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行德

作品数:9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香港中文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语言文字

主题

  • 7篇语言
  • 5篇语言学
  • 4篇语法
  • 4篇生成语法
  • 3篇语言获得
  • 3篇汉语
  • 3篇儿童
  • 2篇动词
  • 2篇历史语言
  • 2篇历史语言学
  • 2篇句法
  • 2篇儿童语言
  • 1篇导语
  • 1篇动词词尾
  • 1篇心理
  • 1篇心理现实性
  • 1篇英语
  • 1篇语法范畴
  • 1篇语法分析
  • 1篇语料

机构

  • 8篇香港中文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香港城市大学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 1篇香港岭南学院

作者

  • 9篇李行德
  • 1篇汤志祥
  • 1篇张洪明

传媒

  • 7篇当代语言学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南开语言学刊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09
  • 1篇2002
  • 1篇1997
  • 2篇1992
  • 1篇199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从语言学理论的角度研究语言获得被引量:3
2009年
本文以杨小璐的论文《焦点与级差:现代汉语"才"和"就"的儿童语言习得研究》为出发点,回顾了20世纪上半叶西方儿童语言研究的特点,说明在何种意义上乔姆斯基生成语法理论对儿童语言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论文以国际儿童语言研究为参考点,对儿童汉语研究作了一个简短回顾,指出了当前这方面存在的一些局限,并分析了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去研究儿童语言的具体含义。
李行德
关键词:语言获得语言学理论儿童汉语生成语法
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句法及语义界定标准被引量:4
2020年
本文从句法和语义角度探讨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界定标准。以往的研究讨论了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结构差异及其衍生机制(Huang 1987;Zhou 1990;Yu 1995;Zeng 2007),但无法完全解释两类动词的分布规律。同时,非宾格现象是否具备语义基础这一争议性问题,在汉语中也未得到系统研究(Perlmutter 1978;Rosen 1981,1984;Burzio 1986;Zaenen 1988,1993;Van Valin 1990;Levin and Rappaport Hovav 1995)。我们认为,汉语非宾格动词的鉴别句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1)带体标记“了”的动词-后置论元结构;(2)数量词组后置结构;(3)词汇使役结构。以上分析虽然能够在结构上将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界定出来,但无法完全解释两类不及物动词的分布格局。另外,汉语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缺乏明确的形态-句法线索,纯句法分析也无法解释汉语儿童如何获得非宾格与非作格动词的区别。本研究认为,只有将语义因素纳入分析,才能解决上述问题。具体而言,终结点界性和致使类型共同决定着汉语不及物动词的句法范畴。如果某个不及物动词表达有内在终结点的事件,那么该动词属于非宾格范畴。在表达无终结点事件的不及物动词中,如果动词未标明事件致使类型,则该动词为非宾格动词;如果动词表达由内因引起的致使事件,该动词为非作格动词。我们的语义分析弥补了句法分析的不足,概括了非宾格现象必须具备的语义条件,对其他语言中非宾格现象与语义因素的联系提供了支持证据,也对儿童如何在句法形态表层线索极端贫乏的情况下获得非宾格动词提出了初步分析。
鲁雅乔李行德
关键词:非宾格动词非作格动词
导语:音系表征与语音表征的关系——来自新描写主义的思考被引量:3
2021年
关于音系表征(phonological representation)和语音表征(phonetic representation)的阐述和定义,普通语言学导论往往把前者视为能区别语义的最小离散单位的序列,即音位(phoneme)的序列,或者区别特征(distinctive feature)矩阵的序列;而把后者看成是比较接近发音生理和听觉感知层次的表达式,除了体现诸音位外,还包括许多不区别词义、能依据语言环境所预测的语音内容。
