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大春

作品数:24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理学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1篇哲学
  • 6篇心性
  • 5篇现象学
  • 4篇当代哲学
  • 4篇神性
  • 4篇物性
  • 3篇新心学
  • 3篇心学
  • 3篇提问
  • 3篇体系哲学
  • 3篇庞蒂
  • 3篇现代哲学
  • 3篇梅洛-庞蒂
  • 3篇关联论
  • 2篇心性哲学
  • 2篇实在论
  • 2篇提问法
  • 2篇现代性反思
  • 2篇现代性进程
  • 2篇理学

机构

  • 20篇浙江大学

作者

  • 20篇杨大春

传媒

  • 3篇浙江社会科学
  • 2篇浙江学刊
  • 2篇社会科学战线
  • 2篇学术月刊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1篇新华文摘
  • 1篇河北学刊
  • 1篇社会科学
  • 1篇天津社会科学
  • 1篇数学年刊(A...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 6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18
  • 1篇1992
  • 1篇1991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向物性之旅——从现象学的视角看
2024年
从前现代哲学经由现代哲学向当代哲学的演进是一次通向物性的漫长旅程。物性意指天、地、神、人都回归其自身,都有其自主性、自足性。物在哲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本性和命运,涉及它与神、与人、与他物的复杂关系。在前现代哲学、早期现代哲学、后期现代哲学和当代哲学中,物的本性分别通过物性与神性之间、神性与心性之间、心性与物性之间、神性与物性之间实际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张力关系体现出来。这意味着从心性哲学通向物性哲学、甚至从心性现象学通向物性现象学。
杨大春
关键词:现代哲学当代哲学现象学神性心性物性
含混还是明证:梅洛-庞蒂论确定性被引量:1
2022年
以笛卡尔哲学为代表的早期现代法国哲学主要表现为纯粹意识哲学,它追求明证性,追求观念的确定性;以梅洛-庞蒂哲学为代表的后期现代法国哲学主要体现为身体意识哲学,它承认含混性,关注的是知觉的确定性。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主要从现代法国哲学出发,围绕现代性的内在张力来讨论梅洛-庞蒂哲学对确定性概念的重新界定。以批判笛卡尔的观念的确定性为基础,这一工作主要呈现了知觉世界的确定性,同时涉及被知觉世界以及语言表达的确定性。
杨大春
关键词:明证性
理学、心(理)学与物(理)学——以贺麟的新心学为起点的中西体系哲学比较研究
2023年
古代中国的宋明理学三种形态和现代西方的欧陆“理学”各个流派代表了不同形式的体系哲学。前者围绕理、心、气三个本体概念,后者围绕神、心、物三个本体范畴进行体系建构,分别以自己的方式呈现出了理学、心(理)学和物(理)学之间的静态的逻辑秩序。贺麟先生通过“以中释西,以西释中”的方法展开的中西哲学研究,他在此基础上建构的可以溯源至宋明理学、尤其是陆王心学的新心学,为在两类体系哲学之间进行比较研究提供了诸多有益的资源和启示。我们进而可以勾勒出理学、心(理)学和物(理)学在欧陆现当代哲学中的逻辑演进,籍此理解体系哲学在西方是如何逐步走向解体的。
杨大春
关键词:理学体系哲学
理学、心(理)学与物(理)学——以贺麟的新心学为起点的中西体系哲学比较研究
2023年
尽管有空间上的分别和时间上的差异,我们仍然可以把古代中国的宋明理学三种形态和现代西方的欧陆“理学”各个流派视为不同形式的体系哲学,从而进行中西哲学之间的某种互鉴互释,进而围绕现代性反思来清理欧陆体系哲学从早期现代到后期现代的演变及其在当代是如何被瓦解的。贺麟的新心学可以溯源至宋明理学,尤其受益于其中的陆王心学,还深受黑格尔等欧陆大哲的影响。他的中西哲学研究特别是其哲学体系建构的尝试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灵感和资源。
杨大春
关键词:体系哲学新心学陆王心学现代性反思中西哲学宋明理学
本己身体与人类环境的创造——从关联性视角看“寻找人类的下一个栖息地”
2023年
