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光杰

作品数:35 被引量:96H指数:7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5篇专利
  • 3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4篇肿瘤
  • 14篇显像
  • 10篇断层显像
  • 10篇正电子
  • 10篇正电子发射
  • 10篇正电子发射断...
  • 10篇正电子发射断...
  • 10篇正电子发射断...
  • 10篇显像术
  • 9篇脱氧
  • 9篇脱氧葡萄糖
  • 8篇影像
  • 6篇细胞
  • 6篇腺癌
  • 6篇PET/C
  • 6篇PET/CT
  • 6篇18F-FD...
  • 5篇氟脱氧葡萄糖
  • 5篇氟脱氧葡萄糖...
  • 5篇CT影像

机构

  • 35篇青岛大学
  • 2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哈尔滨师范大...
  • 1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山东省千佛山...
  • 1篇临沂市中医医...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淄博矿业集团...
  • 1篇慧影医疗科技...
  • 1篇山东省肿瘤防...

作者

  • 35篇杨光杰
  • 26篇王振光
  • 12篇于明明
  • 8篇聂佩
  • 8篇李大成
  • 6篇武凤玉
  • 5篇刘思敏
  • 3篇王洋洋
  • 2篇牛海涛
  • 2篇赵霞
  • 2篇杨学成
  • 1篇董娴宁
  • 1篇张琦
  • 1篇李海文
  • 1篇赵鹏
  • 1篇付军桦
  • 1篇徐文坚
  • 1篇李强
  • 1篇张雪
  • 1篇郝大鹏

