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峰

作品数:19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地震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篇天文地球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理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8篇远震
  • 6篇地幔
  • 6篇首都圈
  • 5篇地震
  • 5篇上地幔
  • 3篇地壳
  • 3篇地幔结构
  • 3篇上地幔结构
  • 3篇华北北部
  • 3篇北部
  • 2篇地震测深
  • 2篇地震测深剖面
  • 2篇地幔柱
  • 2篇三维P波速度...
  • 2篇三维速度结构
  • 2篇首都圈地区
  • 2篇盆地
  • 2篇剖面
  • 2篇灵敏度
  • 2篇敏度

机构

  • 17篇中国地震局地...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同济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作者

  • 19篇杨峰
  • 11篇黄金莉
  • 1篇刘宁
  • 1篇王伟君
  • 1篇杨挺
  • 1篇蔡晋安
  • 1篇王琼
  • 1篇陈翰林

传媒

  • 5篇地震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国际地震动态
  • 1篇2014年中...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 1篇中国地球物理...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滇西北地区主要断裂带及邻区三维P波速度结构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
2021年
利用区域固定台站和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记录的7349个近震事件的60471个Pg波绝对走时和196465个相对走时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获得滇西北地区(25°~28.2°N,99.5°~101.5°E)横向分辨率为0.2°的中、上地壳的三维P波速度模型,重点分析了区域内各主要断裂带及其邻区的速度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北段15 km以上的P波速度较低,重定位后中、小地震的震中主要位于低速异常的内部,且震源深度在断裂带两侧相似;推测金沙江—红河断裂带作为川滇菱形块体西南边界的剪切控制作用已弱化,分界能力局部减弱,并且断裂带下方主体的低速异常可能为跨越断裂的动力传递提供条件。丽江—小金河断裂带(西南段)两侧存在大范围的P波低速异常,推测此低速体可能是青藏高原东南向挤出的物质,而程海断裂带以东从近地表至25 km深处明显的P波高速异常体则可能会阻挡高原物质东南向的逃逸。
杨峰
关键词:三维P波速度结构
应用远震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速度结构
中国东北地区位于西太平洋板块俯冲带的弧后区,是我国东部中、新生代构造活动和火山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区内地质构造复杂,主要有大兴安岭、松辽盆地和长白山等构造单元。中国大陆地幔结构模型揭示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滞留在东北地区...
杨峰黄金莉
应用远震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首都圈上地幔速度结构被引量:19
2010年
本文选用首都圈数字地震台网2003年9月~2005年12月记录的300多个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采用分频带多道互相关方法得到三个不同频段的P波相对走时数据共18499个,计算了每个频段的走时灵敏度核,应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首都圈地区的上地幔三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利用检测板估计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并与射线层析成像方法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说明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研究结果表明,各构造单元具有明显不同的速度结构特征,其差异可到150 km深:燕山隆起区表现高速;太行山隆起区整体以低速为主并存在小范围高速块体;华北盆地、渤海湾下浅层上地幔中存在大范围的强低速异常,其顶面在50~70 km,可视为软流圈顶面的埋深,这一结果说明华北盆地、渤海湾下岩石圈明显减薄;张家口蓬莱断裂带是上地幔浅部速度结构的变异带,也是岩石圈减薄的边界带,区内大部分强震都发生在该构造带上,由此看来该带上强震的发生不仅与地壳结构的不均匀性有关,还可能有较深的构造背景.
杨峰黄金莉杨挺
关键词:首都圈
应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首都圈上地幔速度结构
<正>首都圈地区位于华北地块北部,包括燕山、太行山隆起区和华北平原三个构造单元。该区具有复杂的地质构造和较强的地震活动,以往基于射线理论的地震层析成像研究结果揭示该区地壳、上地幔结构存在强烈的横向不均匀性。本次研究利用首...