延伸解读“我是一个心灵,我有一个身体”和“我就是我的身体”两种姿态,可以看出,人在不同时代针对自然/世界/环境保持着非常不同的创造性关系:存在着从理想的创造到适度的创造再到极度的创造之演变。现代性进程由此表现为人对周围环境不断增强的创造,而现代性反思可以揭示创造性的限度。身体哲学揭示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适度的创造性关联。人总是以操心的方式在世界之中存在,这种在世存在离不开本己身体,而日常经验实为身体经验。从关联性的视角看,所谓“寻找人类的下一个栖息地”其实是一个伪命题。我们理应善待现有的家园,并因此从想象的乌托邦走向实在的异托邦。
杨大春
关键词:现代性反思
现代性进程中的神人之争——从福柯的反思回溯梅洛-庞蒂的立场被引量:3
2022年
当代哲学家福柯的现代性反思确认人是19世纪的一个发明,由此引发了人为什么在17、18世纪缺席的问题,这其实涉及神人之争。后期现代哲学家梅洛-庞蒂通过本己身体对人、通过野性存在对自然进行的描述表明,早期现代心性哲学对理想性/观念性的追求意味着神在神人之争中的主宰地位,后期现代心性哲学关于现实性与理想性、物质性与观念性相结合的要求代表了人在神人之争中的中心地位。以福柯哲学为代表的当代物性哲学不仅彻底抛弃了人的神性,而且完全放弃了人的心性。反思性的回溯表明,梅洛-庞蒂对早期现代哲学家笛卡尔和康德的解读很自然地引出了福柯式的问题及其答案。
杨大春
关键词:梅洛-庞蒂福柯神性心性
从心性现象学到物性现象学被引量:1
2022年
心性现象学被认为是运用现象学方法或依据现象学精神,围绕古今中西文明推动心性思想研究的尝试。事实上,现象学通常被等同于心性现象学。真正说来,心性现象学(意识现象学、精神现象学)在早期现代哲学中有其重要资源,但主要归属于后期现代哲学。这是一种意向性现象学,它要么围绕纯粹意识要么围绕不纯意识(身体意识)展开,并因此可以区分为纯粹心性现象学(纯粹意识现象学、纯粹精神现象学)和不纯心性现象学(不纯意识现象学、不纯精神现象学、身体现象学)两大类型。伴随着当代哲学的来临,一种几乎还没有获得承认的物质现象学(非意向性现象学)突然涌现,这意味着心性现象学的黄昏和物性现象学的黎明。在现象学彻底化的进程中,所谓的现象学神学转向只不过是一个伪问题,根本就不存在神性现象学。当代现象学不再强调人或自然的心性,不可能回到人或自然的神性,只能认可人或自然的物性。
杨大春
物性哲学发展的现象学审视
2024年
物在哲学发展的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本性和命运,涉及它与神、与人、与他物的复杂关系。在前现代哲学、早期现代哲学、后期现代哲学和当代哲学中,物的本性分别通过物性与神性之间、神性与心性之间、心性与物性之间、神性与物性之间实际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张力关系体现出来。这意味着从心性哲学通向物性哲学,甚至从心性现象学通向物性现象学。
杨大春
关键词:现代哲学心性哲学现象学物性当代哲学
现代性进程中人的有限性问题——基于法国现象学的视角
2024年
法国现象学家梅洛-庞蒂和利科对笛卡尔《第一哲学沉思集》一段文本的解读涉及现代性进程中人的有限性的提问法。要研究人的主体性,不可能不充分考虑人的有限性。人有其神性、心性和物性。人的有限性反映在三者之间的各种张力中,充分体现了我思与我能、无性与物性的辩证法。有必要清理人的有限性问题从早期现代哲学向后期现代哲学的演变,这同时涉及在前者中康德哲学与笛卡尔哲学之间的同中之异、在后者中利科哲学与梅洛-庞蒂哲学之间的异中之同。笛卡尔哲学承认有限理性但仍然追求无限理性;康德哲学用有限理性取代无限理性;梅洛-庞蒂哲学和利科哲学承认理性与非理性的张力,进而以有限性取代有限理性。尽管利科哲学力主经由解释学的迂回,它始终都围绕梅洛-庞蒂哲学所说的本己身体展开,既克服了早期现代哲学对抽象无限性的追求,又没有像当代哲学那样把有限性等同于偶然性。
杨大春
关键词:有限性
早期现代哲学中的绝对概念
2023年
哲学史可以被归结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问题史。一般认为,针对两者之间的不管第一性问题还是同一性问题,唯物论、唯心论和二元论均为可能采取的基本立场。事情当然并非如此简单,因为还存在着来自其他视角的诸多姿态。参照主要在当代英美学术界的欧陆哲学研究领域中形成较大影响的思辨实在论,特别是其主要派别思辨唯物论的思路,我们理应重新审视被现象学传统搁置的实在论与观念论之争,正视由于现代哲学的心性导向造成的游移于两者之间的各种关联论。
杨大春
关键词:观念论现代哲学关联论唯物论唯心论实在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