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杜瑞珍

作品数:12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南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河南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经济管理
  • 4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农村
  • 2篇政治
  • 2篇社会主义
  • 2篇剩余劳动力
  • 2篇剩余劳动力转...
  • 2篇农村剩余劳动...
  • 2篇主义
  • 2篇小城
  • 2篇小城镇
  • 2篇劳动力
  • 2篇劳动力转移
  • 2篇城镇化
  • 2篇城镇化建设
  • 1篇新价值观
  • 1篇新农村
  • 1篇言论
  • 1篇言论出版自由
  • 1篇一体化
  • 1篇舆论
  • 1篇舆论监督

机构

  • 11篇南阳师范学院

作者

  • 11篇杜瑞珍
  • 1篇李德锐

传媒

  • 3篇南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市场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集团经济研究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柳州师专学报
  • 1篇南都学坛(南...
  • 1篇南都学坛
  • 1篇西华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当前我国乡镇改革的重点、突破口及目标取向被引量:3
2006年
乡镇政府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传统乡镇基层政权组织呈现出诸多弊端。而这些弊端,不是简单地依靠过去那种精简、缩编等改革措施所能解决的,必须确立新的改革理念。本文认为,现今乡镇改革的重点应是建立以中心城镇———建制镇———集镇(乡政府所在地)———农村社区建设为一体的乡镇区划设置模式;改革的突破口应是适度合并乡镇区位设置;改革的目标取向应是转变乡镇财政供给体制,强化乡镇政府服务职能,建立服务型政府,促进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地转移,促进城镇化建设。
杜瑞珍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
城乡一体化:乡镇改革的创新价值观
2006年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的乡镇改革,应该换位思考,确立更具创新意义的价值观念。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作为此次乡镇改革的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将更有利于乡镇改革,也将有力地促进农村城镇化建设,有效地管理农村行政事务,完善乡镇政府的服务功能。
杜瑞珍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建设创新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城镇化建设价值判断标准
中小城市“城中村”改造中“旧宅基地”退出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旧宅基地"的流转与退出是实现中小城市"城中村"改造的关键,而这种具有"福利性与社会保障功能"和"无偿、无限期使用集体土地"法律属性的农村宅基地,在城镇化过程中,只具有"霍布森选择"的单向退出途径,因此,必须在以"民众利益最大化"基础上寻求"旧宅基地"退出机制的创新,包括以收回补偿为动力引导,建立旧宅基地退出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配套"旧宅基地"流转退出的社会保障措施等,以降低迁移居民后顾之忧,实现"城中村"的功能再造。
杜瑞珍
关键词:旧宅基地城中村
农村劳动力流动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比较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农村劳动力流动是由于产业间收入的差异的刺激而造成劳动者对高收入的向往和行为取向,与农村劳动力的剩余状况没有直接关联;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由于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一部分劳动者被排挤出劳动岗位成为闲置的劳动者需要转移到其他行业;对此理论和实践都足以证明两者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澄清两者关系的目的在于引起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现状的高度重视,而不能被自发形成的农工潮现象所迷惑,从而切实制定相应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
杜瑞珍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
浅探经济欠发达县域产业结构的优化被引量:1
2007年
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县的县域产业结构特点、优化的基本原则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经济欠发达县域产业结构的措施。
杜瑞珍
城镇化建设是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被引量:1
2006年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必然伴随着部分农村劳动者被排挤出农业劳动岗位成为剩余劳动力。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必须同城镇化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城镇化是实现乡村经济实体集聚的基础,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有效途径;要以优势主导型特色产业为中介和纽带,拉大产业链条,营造规模型乡村经济实体,形成小城镇建设与主导型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互动机制,拓宽就业岗位,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或就地转移的有效途径。
杜瑞珍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小城镇主导产业协调发展
公共政策视域下政治沟通机制的构建被引量:12
2007年
政治沟通作为公共政策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公共政策决策、执行和评估过程的民主化科学化。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党和政府必须克服传统公共政策中忽视政治沟通的现象,坚持以人为本的决策理念,从民主化科学化的角度构建政治沟通运行机制。
杜瑞珍
关键词:公共政策政治沟通和谐社会
关于舆论监督的理论思考被引量:4
2001年
舆论监督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的具体表现形式 ;是新闻媒体依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表达公民对国家事务与公共利益有关的具有一定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的言论 ;是现代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和体现 ;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 ;
杜瑞珍
关键词:舆论监督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民主政治国家事务公共利益
水资源生态服务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优化的战略研究
2008年
生态服务区特殊的生态功能使得区域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优化必须超越传统的模式,既要打破行政区域的狭义观念,又要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与优化的协调发展,因此,必须以创新观念,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合理化为优先的产业结构优化战略,以生态服务区为单位,建立超越行政界限的组织间网络协调机制,实现生态区域内的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多元治理。
杜瑞珍
关键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立足县情 科学规划 产业联动 有序发展——西峡县小城镇建设创新研究
2006年
如何构筑一个能够顺利实现由传统的农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理论支持系统,特别是探索出推动城镇化进程中发挥独特功能的小城镇发展之路,是我国农村改革的长远课题。对此,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加以探讨,更要深入实践,善于总结和发现在城镇建设中的成功案例,以有力地促进小城镇的健康发展。位于伏牛山区的河南省西峡县,近几年来,坚持“中心突破、沿线布局、重点推进、产业支撑”的小城镇发展思路,着力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城镇集聚,实现了小城镇建设的创新模式,成为“全国文明小城镇建设示范县”。
杜瑞珍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