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若衡
- 作品数:26 被引量:147H指数:6
- 供职机构: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政治法律更多>>
- 符号消费影响下的大学生精神贫困及其应对方略
- 2012年
- 符号消费关系大学生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并影响其精神状态,造成少数大学生精神贫困。要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注重消费道德建设,教育大学生树立理财意识,引导他们理性消费;还要加强学习型校园文化建设,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李若衡陈洁
-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贫困教育
- 关于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的社会学思考被引量:7
- 2010年
- 近年来,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的"精神贫困"表现为在一部分大学生中存在着自卑、自暴自弃、自我封闭和学习失败等心理。导致大学生"精神贫困"有来自家庭、社会、学校和同辈群体等方面的原因,解决大学生"精神贫困"问题应从进行经济救助、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等方面着力。
- 李若衡杨艳
-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贫困
- 封堵“高考移民”的社会学思考被引量:19
- 2006年
- 由于客观存在的高考录取分数差,近年来“高考移民”应运而生。这种现象破坏了正常的教育考试秩序,并引发许多社会问题。目前所采用的封堵措施只是一种维护正常的教育秩序的行政手段,并不能从深层次上找到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对此,应该采取合理缩小地区间的高考录取分数差;重点院校招生录取指标合理配置,尽量使各个招生专业公开、透明并对全国各地招生;加大对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扶持力度;合理分配高校资源;把考试权交给大学等措施,以期达到各地的教育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 李若衡陈志霞
- 关键词:分数线教育公平
- 大学生朋辈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衔接互动被引量:1
- 2015年
- 当今中国正发生着从审美、神圣、批判、灵性、有根的文化到消费、世俗、娱乐、技术、时尚的文化转变。大学中,充满功利色彩的校园文化、朋辈文化取代科学的校园文化。大学行政化引发权力崇拜;考试制度不能体现学以致用致学风懒散;社团活动组织过多、管理欠科学致学生于活动中迷失求学方向;校园文化建设中人文关怀不够。若想崇尚科学、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大学精神不沦丧,大学生朋辈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良性衔接互动机制必须建立。
- 李若衡
- 关键词:大学生校园文化衔接互动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民族特色及其民族凝聚功能
- 2011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灵魂"指明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主题"明确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基础"浓缩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规范。在民族凝聚问题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理论导向功能;理想凝聚功能;道德教化功能。
- 陈洁李若衡
- 关键词:核心价值体系民族
- 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关系研究——对河南省罗山县251名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分析
- 本研究从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对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做了较有深度的探讨。通过对河南省中部某地区中小学校中的251名在职中小学教师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界定了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基本组成与内涵,考...
- 李若衡
-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职业价值观工作满意度职业社会化
- 文献传递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08年
-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当前急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由于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所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就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 李若衡
-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农民
-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 2008年
- 农村社会保障是我国当前急需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受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所限,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试论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李若衡杨乃良
- 关键词:农村社会保障农民
- 政治认同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被引量:11
- 2013年
-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冲击下,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疲软,政治认同出现危机。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立足点、落脚点和社会价值所在,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手段与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可以通过增加政治学常识、重视大学生参政能力的培养与参政渠道的疏通、完善政治体制教育等措施,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认同程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 李若衡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政治认同政治情感
- 从二元结构的农民工到完整的市民个体——略论农民工积分入户制度的意义与作用
- 2014年
- 受传统户籍制度与现实工作生活影响,农民工到底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的边界模糊,属于被边缘的群体,引发了农民工自我认同与身份认同危机。随着新生代农民工自身技术素质的提高、年龄结构的变化,他们更加渴望融入城市主流生活并享受与城市人群同等的各项社会权益。积分入户政策从制度上肯定了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路径与各种社会权益,是中国户籍改革的一大进步,既有利于中国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与市民化的实现,还可有效解决农民工身份认同危机。
- 刘婷李若衡
-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积分入户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