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君瑞

作品数:8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酶链反应
  • 5篇聚合酶
  • 5篇聚合酶链反应
  • 4篇合酶
  • 2篇球菌
  • 2篇淋球菌
  • 2篇肝炎
  • 1篇定量聚合酶链...
  • 1篇胸腔
  • 1篇胸腔积液
  • 1篇胸水
  • 1篇血清
  • 1篇血栓
  • 1篇血栓素
  • 1篇血栓素B
  • 1篇血栓素B2
  • 1篇血小板
  • 1篇血小板聚集
  • 1篇血小板聚集率
  • 1篇阳性

机构

  • 8篇温州市第三人...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杨君瑞
  • 4篇金小丽
  • 3篇张东矗
  • 2篇卢洁
  • 1篇吴晓鸥
  • 1篇许锴
  • 1篇李辰佳
  • 1篇王叶红
  • 1篇陈育梅
  • 1篇张庆元
  • 1篇王耀光
  • 1篇郑晓群
  • 1篇冯梅
  • 1篇叶玲莉

传媒

  • 1篇河南诊断与治...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温州医学院学...
  • 1篇浙江实用医学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浙江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2篇2004
  • 3篇1998
  • 1篇199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SAg阳性病人血清中HBV核心前/核心DNA被引量:1
1998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嗜肝DNA病毒之一,以往临床上通过放射免疫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等指标判断乙型肝炎的传染性。近年来应用PCR技术检测血清中HBV-DNA,是反映HBV感染者体内病毒复制...
金小丽杨君瑞张东矗王擎宇吴晓鸥
关键词:乙型肝炎聚合酶链反应HBV
FQ-PCR与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应用评价
2004年
目的观察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及酶联免疫反应ELISA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FQPCR检测临床上确诊为HCV感染的血清标本32例,并同时采用ELISA检测抗HCV,以了解标本中HCVRNA拷贝数/ml与抗HCVOD值的相关性。结果32份标本HCVRNA含量高于80拷贝数/ml(判断阳性标准值),抗HCVOD值同时≥COV值(判断阳性标准值)。经统计学分析,按组间均数进行比较两者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但按HCVRNA拷贝数,HCVOD值统计学分析,两者并不存在相关性。结论FQPCR与ELISA法两项指标联合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对HCV感染患者的确诊,应更具可靠的实用价值。
金小丽杨君瑞许锴张东矗卢洁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脑梗死患者血栓素B_2与6-酮-前列腺素的检测及其意义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阿司匹林抵抗类型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血小板聚集率(PAG)及血栓素B2(TXB2)与6-酮-前列腺素(6-k-PGF1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阿司匹林抵抗的不同分为阿司匹林抵抗(AR)组6例,阿司匹林部分抵抗(ASR)组18例,阿司匹林敏感(AS)组56例。分别测定各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及服用阿司匹林(服用剂量为100mg/d)1周后血栓素B2(TXB2)及6-酮-前列腺素(6-k-PGF1a)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用药前3组间各检测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服用阿司匹林1周后,3组患者PAG及TXB2检测指标显著低于用药前(均P<0.01);而6-k-PGF1a检测指标显著高于用药前(均P<0.01)。用药1周后,TXB2浓度与AS组用药后比较,ASR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而AR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AS组(均P<0.01);与ASR组用药后比较,AS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AR组血TXB2浓度均显著高于ASR组(均P<0.01)。6-k-PGF1a浓度与AS组用药后比较,ASR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P>0.05)。而AR组各检测指标均显著低于AS组(均P<0.01);与ASR组用药后比较,AS组各指标并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阿司匹林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PAG和TXB2,并提高6-k-PGF1a。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再发的危险。
李辰佳冯梅张庆元叶玲莉杨君瑞
关键词:阿司匹林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6-酮-前列腺素
聚合酶链反应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再评价
1998年
目的:评价聚合酶链反应对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意义。方法:收集15例连续性结核性脑膜炎26例次的脑脊液标本,以常规热变性提取结核杆菌DNA,放在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引物选择240bp片段,并以48例同时期的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8例次为对照组。结果:敏感性50%,早期敏感性60%,特异性87.9%,似然比4.13。结论:本实验结果没有达到文献报道的理想程度,优于传统方法,需克服技术和材料方面的问题,向准确、简便、经济发展。
王耀光杨君瑞
关键词: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聚合酶链反应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女性生殖道淋病的诊断意义
1995年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对女性生殖道淋病的诊断意义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张肖欣,王叶红,陈育梅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金小丽,杨君瑞生殖道淋病是由一种革兰氏阴性淋病双球菌或淋病奈瑟氏菌(NGH)引起的生殖道感染,在性传播疾病中发病率最高,但临床诊断并不...
张肖欣王叶红陈育梅金小丽杨君瑞
关键词:女性生殖道淋病双球菌淋球菌基因检测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的分析被引量:1
1998年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对8972例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病人,进行了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检测。结果显示:淋球菌阳性检出率为10.9%(528/4843):沙眼衣原体阳性检出率12.6%(274/2180),解脲支原体阳性检出率19.9%(389/1949)。男女间三种病原体检出率比较结果表明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患者进行检测甚为重要。
金小丽杨君瑞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
染色体分析对恶性胸水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评价染色体分析对恶性胸水的诊断价值。方法 染色体分析采用超短期培养 ,常规制片法。结果  96例恶性胸水 ,染色体分析 81例阳性 ,2 4 2例良性胸水仅一例阳性 ,两者差异显著 ( P<0 .0 0 1 )。染色体灵敏度 86.5 % ,特异性 99.6% ,其灵敏度高于细胞学 ( P<0 .0 0 1 ) ,染色体与细胞学同时检测灵敏度为 94.8% ( P<0 .0 5 )。结论 染色体分析对恶性胸水诊断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杨君瑞张东矗
关键词:胸腔积液染色体恶性肿瘤
HLA-G14bp基因多态性及可溶性HLA-G表达水平与儿童特发性哮喘的关系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检测儿童哮喘患者人白细胞抗原(HLA)-G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及血浆可溶性白细胞抗原G(sHLA-G)水平,探讨其与儿童特发性哮喘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电泳技术对儿童特发性哮喘患者(85例)和健康体检儿童(98例)进行了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的检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儿童特发性哮喘患者(60例)和健康体检儿童(70例)血浆中可溶性HLA-G(sHLA-G)水平。结果发现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及基因型频率分布在儿童特发性哮喘患者和正常对照儿童中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儿童特发性哮喘患者中血浆sHLA-G水平(中位数,177.97U/m l)明显高于对照组(中位数,34.92U/m l,P<0.001),哮喘患者的sHLA-G的检测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哮喘诊断临界点为158.6U/m l。分析患者及正常对照儿童血浆sHLA-G水平在HLA-G 14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型频率分布中的差异,发现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血浆sHLA-G水平与过敏原的种类、总IgE及特异性IgE(sIgE)的含量也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HLA-G 14 bp插入/缺失多态性基因和儿童特发性哮喘的易感性无关,而sHLA-G可能作为儿童特发性哮喘的一个生物标志物,在儿童哮喘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卢洁郑晓群杨君瑞
关键词:儿童哮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