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水生 作品数:38 被引量:136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历史地理 天文地球 社会学 生物学 更多>>
洛阳北窑遗址年代再研究 被引量:11 2011年 文章重新研究了洛阳北窑遗址的地层序列,并测定了黄土-古土壤序列的磁化率曲线,认为洛阳北窑遗址的年代从MIS 7延续到MIS 2,光释光法测年和^(14)C测年得出的数据也与这一结果吻合。其中1998年发掘的层位的年龄从MIS 7延续到MIS 4的早期,而不是先前所认为的从MIS 5延续到MIS 3。 杜水生 杨丽荣 刘富良 丁仲礼泥河湾盆地旧石器中晚期以来人类行为的变化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6 2003年 Du shui Sheng After researching on the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lithic technology,cultural tradition,and climate changes,It Show that human behavior have changed two times from the middle Paleolithic age to Neolithic age in the Nihewan Basin,this mainly due to the economic type and climate 杜水生关键词:泥河湾盆地 遗址 使用性质 石料 气候 下川遗址新发现对北方细石器体系研究的意义——《北方细石器技术体系与下川遗址考古新发现》学术研讨会综述 被引量:4 2017年 2017年12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京师大厦举办了《北方细石器技术体系暨下川遗址新发现·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人类演化与环境考古年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20多个科研单位的70多位学者参加会议,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先生和北京大学著名教授夏正楷先生莅临会场并做精彩点评。 杜水生关键词:遗址考古 细石器 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南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出土的石制品 2023年 灵井许昌人遗址2015、2016年共出土石制品1213件,光释光年代为距今约12.5~9万年。石制品原料以脉石英为主,以硬锤直接打击法进行剥片,出现少量高效率的盘状石核,工具有刮削器、锯齿刃器、尖状器、凹缺刮器、钻和砍砸器等,表现出中国北方小石器工业的特点。许昌人所使用的压制法与西方旧石器文化中的压制法剥片技术不同,它仅仅是对优质脉石英原料强化利用时所使用的一种修理技术,和“指垫法”修理技术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 李三灵 杜水生 李占扬关键词:石制品 连续与断裂:重新认识下川遗址在中国旧石器文化研究上的意义 被引量:10 2021年 2014~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和山西省考古研究院组织联合考古队,对下川遗址富益河圪梁地点、小白桦圪梁地点、牛路地点、水井背地点、流水腰地点进行了考古发掘。确认下川遗址包含了旧石器中期简单石核-石片文化(大约相当于MIS5)、旧石器晚期早段简单石核-石片文化(4.4~3.0万年)、旧石器晚期中段石叶-细石叶文化(2.7~2.5万年)和旧石器晚期晚段石叶-细石叶文化(1.7~1.6万年)共4个文化发展阶段。经历了3次文化转变,即从旧石器中期向晚期的转变;简单的石核-石片技术向石叶-细石叶技术的转变以及末次冰盛期前后石叶-细石叶技术的变化;在这些转变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完全、持续的连续性;无论在时间上还是技术上,都存在明显的断裂现象;深入研究这些现象,将为中国北方现代人出现和演化提供新的解释。 杜水生山西下川遗址流水腰地点的细石叶工业 被引量:4 2020年 下川遗址流水腰地点(35°23'13"N,111°58'46"E)位于山西省垣曲县历山镇文堂村东北约1500 m处,海拔1554.9 m,发掘面积为12 m^2,其中上文化层的年代约为17 cal.ka B.P.,石制品共计1182件。石制品原料以燧石为主,脉石英次之,还有一些硅质泥岩、玛瑙等。细石核以船形石核为主,兼有少量的半锥形石核。工具以刮削器、圆头刮削器、楔形析器为主,雕刻器、两端尖状器、两面尖状器很有特色。根据这些出土遗物的特征,该地点上文化层的文化性质为典型的以船形石核为主的细石叶文化,主要来源于下川遗址细石叶文化早期传统,同时受到来自吕梁山区和泥河湾盆地同期文化的影响。流水腰地点的发掘为研究山区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的文化演变提供了新材料。 申艳茹 王益人 杜水生河南栾川龙泉洞遗址2011年发掘报告 被引量:8 2017年 龙泉洞遗址位于栾川县龙泉山公园内,距伊河约3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3°47′24″、东经111°36′28″(图一)。遗址由栾川县文物管理所发现,2011年1月进行复查时,初步确认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活动遗址,2011年2—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和栾川县文物管理所联合组队进行发掘,在遗址发掘过程中,测定了每件遗物的三维坐标和长轴倾向、倾角,所有发掘出来的泥土,经孔径2毫米的筛子淘洗后,获得了大量的断块、石屑、碎骨、牙齿和啮齿类的骨骼。 杜水生 周立 庞海娇 李璇 李璇关键词:遗址发掘 旧石器时代晚期 文物管理所 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的分期分区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2 2007年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对旧石器晚期文化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热点问题,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受国际学术界对现代人起源研究的影响,关于现代中国人起源过程成为考古学家致力追求的学术目标;二是受农业起源研究的推动,新旧石器过渡阶段成为史前考古学研究中新的知识增长点。本文的目的是运用区系类型方法,重新梳理中国北方地区的旧石器晚期文化,以期了解这一阶段文化发展过程及其发生变化的驱动因素。 杜水生关键词:旧石器时代晚期 文化发展 旧石器晚期 农业起源 考古学家 河南栾川旧石器时代晚期龙泉洞遗址石制品初步研究 被引量:7 2011年 龙泉洞位于河南省栾川县的龙泉山公园内,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洞穴遗址,年代为33~31 kaB.P.,地理坐标为33°47′24″N,111°36′28″E。2011年2~4月,由北京师范大学、洛阳文物工作队和栾川县文管所共同发掘。出土了512件石制品(有编号),其中包括石核96件,石片60件,工具73件,断片58件,断块225件。另外,淘洗时出土了大量的碎块和碎屑。石制品的主要原料为脉石英,使用锤击法和砸击法打片;锤击石片中,长宽相当的石片占多数,有近30%的似石叶石片;工具以刮削器为主,也有少量的尖状器、锥、钻、雕刻器等。龙泉山遗址是伏牛山区第一次经过科学发掘和研究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它的发现为我们全面认识中国旧石器晚期文化的面貌和现代人行为特征提供了重要资料。 周立 李璇 庞海娇 杜水生中国北方旧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与人群迁徙 2021年 随着“一带一路”考古的广泛开展,研究中国古代与西伯利亚、中亚地区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受到学界的重视。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中,这和我们一贯重视的早期人类迁徙路线、尼安德特人与中国早期智人之间的关系以及现代人扩张过程等重大学术问题具有共同的学术诉求。 杜水生关键词:旧石器时代 尼安德特人 早期智人 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