传媒

  • 7篇中华核医学与...
  • 5篇国际放射医学...
  • 3篇精准医学杂志
  • 3篇医学影像学杂...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CT理论与应...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影像研究与医...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1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CT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均质肾透明细胞癌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综合模型,验证其术前鉴别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与均质肾透明细胞癌(hd-ccRCC)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2例fp-AML与39例hd-ccRCC。在增强CT皮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图像手工勾画肿瘤ROI,提取影像特征,计算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组内相关系数(ICC),采用LASSO回归进行特征选择,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构建回归方程,并计算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及三期联合的影像组学得分。通过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建立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采用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列线图的拟合度,以ROC曲线分析检测列线图的鉴别效能,以决策曲线评价列线图鉴别fp-AML和hd-ccRCC的净获益。结果自各期图像中提取出包括强度、形状、纹理、图像滤波在内共1029个特征,对ICC均>0.75的特征进行LASSO选择,分别于皮质期、实质期、排泄期和三期联合获得6、6、5和7个有鉴别意义的特征,AUC分别为0.83[95%CI(0.73,0.92)]、0.80[95%CI(0.70,0.91)]、0.78[95%CI(0.68,0.89)]和0.86[95%CI(0.77,0.95)]。基于三期联合影像组学得分和临床特征的列线图的AUC为0.90[95%CI(0.81,0.99)],以之术前鉴别fp-AML和hd-ccRCC可获得较满意的诊断净获益。结论通过列线图表示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特征联合临床特征建立的综合模型术前鉴别fp-AML与hd-ccRCC具有较高诊断效能,有助于术前定性诊断肾肿瘤。
颜蕾杨光杰聂佩苗文杰龚爱迪赵钰鋆崔景景贾妍华闻达王振光
关键词:肾肿瘤血管肌脂瘤
高分辨率CT影像组学联合传统影像学征象预测肺腺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组学联合传统影像学征象的综合模型预测肺腺癌微血管浸润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4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微血管浸润状态明确的肺腺癌患者65例(微血管浸润阳性30例、阴性35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32例,年龄34~83(60.7±10.3)岁。以患者HRCT检查时间为编号,通过系统随机抽样方法将患者按约3∶1等距抽样分为2组:训练组46例,验证组19例。训练组用于模型的建立,验证组用于模型的效能评价。通过两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筛选训练组中微血管浸润阳性与阴性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传统影像学征象。勾画2组患者的肿瘤三维感兴趣区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训练组中有鉴别价值的最优影像组学特征,计算影像组学得分。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影像组学得分和传统影像学征象预测肺腺癌微血管浸润的综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进行效能评价。结果共提取影像组学特征1308个,最终得到6个最优影像组学特征。传统影像学征象中仅肿瘤最大径在微血管浸润阳性与阴性患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10±11.39)mm对(22.32±6.26)mm;t=5.580,P=0.035],其在训练组中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48(95%CI:0.493~0.783)、灵敏度为38.1%、特异度为88.0%;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783(95%CI:0.538~0.936)、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70.0%。预测肺腺癌微血管浸润的综合模型在训练组中的AUC为0.880(95%CI:0.750~0.957),灵敏度为90.5%,特异度为72.0%;在验证组中的AUC为0.811(95%CI:0.568~0.951),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0.0%。结论基于HRCT影像组学联合传统影像学征象的综合模型对肺腺癌微血管浸润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有助于肺腺癌患者的术前评估。
苗文杰杨光杰聂佩颜蕾郭柄州龚爱迪赵钰鋆崔景景王振光
关键词:肺腺癌
18F-FDG PET/CT基线SUVmax在滤泡性淋巴瘤侵袭性、分期评价中的价值及其与中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基线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在评估滤泡性淋巴瘤(FL)侵袭性、临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及其与R-CHOP (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化疗方案中期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R-CHOP方案化疗前行基线18F-FDG PET/CT检查的FL患者48例,其中18例患者在3个周期R-CHOP化疗后再次行18F-FDG PET/CT检查进行疗效评估。应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评价低级别FL组(病理分级为1~2级、3a级)与高级别FL组(病理分级为3b级及以上)、局限期组与播散期组、完全缓解组与非完全缓解组患者的基线SUVmax差异;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价基线SUVmax与不同Ann Arbor分期的相关性。结果 低级别FL组与高级别FL组患者的基线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4.68 vs.13.20±6.68,t=3.919,P〈0.001),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为0.835。基线SUVmax与Ann Arbor分期无显著相关性(r=0.242,P=0.098)。低级别FL患者中局限期组的基线SUVmax明显低于播散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位数1.20 vs.7.85,U=24.000,P〈0.001),ROC曲线下面积为0.905。R-CHOP中期化疗后疗效完全缓解组的基线SUVmax明显低于非完全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16±3.05 vs.10.99±7.45,t=2.172,P=0.045)。结论 18F-FDG PET/CT基线SUVmax可有效评估FL的侵袭性,并与R-CHOP方案的中期疗效、低级别FL患者的病变播散程度密切相关。