李行德张洪明
关键词:听觉感知描写主义语言学导论语音表征
第一届生成语法历史句法学会议
1990年
1.第一届生成语法历史句法学会议(First Generative Diachronic Syntax Conference)今年四月十至十一日在英格兰北部的约克 (York)大学举行,由约克大学的 Adrian Battye 和日内瓦大学的 Ian Roberts 发起组织。约60位学者出席了这次盛会,共宣读了14篇论文。与会者主要来自美、加及西欧各国,也有几位来自匈牙利、巴西、南朝鲜、香港。会议宣读的论文,讲者和题目如下(按宣读先后次序):
李行德
关键词:生成语法句法学动词词尾中古英语历史语言学空主语
香港的语料库和相关研究概况被引量:10
1997年
香港的语料库和相关研究概况[香港]胡百华李行德汤志祥从60年代开始,欧美各地的语文工作者次第建立规模不同、目的迥异的语料库;但语料库得到一般人的注意,可能是英国伯明翰(Birmingham)大学和柯林斯(Colins)出版公司在80年代末联合出版了多...
胡百华李行德汤志祥
关键词:语料库现代汉语汉语自动分词汉字
语法的心理现实性被引量:13
1992年
1.引言生成语法中“语法”一词有两重意思。一方面,它指语言学者对说话人一听话人语言能力的描述。每个人的大脑里面都存有语言知识,可理解为一套内在化的、联系声音和意义的规则。语言学者通过对语言行为的观察,推导出来一套关于这个大脑语言系统的规律,称作语法。另一方面,“语法”也指语言能力,指内在化的语言系统本身。语法并不仅是语言学者用作描述的符号工具,而且也是大脑里确确实实存在的客体,具有心理现实性。这两层意义上的语法,都广义地涵盖语音、构词、句法、语义等组成部分的规则,也包括词库。
李行德
关键词:心理现实性生成语法语法分析语言行为语言获得内在化
第4届北美洲汉语语言学会议
1992年
第四届北美州汉语语言学会议,今年5月8至10日在美国安亚堡密芝根大学举行,约100人出席,共宣读了65篇论文,议程分两组同时进行。会议召集人为密芝根大学的 WilliamBaxter教授。1.特邀论文: 大会有四位特邀讲者,论文题目以历史语言学、方言研究为主: 丁邦新(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用方言词推断方言演变的时间历程——一个汉语的例子”桥本余霭芹(华盛顿大学)“方言比较语法:问题与展望”
李行德
关键词:汉语语言学历史语言学方言研究话语分析论文题目
用儿童语言来进行语言学论证--一些方法学上的考虑被引量:8
2018年
人们一般采用两种语言证据来进行语言学论证:内部证据和外部证据。前者包括各种表达式的形式语义特点以及语言形式的分布;后者则包括来自儿童语言、语言演变、语言处理和语言障碍等方面的相关语料。用儿童语言来进行语言学论证,在一个层面可以为某一种理论提供示例、说明和诠释,如功能学派韩礼德对婴儿语言的描述、结构主义学派雅柯布森的音系获得学说以及生成语法对早期幼儿句法的各种转换分析。在另一个层面,儿童语言可用来确认或支持某种理论或假说,给语言分析建立一个实证基础,并通过新规律的发现反过来推动语言理论的建构,这方面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对普遍语法中结构依赖性原则和功能范畴的验证。本文回顾一些经典个案,从中探索如何把儿童语言运用在语言学论证当中,提出一些相关的方法与准则。儿童语言证据与语言学论证之间呈现复杂的互动关系,不能简单地仅以儿童掌握某种形式的难易或这种形式出现的早晚作为支持某种语言分析的关键证据。用语言获得数据来印证一种语言分析,必须在语言发展及其初始状态(普遍语法)这两方面都具备一个理论模型,才能有效地建立理论和获得证据之间的联系。本文对近年来用儿童语言来论证句法分析的名动包含说进行评估,指出其方法论上的不足,并说明儿童语言事实并不支持该分析。
李行德
关键词:儿童语言
对语言获得理论的一些假设的再思考被引量:9
2002年
长久以来,语言获得研究的生成语法流派,接受了语言发展连续性的假设(continuity hypothesis),认为儿童认知发展从初始阶段开始,就已具备成人语言的所有语法范畴、语法类别、以及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系统.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他们的心理语法所包含的语言单位、类别、规则和来源,都与成人的心理语法一样(Chomsky 1965,1980,1986,2001;Wexler and Culicover 1980;Pinker 1984).按照这种观点,用成人语法的表达式来描述儿童语法及其特点,是理所当然的研究策略.
李行德
关键词:生成语法语法范畴普遍语法语言发展儿童语言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