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卫民

作品数:15 被引量:62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管
  • 4篇动脉
  • 4篇血管造影
  • 4篇造影
  • 4篇脑血
  • 4篇脑血管
  • 3篇动脉狭窄
  • 3篇血性
  • 3篇中动脉
  • 3篇缺血
  • 3篇疗效
  • 3篇疗效观察
  • 3篇脑血管造影
  • 3篇激素
  • 3篇雌激素
  • 3篇大脑
  • 3篇大脑中动脉
  • 3篇大脑中动脉狭...
  • 2篇盗血
  • 2篇盗血综合征

机构

  • 1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太和县人民医...

作者

  • 15篇杨卫民
  • 6篇王长青
  • 6篇汪凯
  • 5篇田仰华
  • 4篇周农
  • 2篇朱赤
  • 1篇李正侠
  • 1篇施雪英
  • 1篇汪敬业
  • 1篇耿万杰
  • 1篇刘颖
  • 1篇陈海燕
  • 1篇孙中武
  • 1篇洪东好
  • 1篇朱瑞
  • 1篇许敏
  • 1篇周霞
  • 1篇祝善尧

传媒

  • 3篇安徽医学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国外医学(神...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及1年随访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及1年随访研究。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1年2月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经抗血小板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8例,共77处病变,狭窄程度≥50%,研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术后1年随访。结果 68例患者置入支架73枚,12例重度狭窄者使用2 mm冠脉球囊预扩,手术成功率为94.1%,术后造影即刻狭窄程度为(5.9±7.8)%,与术前(74.4±8.4)%明显改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7%,术后同侧血管年卒中率3.1%,无死亡事件发生。1年随访再狭窄率为7.8%,其中2例系症状性狭窄。结论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建立长期的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
杨卫民王长青田仰华朱赤汪凯
关键词:血管成形术大脑中动脉
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 分析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纳入2020-06—2021-09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取栓治疗的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入组71例患者,分别接受直接取栓或桥接治疗(静脉溶栓后桥接取栓治疗)。分析所有患者的人口学资料、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是否静脉溶栓、卒中TOAST分型、闭塞部位及影像学资料。患者临床预后的评估使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并发症的主要评估指标是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结果 直接取栓患者42例,占59.2%,桥接治疗患者29例,占40.8%。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和心源性栓塞型是最主要的TOAST分型,分别占52.1%和35.2%。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患者和心源性栓塞型患者基线NIHSS评分、静脉溶栓比例及闭塞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发生率、预后良好比例(mRS≤2)及90 d病死率(m RS=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取栓患者与桥接治疗患者在SICH发生率、预后良好比例及90 d病死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取栓治疗是急性前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一项有效治疗方法,大脉粥样硬化型及心源性栓塞型患者取栓治疗以及直接取栓与桥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无差异。
叶立杨卫民王水平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取栓治疗静脉溶栓
急性脑梗死再通术后即刻平扫CT高密度影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2020年
目的探讨取栓患者术后即刻CT高密度影与最终梗死体积及出院时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搜集取栓成功再通的急性前循环大动脉闭塞性脑梗死患者28例。采用ASPECTS评分法,半定量评估术后即刻平扫CT高密度区(post-thrombectomy ASPECTS,PTASPECTS)以及最终梗死体积(infarct volume ASPECTS,IV-ASPECTS)。将出院时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0~2分)和预后不良组(3~6分)进行比较。采用线性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寻找IV-ASPECTS评分及出院时mRS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预后良好组13例(46.4%),预后不良组15例(53.6%)。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术前NIHSS评分、术前mRS评分、出院时NIHSS评分更高,术前ASPECTS、PT-ASPECTS、IVASPECTS评分更低,出血转化率更高,住院时间更长。相关分析显示PT-ASPETS评分与IV-ASPECTS评分高度相关;PT-ASPECTS评分与出院时mRS评分之间也明显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T-ASPECTS评分是最终梗死体积以及出院时预后不良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基于取栓术后即刻平扫CT显示的高密度进行PT-ASPETS评分能一定程度上预测患者的最终梗死体积、以及出院时的预后不良。本研究有望为临床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术后早期预测指标,以评估取栓患者短期预后。
陈露露杨卫民张晨汪凯汪敬业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机械取栓梗死体积预后
雌激素对谷氨酸诱导大鼠脑皮质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谷氨酸诱导离体皮层神经元凋亡的作用,探讨雌激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质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谷氨酸组和谷氨酸+雌激素组,采用TUNEL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等方法,分析雌激素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元凋亡的作用。结果:谷氨酸可明显诱导神经元凋亡,凋亡指数为34.6%;雌激素能明显拮抗谷氨酸的凋亡毒性作用,凋亡指数下降为18.4%(与谷氨酸组相比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雌激素组bcl-2表达阳性细胞明显增加,bax蛋白表达受到抑制。结论:雌激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来实现。