杨峰黄金莉杨挺
文献传递
华北裂陷盆地上地壳精细速度结构特征——基于石油地震叠加速度资料和人工地震测深剖面的结果
<正>华北裂陷盆地位于中国大陆北部,地处燕山隆起以南、太行山隆起以东。盆地内被巨厚的新生代沉积所覆盖,自西向东相间排列着冀中坳陷、沧县隆起和黄骅坳陷次级构造,形成了急剧起伏的基底界面,地壳结构十分复杂。目前在华北盆地强地...
杨峰黄金莉
应用远震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
2020年
选取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区域地震台网,以及NECESSArray流动台阵记录的223个远震事件的波形资料,采用多道互相关方法得到了22569个P波相对走时数据,并计算了相应的走时灵敏度核,应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得到中国东北地区上地幔600 km以上的P波三维速度结构模型,利用检测板评估了反演结果的分辨率。结果表明,松辽盆地下方80~200 km的深度上呈主体的低速异常,与这一地区上地幔浅部的高地温值和低密度的特征相互对应,可能暗示了部分熔融的地幔。南北重力梯度带两侧的速度结构明显不同,这一差异可以延伸到200 km以下,表明在中国东北地区南北重力梯度带有可能是一条上地幔内部结构的变化带,或是深部结构的分界线。长白山火山区下呈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并可从上地幔浅部延伸到地幔转换带中,推测此低速异常可能反映了地幔转换带内上涌的热物质,上涌的原因则主要是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运动的作用。
杨峰
关键词:松辽盆地长白山火山
北天山中段微震活动检测及其活动性和孕震构造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北天山地震带地处中国大陆强震高发区,孕震构造复杂,近年来陆续发生了2016年呼图壁M_S6.2地震和2017年精河M_S6.6地震。由于测震台网相对比较稀疏,该区域微震监测能力较弱。本文主要采用波形模板扫描法对北天山中段(43.5°N^44.5°N;85°E^87.5°E)进行微震事件检测,并反演精细的一维速度结构,重新定位地震;深入分析该区域的地震活动性和孕震构造特征。经过微震检测,得到该地区2014年1月至2018年9月期间57902个地震事件,是原地震目录的10倍,完备震级从1.2降至0.5。结果显示,北天山中段地震十分活跃,主要分布在北天山山前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背斜带南翼的浅部和南玛纳斯—齐古背斜带深部,呼图壁地震震后地震活动性有增强的趋势。研究期间沿背斜构造带走向地震分布不均,霍尔果斯—玛纳斯—吐谷鲁背斜带西段地震活动多于东段,南玛纳斯—齐古背斜带东段地震活动显著强于西段。经过重定位,发现研究区的地震事件主要发生在褶皱内部的'盲断层'上,这些隐伏断裂与区域活动断裂和背斜构造共同组成的断层系孕育了北天山山前活跃的地震活动,并可能成为未来强震的发震构造。
闫坤王伟君王琼杨峰刘宁寇华东
关键词:隐伏断裂地震活动性
基于多种资料构建首都圈地区三维速度模型
<正>首都圈地区位于华北活动地块北部,是我国东部地震活动相对频繁、地震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已有不少学者利用人工地震测深和区域天然地震资料对该区的地壳结构进行了研究。人工地震测深的结果精度高,但只能得到剖面下方的二维速度...
杨峰黄金莉
文献传递
华北北部地区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的双差地震层析成像被引量:9
2019年
利用区域固定台站和华北科学探测台阵记录的10 461个近震事件的183 909个Pg波绝对走时和495 753个相对走时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层析成像获得华北北部(37.5°~41.5°N,111.5°~119.5°E)范围内的地壳三维P波速度结构模型。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各主要构造单元具有明显不同的速度结构特征,速度异常的走向与区域构造的走向一致,浅层速度图像很好地反映了地表地质和岩性的变化;重定位后的大部分地震集中在0~20km的深度上,主要位于低速区的内部或高速和低速区的交界部位;三河—平谷和唐山地震震源区中、下地壳的低速异常可能是流体的显示。结合前人成果和本文模型所揭示的深、浅结构,我们认为太平洋板块在中国东部之下的俯冲和滞留引起板块脱水、软流圈物质上涌等一系列过程,软流圈热物质到达上地幔顶部并沿超壳断裂上侵进入地壳,致使上地幔顶部和下地壳中的含水矿物发生脱水作用产生流体,流体继续上移造成中、上地壳发震层的弱化,从而导致大地震的发生。因此华北北部地区的强震活动,以及地壳结构的非均匀性应是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滞留引起的深部过程密切相关的。
杨峰
关键词:三维P波速度结构流体板块俯冲华北北部
应用远震有限频率层析成像反演海南地幔柱上地幔结构
究利用海南、广东和广西区域台网记录的远震波形资料,采用有限频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海南岛及邻区的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可对海南地幔柱在上地幔中的形态结构提供新的约束。本次研究获得了海南岛及其邻区深达地幔转换带的P波三维速度...
杨峰黄金莉
关键词:地幔柱上地幔结构地幔转换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