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培珠

作品数:22 被引量:279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玉米
  • 5篇基因
  • 4篇转BT基因抗...
  • 4篇小麦
  • 4篇棉花
  • 4篇抗虫
  • 4篇抗虫棉
  • 4篇基因抗虫棉
  • 3篇甜玉米
  • 2篇低钾
  • 2篇调节剂
  • 2篇冬小麦
  • 2篇冻害
  • 2篇叶片
  • 2篇植物
  • 2篇植物生长
  • 2篇植物生长调节
  • 2篇植物生长调节...
  • 2篇生长调节剂
  • 2篇小麦冻害

机构

  • 22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北京市农业技...
  • 1篇辽宁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北京市土肥工...
  • 1篇全国农业展览...

作者

  • 22篇杨培珠
  • 11篇田晓莉
  • 7篇何钟佩
  • 6篇李召虎
  • 6篇段留生
  • 6篇张旭
  • 5篇谢虹
  • 4篇王保民
  • 3篇陈少方
  • 3篇魏春
  • 3篇刘惠娈
  • 2篇恽友兰
  • 2篇钟国祥
  • 2篇王刚卫
  • 2篇郝学景
  • 2篇谢湘毅
  • 2篇李松林
  • 2篇周春江
  • 2篇苏立生
  • 1篇宋同明

传媒

  • 3篇棉花学报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作物学报
  • 2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蔬菜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农村新技术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Agricu...
  • 1篇农业灾害研究