杨卫民周农施雪英
关键词:雌激素细胞凋亡BCL-2BAX
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前后认知变化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究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2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血管内治疗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受试对象于术前、术后3 d和术后3月进行评估,比较两组认知功能变化差异。采用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剑桥老年认知检查量表中文版(CAMCOG-C)、语言流畅性测试、韦氏视觉复制、数字广度测试以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等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及情绪;采用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影像学检查评估血管狭窄、脑灌注和侧支循环情况。结果在治疗组中,与术前和术后相比,术后3月随访期患者MoCA中延时回忆及韦氏视觉复制C1均有改善(P<0.05),且随访期得分高于对照组;MoCA子项抽象比较显示术前治疗组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随访期治疗组抽象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在数字广度顺记中,治疗组术后和随访期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时相CTA(mCTA)和DSA均显示治疗组患者术后侧支循环明显改善,且相比较于术前,术后治疗组患者脑灌注显著增加,平均通过时间(MTT)减少(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内治疗可能通过改善侧支循环,增加血液灌注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余先锋杨卫民周霞尹文文余翔孙中武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
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及一年随访研究
目的:观察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及一年随访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7月至2011年7月应用球囊扩张支架治疗经抗血小板治疗无效的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68例,共77处病变,狭窄程度≥50...
杨卫民王长青田仰华朱赤汪凯
关键词: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手术治疗疗效评价
康复运动训练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康复运动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t 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步行功能、平衡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PD患者60例,根据计算机生成数据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研究组患者接受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 DCS,两组均治疗两周。对比两组步行功能、平衡功能、肢体功能、认知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后步速、步频、步宽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及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低于对照组,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D患者经康复运动训练联合t DCS治疗,运动和非运动障碍均可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洪东好祝善尧陈海燕许敏余小非杨卫民
关键词:康复运动训练帕金森病
雌激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2
2004年
雌激素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神经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有:抑制细胞凋亡;对缺血区局部脑血流的影响;拮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稳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对β淀粉样蛋白的代谢和沉积的影响;抗氧化作用。但其最佳使用剂量和治疗时间窗等问题仍需进一步研究。
杨卫民周农
关键词:缺血性脑损伤雌激素治疗时间窗缺血区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雌激素对雄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被引量:14
2005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雄性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大鼠分为雌激素预处理组、雌激素+他莫昔芬预处理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缺血后2h和24h脑梗死体积、大鼠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神经元凋亡以及Bcl-2、Bax、p53蛋白的表达。结果缺血后2h和24h,雌激素预处理组较对照组脑梗死体积小、死亡率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轻、神经元凋亡少,并抑制Bax、p53表达,促进Bcl-2蛋白表达。雌激素受体拮抗剂他莫昔芬可抑制这一作用。结论雌激素对雄性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对基因和非基因因素的影响是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杨卫民周农汪凯朱瑞
关键词:雌激素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
双层冰毯联合冰袋物理降温治疗中枢性发热疗效观察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考察双层冰毯联合冰袋物理降温治疗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中枢性发热、体温大于38.5℃患者60例,每组各入选患者30例,分A组(n=30):双层冰毯+冰袋+常规药物治疗、B组(n=30):冰袋+常规药物治疗,记录两组患者体温达标时间,清醒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各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结果:经降温后,两组患者体温均达到降温目标(核心温度37.5℃),A组患者体温达标时间短于B组(107.7±37.1min vs 169.3±22.6min,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示A组分值小于B组(11.54±4.67 vs 17.63±5.21,P<0.01),预后恢复良好比例显著提高(P<0.05)。结论:双层冰毯联合冰袋物理降温可迅速降低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改善患者预后恢复情况。
董立辉杨卫民
关键词:冰袋中枢性发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