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长春

作品数:13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人文科学学院哲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哲学
  • 3篇儒学
  • 3篇经学
  • 2篇德性
  • 2篇中国哲学
  • 2篇儒家
  • 2篇司马迁
  • 1篇当代中国哲学
  • 1篇道体
  • 1篇道问学
  • 1篇新论
  • 1篇形而上学
  • 1篇形上学
  • 1篇性恶
  • 1篇性恶论
  • 1篇性善
  • 1篇性善论
  • 1篇意图
  • 1篇圆桌
  • 1篇章学诚

机构

  • 13篇中山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作者

  • 13篇李长春
  • 2篇唐文明
  • 2篇陈少明
  • 1篇张小军
  • 1篇卢晖临
  • 1篇李猛
  • 1篇陈立胜
  • 1篇丁耘
  • 1篇翁贺凯
  • 1篇吴增定
  • 1篇罗成
  • 1篇张志强
  • 1篇麻国庆
  • 1篇方向红
  • 1篇周展安
  • 1篇朱刚
  • 1篇肖滨
  • 1篇吕新雨
  • 1篇刘伟

传媒

  • 3篇开放时代
  • 2篇现代哲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社会科学研究
  • 1篇海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中山大学研究...
  • 1篇集美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大学教育...
  • 1篇城市国学讲坛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09
  • 1篇2005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章学诚的历史形上学论析被引量:4
2016年
在章学诚的语境中,"道"既不是经验性的"路",也不是先验性的"理",而是隐藏在时间背后成就一切有形之物的创造性的力量。章学诚把"道"与"道之故"(器)和朱子所言"所以然"与"所当然"对应起来。但是,他并不把"道"看成是先在于"器"的规则或范型,而是看成内在于"器"并使得"器"的世界得以生生不息的动力或源泉。道,这种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无形无名的根本性的力量通过"象"向我们昭示它的存在。
李长春
关键词:所以然
廖平经学与中国哲学被引量:2
2016年
廖平经学在现代中国的哲学史叙事中显得极其尴尬。冯友兰等哲学史家一方面承认它极其重要,另一方面又觉得它毫无价值。这种自相矛盾的看法体现了哲学史研究的内在困境。廖平全面继承了汉唐哲学的思想方法,把"比附""验推"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但是,因其不够"客观"和"科学"、缺乏"逻辑"和"实证"而被现代"哲学"所鄙弃。廖平思想与宋学开山人物之一邵雍有着隐秘的关联,他把邵雍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结合经学资源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廖平以其独特的话语方式在他自己开辟的论域里回应宋儒争论的问题。
李长春
关键词:冯友兰
儒学与社会主义被引量:9
2016年
第十三届开放时代论坛于2015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在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何屋村聚龙庄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儒学与社会主义'。在近代中国,社会主义作为一股最为强劲的外来思潮,自日本而进入中国,终蔚为壮观。儒家的大同思想、平等观念、伦理本位、和谐意识、志士人格,都起到了接引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的重要作用。近代社会主义思潮进入中国,是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入侵导致基层社会溃败的回应。儒学作为经世济民之学,在面对经济全球化吞噬社会之今日,是否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再度接引社会主义的价值理念?对于以儒家为社会及文化基调的中国来说,社会主义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内生性?于当下,皆有重新探讨此类问题之必要。本专题内容根据论坛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并经发言人审校。评论及讨论部分的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因为篇幅所限,部分内容未能一并刊出。