戴云秀杨光杰王振光赵钰鋆于明明李大成武凤玉刘思敏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标准化摄取值滤泡性淋巴瘤
肿瘤18F-FDG PET/MRI全身显像专家共识(德国)被引量:1
2020年
PET/MRI一体机在2006年被首次提出可应用于临床;2010年,首台临床型PET/MRI一体机诞生。在20世纪早期,PET/CT和SPECT/CT一体机的广泛应用体现了融合显像的优势,为PET/MRI一体机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目前,全球大约有150台全身PET/MRI一体机投入了临床应用,其中肿瘤显像是PET/MRI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迄今为止,尽管PET/MRI临床应用在增加,但标准化的PET/MRI扫描方案还很少。因此,有必要制定患者检查和多中心研究都可遵循的标准化且一致性好的显像方案。该文总结了18F-脱氧葡萄糖(FDG)PET/MRI全身显像的患者就诊、检查准备、工作流程、显像方案以及报告书写等主要方面的专家共识,由长期使用PET、MRI和较早使用PET/MRI的相关资深专家制定。
王洋洋杨光杰王振光Lale UmutluThomas BeyerJohannes Stefan GrueneisenChristoph RischplerHarald H QuickVeit-Haibach PatrickMatthias EiberSandra PurzGerald AntochSergios GatidisKonstantin NikolaouJürgen FSchaeferIvoRauschHerrmann KenK.HerrmannB.J.KrauseS.O.SchoenbergL.UmutluF.AntonG.AntochM.HackerM.LusterS.NeumannD.Vorwerk
关键词:肿瘤全身显像
18F-FDG PET/CT影像学征象联合代谢参数预测Ⅰ期肺腺癌气腔内播散
2023年
目的:探讨 18F-FDG PET/CT影像学征象及代谢参数预测Ⅰ期肺腺癌气腔内播散(STAS)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病理证实的381例Ⅰ期肺腺癌患者[男126例、女255例,年龄(61.2±9.2)岁]的临床、影像及代谢参数,按病理诊断分STAS阳性和STAS阴性,按手术时间将患者划分为训练集( n=254)和验证集( n=127)。采用 χ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不同参数在2组间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TAS阳性的预测因素,建立预测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 结果:训练集中STAS阳性49例(19.3%, 49/254),STAS阴性205例(80.7%, 205/254);验证集中STAS阳性35例(27.6%, 35/127),STAS阴性92例(72.4%, 92/1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集中STAS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年龄( z=-2.30, P=0.021)、病灶类型( χ^(2)=6.81, P=0.009)、毛刺征( χ^(2)=12.64, P<0.001)、支气管截断征( χ^(2)=6.98, P=0.008)、磨玻璃密度带征( χ^(2)=26.93, P<0.001)及SUV max( z=-4.62, P<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比值比( OR)=1.048,95% CI: 1.004~1.094, P=0.032]、磨玻璃密度带征( OR=3.857,95% CI:1.693~8.788, P=0.001)与SUV max( OR=1.133,95% CI:1.001~1.282, P=0.049)为Ⅰ期肺腺癌STAS的预测因素。建立回归模型: P=1/(1+e - x), x=-5.292+0.480×年龄(岁)+1.493×磨玻璃密度带征+0.170×SUV max,该模型在训练集与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770和0.801,预测灵敏度分别为81.6%(40/49)和82.9%(29/35),特异性分别为69.8%(143/205)和65.2%(60/92)。 结论:年龄、磨玻璃密度带征与SUV max对Ⅰ期肺腺癌STAS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高宅崧杨光杰孙玉慧侯明妤夏连爽李晓旭张驹王振光
关键词:肿瘤侵润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氟脱氧葡萄糖F18
^(18)F-FDG PET/CT在原发灶不明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瘤中寻找原发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且病理确诊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患者87例。分析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病理类型及原发灶组织器官来源,^(18)F-FDG PET/CT诊断原发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病理类型包括鳞状细胞癌49例(56. 3%)、腺癌23例(26. 4%)、小细胞癌6例(6. 9%)、其他9例(10. 3%)。经病理确诊原发灶71例(81. 6%):其中咽部肿瘤32例(喉咽15例、鼻咽14例、口咽3例)(44. 4%)、肺癌16例(22. 5%)、食管癌6例(8. 5%)、子宫癌3例(4. 2%)、扁桃体癌3例(4. 2%)、其他恶性肿瘤11例(15. 5%)。原发灶病理构成:鳞状细胞癌43例(60. 6%)、腺癌19例(26. 8%)、小细胞癌6例(8. 5%)、其他3例(4. 2%)。^(18)F-FDG PET/CT全身显像正确诊断63例。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 7%(63/71)、31. 3%(5/16)、85. 1%(63/74)、38. 5%(5/13)、78. 2%(68/87)。结论颈部淋巴结转移瘤的原发灶主要集中在咽部、肺、食道等,以鳞癌、腺癌为主,^(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寻找原发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确诊或可疑颈部淋巴结转移瘤时寻找原发灶可首选^(18)F-FDG PET/CT全身显像。
