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药物
  • 5篇配伍
  • 4篇稳定性
  • 3篇血药
  • 3篇血药浓度
  • 3篇药浓度
  • 3篇药物配置
  • 3篇药物配置中心
  • 3篇注射液
  • 3篇疗效
  • 3篇氯化钠
  • 3篇静脉
  • 3篇静脉药物
  • 3篇静脉药物配置
  • 3篇静脉药物配置...
  • 2篇多索茶碱
  • 2篇液相色谱
  • 2篇液相色谱法
  • 2篇用药
  • 2篇用药分析

机构

  • 22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作者

  • 22篇李雪松
  • 11篇李小军
  • 7篇邹顺
  • 7篇杨龙
  • 6篇钱斌
  • 5篇晏远智
  • 5篇张峻
  • 5篇吴晖
  • 4篇杨家爱
  • 3篇周琼
  • 2篇张云
  • 2篇杨伶俐
  • 2篇江秀华
  • 2篇晏远志
  • 1篇郑秀琴
  • 1篇刘惠
  • 1篇唐薇
  • 1篇廖淑清
  • 1篇王丽
  • 1篇白云凯

传媒

  • 4篇中国药房
  • 4篇中国药业
  • 3篇中国药师
  • 2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基层中药杂志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药学实践杂志
  • 1篇昆明医学院学...
  • 1篇儿科药学

年份

  • 3篇2017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7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辅助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常规处理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mg·kg-1·d-1辅助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水肿消退时间、尿量和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缩短(P<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血清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和尿红细胞排泄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2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有助于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恢复,且不良反应少。
李雪松杨龙邹顺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急性肾小球肾炎儿童
目视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尝试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加强安全用药,提高工作效益,完善管理流程。方法:采用目视管理的颜色、标识、区域线等管理工具。结果:减少了配药差错,加强了药品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目视管理应用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可以提升PIVAs的科学化管理,进一步保障用药安全和工作效率、效益。
李小军钱斌杨龙李雪松
关键词:目视管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色标
儿童丙戊酸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
2000年
目的 研究儿童癫痫服用丙戊酸后血药浓度与给药剂量的关系.方法 对48例癫痫失神性发作儿童患者服用丙戊酸,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血药浓度.结果 达稳态后给药剂量与血药浓度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结论 监测血药浓度,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对控制儿童患者癫痫失神发作至关重要.
江秀华张峻李雪松周琼
关键词:丙戊酸血药浓度儿童
监测血药浓度以调整给药方案
1997年
用稳态血药浓度一点法监测10种药物,722例(次),根据血药浓度测定值用简单公式计算达有效血药浓度所需剂量,使给药剂量个体化该法取血次数少、计算简便,结果与临床药学有关书中方法一致,其估算值与病人血药浓度实测值基本一致,可作为调整给药方案,促进安全全理用药。
廖淑清江秀华郑秀琴张云张峻唐薇李雪松
关键词:给药方案血药浓度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在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考察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在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与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6h内的含量,并考察其外观、pH值变化。结果: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与2种注射液配伍后,6h内其含量变化不大,溶液澄清,pH值基本稳定。结论:头孢哌酮/他唑巴坦钠可与含果糖氯化钠注射液和转化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李雪松杨龙钱斌李小军晏远智杨家爱
关键词:果糖注射液转化糖注射液配伍稳定性
我院静脉药物集中配置中不合理用药分析被引量:37
2008年
目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06年9月~2007年2月静脉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将不合理用药医嘱按配伍禁忌、输液溶媒选择不当、给药频次不当及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进行分类、总结与分析。结果:共审核出不合理用药医嘱126份,其中配伍禁忌46份,输液溶媒选择不当38份,给药频次不当25份,中药注射剂配伍禁忌17份。经反馈给临床,大部分不合理用药医嘱得到纠正。结论:审核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用药医嘱,可提高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李雪松杨伶俐李小军杨家爱晏远智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
双氯芬酸盐酸利多卡因和杜冷丁治疗肾输尿管绞痛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利多卡因(CDL)对肾输尿管绞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52例肾输尿管绞痛患者随机分为CDL组(n=76)和杜冷丁组(n=76)。CDL组肌肉注射双氯芬酸75mg和利多卡因20mg镇痛;杜冷丁组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采用四点口述分级法和数字疼痛分级法分析镇痛效果,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CDL组镇痛起效时(14.7±6.8)min与杜冷丁组(15.6±5.3)min无统计学差异(P>0.05);给药后4h内间两组镇痛效果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4h后CDL组的得分逐渐低于杜冷丁组,至6~8h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疼痛缓解持续时间CDL组(5.12±1.3h)长于杜冷丁组(3.8±1.7h),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总频次CDL组(27)少于杜冷丁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L治疗肾输尿管绞痛镇痛安全有效且不良反应发生频次少于杜冷丁。
邹顺李雪松李小军
关键词:杜冷丁肾输尿管绞痛
品管圈活动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成品输液剂量配置准确性中的应用
吴晖李雪松
门诊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口服药联用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采用回顾性调查方式了解我院心血管病老年患者口服药物联合使用情况,并分析其相互作用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抽取2010年我院门诊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60岁)处方(包含慢性病处方)5000张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基本情况及口服药应用种类,分析处方中存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及可能导致的不良反应。结果:超过30%的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同时口服5种或以上药物,775张处方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结论:该院门诊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具的存在药物相互作用的处方多为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其口服药种类过多可致患者产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大大增加,部份处方存在可导致患者产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联合应用,应加强对处方的审查和评价。
晏远智李雪松邹顺
关键词:门诊老年患者口服药物药物相互作用
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两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3
2010年
目的比较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两种抗病毒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0慢性乙肝(CBV)患者分为两组,一组口服恩替卡韦,另一组口服阿德福韦,观察治疗4、12、24和48周时肝肾功能、HBV DNA水平及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的应答效果及血液分析的变化。结果对于HBeAg阳性患者,恩替卡韦组4、12、24和、48周HBV DNA转阴率较同期阿德福韦组的HBV DNA转阴率要高,统计分析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恩替卡韦组HBV DNA转阴率(33%)要明显由于阿德福韦组(0)(P<0.01),而两组在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方面统计分析显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于HBeAg阴性患者,在HBV DNA转阴率方面恩替卡韦组优于阿德福韦组(P<0.05),而两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CBV在病毒学应答方面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尤其在早期明显由于阿德福韦。在生物化学应答及免疫学应答方面要高于阿德福韦,统计分析提示差异无显著性。
邹顺李雪松李小军
关键词:阿德福韦恩替卡韦慢性乙型肝炎疗效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