甘阳肖滨陈少明姚中秋唐文明孙江吕新雨杨丽君张小军麻国庆卢晖临罗成刘骥李长春翁贺凯刘伟王婉雯李嘉敏于栎李潇黄海平粟霞
关键词:儒学资本主义儒家传统社会主义
《报任安书》与先秦儒道两家的生死观
2014年
我今天要讲的是司马迁的一篇非常有名的文章《报任安书》,又叫《报任少卿书》,少卿是任安的字.我们读这篇《报任安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大家以后有兴趣去读《史记》,那么这篇《报任安书》将为我们敲开《史记》的大门.我们今天常讲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这个话的依据在哪里?依据在于《史记》.因为《史记》是从五帝写起,而不是从三皇写起,也不是从夏商周写起.
李长春
关键词:《报任安书》生死观儒道先秦文明史
廖平经学视野中的宋明儒学
2014年
廖平经学有其独特的政治视野。从这一政治视野出发,廖平对中国古典政教体系有着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反思。他批评宋儒尊孟贬荀不得其真,误解《大学》"修身"之旨,昧于时势错认"道统",先知后行,颠倒人天。这些批评既是针对宋明儒学内在的义理结构,又涉及到宋明儒学的历史文化功能,对于思考当代儒学的发展如何超越宋明儒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长春
关键词:经学宋明儒学
德性、天命与历史书写——司马迁《伯夷列传》释义被引量:2
2019年
《伯夷列传》提到三种具有"让"德的古代圣贤,司马迁选择伯夷、叔齐立为列传之首,以发凡起例。人物的选取上遵守了"折衷于夫子"的原则,对人物的评价又有"是非颇乖谬圣人"的倾向。德福关系是《伯夷列传》的核心问题。司马迁表面上否定却在实际上肯定了孔子对伯夷、叔齐的评价,认为德性和福祉在政治世界中很难一致。人类要克服历史的虚无,要赋予当下的生活以意义,就不能凭靠时间中的历史,而要凭靠对于历史的叙述与书写,或者说言辞中的历史。
李长春
关键词:司马迁德性
儒家政治哲学中的“霸道”被引量:2
2022年
追求“王道”,反对“霸道”,一般被视作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立场。若对这一认识进行严肃的思想史考察,则会得出一系列与之相悖的结论:霸道在早期儒家经典中非但不是“坏政治”,而且作为一种德性政治被孔子肯定,它在经史传统中有其制度根源;孟子尊王贱霸是因其政治修辞的需要;荀子则将霸道视为“次优”的政治类型;汉儒将霸道视为不充分的仁政。对霸道的认识在北宋发生转折:邵雍将其视作实力政治,程颢、程颐将其贬低为功利政治。从朱熹到王阳明,对霸道的评价越来越低,最终将其视为一切“坏政治”的渊薮。宋明儒学对霸道的贬低导致三个方面的理论后果:政治思考的空间大为收窄,以致无法容纳现实政治;唯道德主义倾向间接促成政治和道德的截然二分;泛和平主义想象无视政治体之间的永恒冲突,因而发展不出成熟的敌友政治。
李长春
性与天道 可得与闻——从《性自命出》看先秦儒学“性与天道”思想的展开被引量:3
2009年
夫子不言的"性与天道"实为孔学"下学上达"的最终指向。《性自命出》是孔子性命天道思想的具体而微的展开。思孟学派继承了楚简天道性命相贯通的思想而否定了心性之别,以心释性,发展出性善论;荀子则将天人相分,肯定了心性之别并由此发挥出性恶论。孟、荀的理论分歧体现了孔子之后的儒家学者对于"性与天道"的不同理解和阐发,而透过《性自命出》,这一分歧得以发生的内在理路清晰可见。
李长春
关键词:天道性善论性恶论《性自命出》
新中国的形而上学被引量:4
2021年
2021年3月27日—28日,"心性与道体"学术研讨会在中山大学哲学系举行。来自多所大学的二十余位学者围绕丁耘的《道体学引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版)展开了讨论。会议由于疫情被耽搁了一年,反而让大家进入一个更加微妙的时刻,比这次全球性历史事件之前更加渴望从根源处理解自身的文明,研究异己文明,探索文明互鉴的可能性及其界限。同样,这也是一个更能从容面对当代中国哲学创发活动的时刻。李猛指出,将《道体学引论》的研究对象形容为"新中国的形而上学"可能是最为合适的。本刊沿用此说法概括这次会议的全部讨论及其开辟的方向,并刊登圆桌讨论环节部分发言者的录音整理稿。整理稿内容均经发言者本人修订,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李猛张志强陈少明陈立胜唐文明吴增定方向红朱刚李长春周展安雷思温丁耘郭羽楠(整理)庞令强(整理)雷林山(整理)李铎淳(整理)郝学智(整理)
关键词:当代中国哲学道体形而上学小标题
“了解之同情”与“抽象的继承”——从解释学角度看两种中国思想史观被引量:2
2005年
陈寅恪认为思想史的写作应该建立在对研究对象的"了解之同情"的基础之上;冯友兰则强调对古代哲学的重要命题区分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进而完成"抽象的继承"。从解释学的角度来看:前者认为解释的有效性就是对作者意图的还原;后者则认为解释的有效性在于发掘文本本身的真理性内涵。前一种看法是中国解释传统中"知人论世"说的现代形态,并与西方认识论的解释学有相近的旨趣;后一种看法则基于回应学术现代性的考虑,与西方本体论解释学有相通之处。
李长春
关键词:解释学史观古代哲学作者意图旨趣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