同剂量丙泊酚作为麻醉剂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重度抑郁症疗效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接受MECT治疗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低剂量丙泊酚组、中剂量丙泊酚组、高剂量丙泊酚组、依托咪酯组,每组31例。患者共接受MECT治疗6次。比较四组治疗前及治疗3次、6次时的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结果四组治疗3次、6次后与治疗前HAMD-17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3次、6次后HAMD-17总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治疗6次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次后HAMD-17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依托咪酯组HAMD-17评分低于高剂量丙泊酚组(P<0.05)。治疗3次后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托咪酯组和低剂量组的显著改善率高于中剂量丙泊酚组和高剂量丙泊酚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和低剂量丙泊酚麻醉下行MECT治疗重度抑郁症较中剂量和高剂量丙泊酚起效更快。MECT治疗选择麻醉药及使用剂量时,应全面结合患者的个体因素。
王楠赵莹莹姜玮李艳茹任艳萍
关键词:MECT依托咪酯丙泊酚疗效
中老年精神障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血压和心率变化特征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后心率、血压变化的特征。方法选取32例中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研究组)和115例青年精神障碍患者(对照组)接受ME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MECT麻醉前、麻醉后、发作后、发作后15 min、发作后30 min、发作后60 min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SBP、DBP均较麻醉前下降,HR增快(P<0.05),发作后SBP、DBP、HR均升高(P<0.05)。研究组患者麻醉后、发作后SBP、DBP的变化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发作后30 min研究组患者SBP高于麻醉前(P<0.05)。发作后60 min两组患者SBP、DBP和HR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结论中老年患者MECT治疗过程中血压和心率变化幅度较大。
杨爱军姜玮李艳茹侯冷冰任艳萍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血压心率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后谵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接受MECT治疗的1001例精神疾病患者,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MECT治疗参数、脑电监测中的抽搐发作情况、术后谵妄发生情况等,对谵妄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001例接受MECT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中,发生谵妄者102例(10.2%)。logistic回归分析示抽搐发作时间长(OR=1.037)、低氧血症(OR=9.052)、共患高血压(OR=6.564)与术后谵妄发生相关(P<0.01)。抽搐发作时间≥70 s者术后谵妄发生率(46.7%)显著高于其他抽搐发作时间者(P<0.01)。结论抽搐发作时间长、低氧血症、共患高血压是精神疾病患者MECT术后谵妄发生的危险因素。
李艳茹李艳茹赵希希姜玮贾立娜任艳萍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谵妄
不同波宽刺激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疗效及对心脏节律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探讨不同波宽刺激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抑郁症疗效及心脏节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抑郁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DGX模式组和Low 0.5模式组。给予MECT治疗6次。在治疗前、治疗3次、治疗6次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17)评估临床症状。记录MECT刺激时间和抽搐发作时间。监测首次MECT治疗麻醉药注射前至抽搐发作结束后10 min心电图及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次后Low 0.5模式组HAMD-17减分率明显优于DGX模式组(t=2.041,P=0.044)。Low 0.5模式组与DGX模式组相比,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χ^(2)=7.350,P=0.007),刺激时间明显延长(t=30.92,P<0.01),首次发作时间明显延长(t=2.098,P=0.038)。刺激时间与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r=0.212,P=0.020)。结论:Low0.5模式与DGX模式相比,治疗抑郁症起效更快,心律失常发生率更高;MECT刺激时间越长,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李艳茹李艳茹赵希希姜玮任艳萍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抑郁症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量效关系及早期预测研究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痉挛治疗精神分裂症治疗数量与疗效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MECT最终疗效,最终旨在为MECT临床使用规范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每人接受无抽搐电痉挛治疗8次.采用...
姜玮路亚洲李艳茹史晓宁任艳萍
探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2023年
“电休克治疗”?“电痉挛治疗”?这些词汇不仅让人感到紧张,甚至会产生“毛骨悚然”的感觉。但事实上,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是一种起效迅速、相对安全、疗效肯定的物理性神经调控治疗方法。让我们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无抽治疗中心,听一听专业医护人员对这项治疗的介绍。
李艳茹姜玮
关键词:电休克治疗神经调控电痉挛治疗疗效肯定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影响的随机双盲对照研究被引量:16
2016年
目的探讨1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工作记忆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伪刺激组。治疗组接受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部位为双背侧前额叶;伪刺激组使用伪线圈治疗,治疗参数同治疗组。治疗10次。采用数字广度、空间广度、词汇流畅性测试评估患者工作记忆。结果治疗前两组数字广度总分、空间广度总分、言语流畅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数字广度正序分及空间广度正序分、总分均高于伪刺激组(P<0.05)。结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可以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工作记忆。
任艳萍李艳茹刘志宏姜玮
关键词: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工作记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