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彦

作品数:2 被引量:12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蛋白质相互作...
  • 2篇等离子体共振
  • 2篇离子
  • 2篇表面等离子体...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蛋白...
  • 1篇蛋白质-蛋白...
  • 1篇等离子体
  • 1篇特异
  • 1篇特异性
  • 1篇吸附性
  • 1篇非特异性
  • 1篇白质
  • 1篇保护膜
  • 1篇表面等离子体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戴宗
  • 2篇杨彦
  • 2篇邹小勇

传媒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分析测试学报

年份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2
2009年
表面等离子共振(SPR)近年来迅速发展为用于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一项技术。该技术无需标记、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小,可实现在线连续实时检测。目前SPR已被广泛应用于免疫学、蛋白质组学、药物筛选、细胞信号转导、受体/配体垂钓等领域。该文阐述了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流程,综述了SPR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蛋白质结构及功能研究、蛋白质突变和碎片分析、信号转导中的应用以及SPR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多项关键技术。指出SPR通过与光谱、电化学等多技术联用后,可以获得更加详实的信息。
杨彦戴宗邹小勇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可移除保护膜抑制蛋白质非特异性吸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非特异性吸附的存在是研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时遇到的最大困难之一。非特异性吸附在多数情况下难以完全消除,其带来的信号叠加在分子间特异性结合的信号上,严重干扰正常的分析。因此必须尽量消除。通常采用的方法有调节孵育液组成,构建抗吸附性表面和使用可移除膜封闭技术等。可移除膜封闭技术是最近发展的一种降低非特异性吸附有效方法。
杨彦戴宗邹小勇
关键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蛋白质相互作用非特异性吸附性保护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