年份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Bt基因抗虫棉源库关系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0
1999年
以转Bt基因抗虫棉中所30(CCRI30)及其对照品种中棉所16(CCRI16)为材料,在大田和温室盆栽条件下初步研究了Bt抗虫棉源库器官的发育的源库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0的光合叶面积及根系活力均低于对照品种中棉所16,源器官的功能较下;但前者库器官的活性较强,对同化物接竞争高于后者。虽然中棉所30在盛花期和结铃期提高了叶片中^14C同化物的输出率。
田晓莉杨培珠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库活性源库关系
棉花生殖生长阶段的根系活性氧代谢被引量:2
1998年
在田间栽培条件下,棉株根系中丙二醛(MDA)含量自初花期下降,至大量结铃末期达最低值,后较快上升,吐絮期以后变化不大。保护酶如 SOD,POD 活性的变化规律与 MDA 基本一致,但过氧化氢酶(CAT)与它们不同,在大量结铃末期出现一个较高的峰。棉根组织中 MDA 含量的变化与根系的生命活动状态非常吻合,可以较好地反映根系的盛衰程度。但保护酶的作用可能比较复杂,它们之间的配合及其与非酶促防御系统的协同作用,尚需进行深入的研究。
田晓莉杨培珠朱勇何钟佩
关键词:棉花根系丙二醛保护酶
壮丰安对冬小麦产量和产量器官发育的影响
1998年
以两个冬小麦品种京冬6号和农大142为材料,研究了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壮丰安对小麦产量器官的调控效应。结果表明:壮丰安处理调节了小麦穗的乙烯释放量和籽粒中 IAA,Z+ZR 等内源激素水平;加快了小麦籽粒乳熟中期以后的灌浆速度,可使穗数、结实小穗、穗粒数和穗粒重不同程度增加,表现一定的增产作用;收获后的种子经生物学方法测定,药效残留很少,正常施用对环境和产品安全。
于运华冯素莲杨培珠田晓莉何钟佩
关键词:冬小麦植物生长调节剂
甜玉米加工工艺
2008年
甜玉米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加工品种多样,受到消费者欢迎,特别是受到中高档宾馆饭店的青睐,成为餐桌上新型佳肴。发展甜玉米生产及其产品加工有广阔的市场。
杨培珠
关键词:甜玉米营养价值玉米生产适口性
转Bt基因抗虫棉产量器官的碳水化合物代谢被引量:8
2003年
研究了转Bt基因抗虫棉中棉所 3 0及其轮回亲本中棉所 1 6优势部位棉铃的碳水化合物代谢。比较了铃壳、纤维和种子之间的蔗糖、还原糖、酸性转化酶和ATP酶的差异 ,并结合这些部位的物质积累特点进行了分析 ;针对Bt棉棉铃的发育特征 ,着重探讨了Bt棉和常规棉的种子、纤维及铃壳的碳水化合物代谢特点 。
田晓莉杨培珠王保民段留生李召虎何钟佩
关键词:转BT基因抗虫棉碳水化合物代谢纤维种子
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7
2008年
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哌鎓(DPC)主要用于防止棉花徒长,在我国的应用面积每年达400万hm2以上,用量为75~300g·hm-2,明确其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影响因子可为评价其环境安全性提供依据。在实验室恒温培养条件下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DPC在土壤中的降解动态,该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3.5mg·kg-1,添加浓度为1.0~2.0mg·kg-1时,回收率在74.5%~88.8%之间,标准偏差为3.1%~3.6%,变异系数为3.9%~4.2%。研究结果表明,DPC在土壤中的降解包括微生物降解和化学降解两条途径,化学降解和化学降解+微生物降解的平均降解率分别为1.93和3.12%·d-1,半衰期(T1/2)分别为13.0和7.2d,降解95%所需时间(T0.95)分别为53.8和33.2d。另外,土壤温度和湿度对DPC降解均有显著影响,DPC降解的适宜温度为25℃,适宜湿度为饱和持水量的60%~70%,此时平均降解率为(3.0 ̄3.5)%·d-1,半衰期为8d左右,降解95%所需时间(T0.95)为30 ̄35d。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DPC属于易降解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安全性较高。
田晓莉谢湘毅周春江杨培珠王保民段留生李松林恽友兰何钟佩李召虎
关键词:降解土壤温度
高油115生育规律与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2004年
通 过 高 油 115在 北京 山 前 暖 区和 冷 凉 山 区 不 同 生 态 区 的 生 育 规 律 观 测 和 配 套 技 术 研 究 ,明 确 该 品 种生长 发育 需≥10℃积温 3100~3200℃·d。北 京 地区 粮 饲 兼 用生 产 适 宜 密度 为 42000~46500株 /hm ,作为 专 用 青2贮的 适宜 密 度为 51000~55500株 /hm ;春 播高 油 115的 N 、P2O5、K2O 最佳 施 肥 配 比应 为 3∶1∶1.25;粮 饲 兼用 适 宜 收 2获期 为吐 丝 后 55~60d,此时 收获 子 粒产 量高 ,秸 秆饲 用 品质 也较 好 ;作 为专 用青 贮 最佳 收获 期 为吐 丝后 25~30d。
宋慧欣赵永志周春江杨培珠侯福强许永新
关键词:高油115生育规律粮饲兼用青贮配套栽培技术
甜玉米/白三叶草秸秆还田的碳氮矿化研究被引量:18
2009年
豆科/禾本科作物间套作后进行秸秆还田能补充土壤养分,缓解集约化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压力。根据田间甜玉米/白三叶草套种各作物的秸秆产量,在恒温恒湿条件下进行室内培养,探讨秸秆不同方式还田后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呼吸产生的CO_2和矿化产生的无机氮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各施肥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均在培养前期出现峰值,后期平稳降低;甜玉米秸秆和白三叶草绿肥同时还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在各培养时期均最大,峰值分别达529.57mg·kg^(-1)和75.50mg·kg^(-1),土壤呼吸产生的CO_2最多;白三叶草绿肥单独还田有利于土壤无机氮的释放,培养第26d无机氮达到最大值,为29.81mg·kg^(-1),之后一直在对照处理的1.60倍以上,第80d达到2.48倍;甜玉米秸秆单独还田不利于土壤无机氮的释放,培养的第26d至结束,甜玉米秸秆处理的无机氮为对照的13%~53%,最大为7.51mg·kg^(-1);甜玉米秸秆配施尿素,短期内不利于土壤无机氮矿化。结果表明,施用有机物料能引起土壤有机质的短期快速转化,甜玉米秸秆和白三叶草绿肥配施有利于维持较大基数的土壤微生物量,单施白三叶草绿肥土壤微生物活性强,最有利于土壤速效氮的释放。
朱春茂李志芳吴文良杨培珠
关键词:甜玉米白三叶草秸秆还田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
小麦冻害的预报监测与减灾体系被引量:5
2012年
系统介绍了小麦冻害的预报、监测和评估的方法,并提出小麦冻害减灾技术体系的构想。对小麦冻害进行提前预报、早期监测和及时定损评估,并建立冬小麦冻害的减灾技术体系,是减轻冻害损失、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环节。
张旭杨培珠谢虹郝学景魏春蔡淑玲马永良
关键词:小麦冻害
棉花耐低钾基因型筛选条件和指标的研究被引量:38
2008年
以2004年我国棉区的主栽品种/组合/品系为主,收集50个基因型,在苗期室内液培条件下(低钾浓度和高钾浓度分别为0.02mmolL-1和2.50mmolL-1)对棉花耐低钾基因型的适宜筛选苗龄和评价指标进行研究,并与田间缺钾土壤(速效钾含量为59.88mgkg-1)的筛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棉花5叶期幼苗基因型间生物量的变异系数明显高于3叶期,适宜进行耐低钾基因型筛选。低钾条件下的绝对生物量与相对生物量(0.02/2.50)、吸钾量和钾利用指数(KUI,单位浓度钾所形成的生物量)极显著(P<0.01)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0、0.9522和0.9791。根长、根表面积与整株吸钾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201(P<0.01)和0.3325(P<0.05)。子叶缺钾斑占子叶总面积的比例(S)在基因型间变化幅度大(变异系数为44.46%)、符合正态分布、与生物量极显著相关(r=–0.4455,P<0.01),可作为棉花苗期耐低钾基因型筛选的辅助指标。种子含钾量与棉花幼苗子叶的S值、生物量、钾吸收量和KUI均无相关关系。液培条件下5叶期幼苗的整株生物量与田间条件下产量器官干重极显著相关(r=0.5091,P<0.01),证明苗期室内液培筛选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对大量基因型的初筛方法,典型基因型需要在田间进行复筛。
田晓莉王刚卫朱睿杨培珠段留生李召虎
关键词:棉花基因型耐低钾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