金晶王振光杨光杰于明明武凤玉李大成刘思敏
关键词:淋巴结脱氧葡萄糖
乳腺癌术前TNM分期与术后^(18)F-FDGPET/CT阳性显像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前TNM分期对术后18F-FDG PET/CT阳性显像即转移的影响。方法:随访2012年—2016年间于我院PET/CT中心进行检查的乳腺癌术后患者,并剔除假阳性与假阴性病例,最终纳入研究病例共计100例。以术后PET/CT显像结果为诊断标准,将全部患者分为转移组与未转移组,分析术前TNM分期对术后^(18)F-FDG PET/CT阳性显像的影响。结果:100例患者中,转移患者71例,未转移患者29例。根据AJCC第7版乳腺癌TNM分期:原位癌(Tis期)及肿瘤大小为T_1期的患者共54例,其中转移35例,未转移19例;T_2期的患者共46例,转移36例,未转移10例;淋巴结转移状态N0期共28例,其中转移13例,未转移15例;N1期共27例,转移19例,未转移8例;N_2期共26例,转移21例,未转移5例;N_3期共19例,转移18例,未转移1例。单因素分析中,N分期是术后早期转移的影响因素(χ~2=14.620,t=0.002<0.05);T_1与T_2期的术后转移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二项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淋巴结分期为N_1、N_2、N_3期的患者术后发生转移概率大于分期为N0期的患者(OR=2.937,5.385,29.077,P=0.03,0.04,0.02<0.05)。T分期在回归分析中P均大于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N分期越高术后发生转移的风险越高,应尽早干预。对直径5cm以下的肿瘤其肿瘤大小与术后转移无关,即肿瘤的增大不会增加转移的风险,可作为手术的适应症。
刘雨馨王振光武凤玉李大成于明明刘思敏杨光杰
关键词:乳腺癌
对纵隔囊肿CT假性强化影响因素的探讨
2023年
目的对CT增强扫描中纵隔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3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囊肿患者,对所有患者CT平扫以及增强扫描动脉期图像进行数据测量。比较病灶平扫与增强动脉期CT值;根据强化后病灶CT值上升是否超过10 HU分为“低假性强化组”(A组)、“高假性强化组”(B组)两组,A组16例,B组23例。对两组患者病灶参数(平扫CT值、截面积)、距病灶最近纵隔血管或心腔参数(强化程度、面积、与病灶的距离)、病灶周围增强程度最高的血管参数(强化程度、面积、与病灶的距离)、病灶周围所有大血管或心腔总体参数(总面积、平均增强程度、与病灶的平均距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平扫与增强扫描所有病灶的CT值分别为(12.6±15.0)HU、(26.3±14.9)HU,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病灶平扫CT值分别为(19.1±12.5)HU、(8.1±15.2)HU,病灶截面积分别为(5.1±4.0)cm^(2)、(3.0±1.9)cm^(2),最近血管或心腔与病灶的距离分别为(2.9±0.8)cm、(2.3±0.6)cm,病灶周围所有血管或心腔与病灶之间总距离的平均值分别为(5.0±1.2)cm、(3.9±1.5)cm,两组间以上四项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后最近血管或心腔与病灶距离可以独立影响病灶的假性强化现象(P<0.05)。结论纵隔囊肿在增强扫描中存在假性强化现象,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病灶平扫CT值、病灶截面积、最近血管或心腔与病灶的距离、病灶周围所有血管或心腔与病灶之间总距离的平均值等,其中距病灶最近血管或心腔与病灶的距离可以对假性强化现象产生独立影响。
朱振华赵莲子赵霞李秉营李海文杨光杰
关键词:纵隔囊肿
一种新型抗三阴性乳腺癌药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合成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抗三阴性乳腺癌药物的分子结构及其合成方法,分子结构为pHLIP(Var7)‑P1AP,其中pHLIP(Var7)—AEEQNPWARYLEWLFPTETLLLELC,P1AP—CKKSRALF,合成方...
于明明陈月华王振光李大成杨光杰
文献传递
非小细胞肺癌和肺炎性病变摄取18F-FDG与Glut-1、Glut-3、HK-Ⅱ表达的相关性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肺炎性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Glut-3、己糖激酶(HK)-Ⅱ的表达,探讨其与病变组织摄取18F-脱氧葡萄糖(FDG)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6年5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18F-FDG PET/CT显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肺炎性病变患者和24例NSCLC患者(男25例、女21例,年龄37~81岁),测定其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Glut-1、Glut-3、HK-Ⅱ表达,计算其染色总分并行半定量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两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处理数据。结果24例NSCLC患者病灶SUVmax为8.71±7.62;Glut-1、Glut-3、HK-Ⅱ染色总分平均值分别为(3.75±0.99)、(4.04±1.00)和(4.00±0.78)分。22例肺炎性病变患者病变病灶SUVmax为3.29±2.16;Glut-1、Glut-3、HK-Ⅱ染色总分平均值分别为(2.32±0.65)、(2.89±0.83)和(2.41±0.50)分。肿瘤组织SUVmax高于炎性组织SUVmax(t=3.220, P〈0.05),肿瘤组织Glut-1、Glut-3、HK-Ⅱ表达亦高于炎性组织相应指标(t值:5.340、5.160和8.130,均P〈0.01)。肿瘤组织Glut-1、HK-Ⅱ表达与SUVmax呈正相关(rs值:0.414和0.457,均P〈0.05);炎性组织Glut-1、Glut-3、HK-Ⅱ表达与SUVmax无相关性(rs值:0.392、0.070和-0.066,均P〉0.05),但炎性组织Glut-3表达高于Glut-1和HK-Ⅱ(F=4.123,t值:0.970和0.150,均P〈0.05)。结论Glut-1、Glut-3、HK-Ⅱ在NSCLC和肺炎性组织中均有表达,在NSCLC表达强度更高;Glut-1、HK-Ⅱ表达是NSCLC摄取18F-FDG的重要因素;Glut-3表达在肺炎性组织摄取18F-FDG中可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王振光于明明杨光杰韩瑜王洋洋赵鹏
关键词:己糖激酶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脱氧葡萄糖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