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失眠
  • 2篇中药
  • 2篇中医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1篇地西泮
  • 1篇心脾
  • 1篇心脾两虚
  • 1篇心脾两虚型
  • 1篇心脾两虚型失...
  • 1篇熏洗
  • 1篇熏洗治疗
  • 1篇药方
  • 1篇药理
  • 1篇药理作用
  • 1篇医药
  • 1篇茵陈
  • 1篇茵陈蒿
  • 1篇茵陈蒿汤
  • 1篇饮片

机构

  • 9篇佛山市高明区...

作者

  • 9篇杨伟霞
  • 3篇贾宁
  • 2篇陆少峰
  • 2篇谭广兴
  • 2篇杜婕琼
  • 1篇赵冠耀
  • 1篇区佩霞
  • 1篇陆少锋

传媒

  • 1篇智慧健康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实用中西医结...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药饮片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致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在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00例开具中药饮片处方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药饮片处方合理性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以及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观察不良反应具体种类以及具体临床症状并总结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合理处方和合理处方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7.62%和3.82%(P<0.05)。不合理处方发生不良反应原因主要集中于煎煮不当、配伍禁忌及过量使用等;不良反应主要种类集中在机体各系统且临床症状不一。结论中药饮片处方的合理性会对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带来一定影响,导致中药饮片发生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处方管理以尽量减少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谢鑫李海雄谢燕婷杨伟霞吴丽丽
关键词:中药饮片预防措施
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4月就诊的88例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中药熏洗治疗,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中医症候总积分、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结果:治疗1个月,两组中医症候总积分、VA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下肢FMA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与中药熏洗联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肢肿胀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杨伟霞
关键词:中风后偏瘫针灸中医症候肢体功能
茵陈蒿汤合五苓散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茵陈蒿汤合五苓散治疗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采用茵陈蒿汤合五苓散治疗的湿疹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一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EASI评分变化,并且对可能影响其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采用强迫引入法予以单因素分析,应用向前逐步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100例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81.00%,同时其治疗后的皮损程度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皮损面积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瘙痒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病程、饮食诱发或加重、劳累加重、夜间加重、尿赤口渴、遇热加重以及皮损渗出对患者疗效影响无显著相关(P>0.05),消化系统症状、温热舌脉以及肢体酸痛对患者疗效影响显著相关(P<0.05),影响患者疗效的主要因素为消化系统症状、温热舌脉以及肢体酸痛(P<0.05),存在上述症状的患者,其临床疗效明显更佳。结论在湿疹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茵陈蒿汤合五苓散治疗效果良好,其中对伴有消化系统症状、温病舌脉以及肢体酸痛症状的患者,其疗效更为显著。
谢鑫李海雄燕婷杨伟霞吴丽丽
关键词:湿疹疗效影响因素
川芎嗪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ADR增殖、凋亡和MDR1、GST-π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诱导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ADR凋亡及对MDR1、GST-π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不同剂量(0~120μM)川芎嗪内酯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ADR同培养不同时间(24、48及72 h),50μM 5-氟尿嘧啶(5-FU)作为阳性对照组,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用不同剂量的川芎嗪与细胞培养48 h后,采用Western blot测定MDR1、GST-π蛋白的表达情况,用半定量RT-PCR测定MDR1、GST-πmRNA表达。结果:不同浓度川芎嗪处理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川芎嗪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呈浓度及作用时间依赖性且120μM川芎嗪的抑制率与阳性对照组相当;而且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川芎嗪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 48 h后,细胞出现凋亡。Western blot及半定量RT-PCR检测细胞中MDR1、GST-π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显示,川芎嗪可下调MDR1、GST-π表达,下调作用与TMZ相当甚至更具优势。结论:川芎嗪能够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且能抑制细胞中MDR1、GST-π的表达,其表达量与川芎嗪剂量呈现明显的时间-浓度效应关系。
杨伟霞陆少锋贾宁赵冠耀
关键词:川芎嗪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GST-Π
天麻的鉴定与药理探讨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天麻药材和蛋白质的的真伪鉴别方法,给临床治疗提供质量依据。方法对天麻的性状鉴别、显微特性鉴别、提取方法、使用紫外分光仪测定天麻的紫外吸收、使用SDS凝胶电泳和MALDI-TOF质谱仪和多种数据库测定天麻的蛋白质含量和种类等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结果使用多种方法可以对天麻做出较为准确的鉴别,天麻具有镇静、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等功能。结论通过对天麻的多种鉴别标准和其药理作用的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杨伟霞
关键词:天麻药理作用临床用药
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单纯西医治疗失眠症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医药治疗失眠症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配合手工检索所有文献全文,由两位评价者分别对资料进行质量评价,用Revman 5.1进行Meta分析,主要对失眠的近期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随机对照试验,目前资料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治疗有效率:异质性分析df=12,P=0.007<0.05,认为纳入文献不同质,故笔者采用随机模型,用比值比(OR)、95%的可信区间(CI)作为效应量的表达方式,结果提示合并效应量的OR为3.83,95%的可信区间为2.40~6.13,P<0.000 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杨伟霞杜婕琼区佩霞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失眠症META分析随机对照试验
自拟中药方在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用中药和克罗米芬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实验组采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5%高于对照组(85%);实验组对我院治疗满意度达到95%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性激素水平T为(1.11±0.35nmol/L)、LH为(5.21±l.53U/L)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有32例(80%)患者排卵正常,29例(72.5)%患者正常妊娠优于对照。结论临床上,医护人员对排卵障碍性不孕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排卵和妊振,值得推广使用。
杨伟霞谭广兴陆少峰杜婕琼
关键词:排卵障碍性不孕中药
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43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3月本院收治的96例失眠患者,按照收治顺序单双号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归脾汤联合地西泮治疗,对照组采用地西泮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睡眠精力不足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归脾汤联合地西泮可有效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其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杨伟霞谭广兴陆少峰贾宁
关键词:归脾汤地西泮失眠心脾两虚临床疗效
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中医药的认知调查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调查老年慢性病患者对中医药的认知情况。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纳入佛山市高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其中医药的认知进行调查。结果:在中医药认知调查中,100例观察对象调查得分总分平均值为(2.30±0.19)分;在中医药信任调查中,100例观察对象调查得分总分平均值为(2.24±0.13)分;针对中医药服务种类调查,患者对于中医药服务需求由高至低排列:上门服务(89.00%)、保健知识(85.00%)、健康咨询(84.00%)、饮食指导(74.00%)、情志调节(60.00%)。结论:本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普遍对于中医药的认知程度存在不足的问题,患者对于中医药的服务需求主要包括上门服务、保健知识、健康咨询、饮食指导、情志调节,今后在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用药需求和中医药新型理念,促进患者健康用药。
杨伟霞谢鑫谢燕婷贾宁
关键词:慢性病中医药老年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