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扬

作品数:28 被引量:115H指数:6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重庆市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5篇学位论文
  • 4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7篇超声
  • 6篇液态氟碳
  • 6篇造影
  • 6篇造影剂
  • 6篇肿瘤
  • 6篇显像
  • 4篇动脉
  • 4篇纳米
  • 4篇CT显像
  • 3篇心动描记术
  • 3篇描记
  • 3篇描记术
  • 3篇化疗
  • 3篇超声检查
  • 3篇超声心动描记
  • 3篇超声心动描记...
  • 2篇带教
  • 2篇心动图
  • 2篇心室
  • 2篇医师

机构

  • 17篇重庆医科大学...
  • 12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28篇杨扬
  • 16篇王志刚
  • 6篇任建丽
  • 6篇郑元义
  • 5篇冉海涛
  • 5篇朱叶锋
  • 3篇郭大静
  • 3篇敖梦
  • 3篇何艳洁
  • 2篇李奥
  • 2篇张萍
  • 2篇赵建农
  • 2篇卢岷
  • 1篇成涓
  • 1篇郑晓
  • 1篇余进洪
  • 1篇苏蕾
  • 1篇聂茂
  • 1篇张花
  • 1篇李攀

传媒

  • 8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中华超声影像...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超声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在瘢痕疙瘩诊疗评估中的应用
2023年
瘢痕疙瘩继发于皮肤创伤或自发形成,是以局部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和胶原过度生长为标志的纤维增殖性疾病[1],表现为病灶超出最初伤口范围且呈侵袭性生长[2]。全面了解瘢痕疙瘩病变范围及内部结构,才能为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监测疗效,降低复发率。
张心也杨扬王志刚
关键词:皮肤创伤细胞异常增殖瘢痕疙瘩侵袭性生长病变范围个体化治疗方案
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CT成像在兔VX2肝癌模型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探讨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CT成像对肝癌的诊断价值及相关机制。方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制备液态氟碳纳米粒,于肿瘤种植后18天对荷瘤兔进行CT平扫及在不同时间(即刻、1h、3h、6h、24h、48h)进行液态氟碳纳米粒增强扫描。取兔肝实质及肿瘤组织进行Kupffer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及冰冻切片。结果液态氟碳纳米粒对比剂注射后不同时间点肝实质均明显强化,肝实质与瘤灶的相对影像密度比显著增加。病理检测显示正常肝实质内Kupffer细胞吞噬大量液态氟碳纳米粒,而瘤灶内因缺乏Kupffer细胞无纳米粒的聚集。结论液态氟碳纳米粒可以作为肝网状内皮系统特异性对比剂,实现肝实质的被动靶向强化,对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李奥王志刚余进洪杨扬赵建农
关键词:液态氟碳纳米粒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肝肿瘤
新型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球造影剂的制备及超声、CT显像实验研究
目的制备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并探讨其对正常大鼠各脏器的超声与CT显像效果、安全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纳米脂质微球,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分...
杨扬王志刚郑元义郭大静朱叶锋
文献传递
纳米级超声造影剂与超声分子显像
2008年
分子影像学是指活体状态在分子和细胞水平应用影像学方法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不同于传统影像学进行的显像诊断,分子影像学探讨的是疾病过程中基本的分子异常,因此,更具特异性和准确性,更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定性、定位诊断。超声分子显像作为分子影像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实时显像、方便可携带、经济等众多优点,带来了快捷高质量的影像,体现了更重要的应用价值。
杨扬王志刚
关键词:超声造影剂分子显像纳米级影像学方法疾病过程
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用于增强正常大鼠CT显像实验研究被引量:25
2008年
目的探讨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超声对比剂作为CT对比剂对正常大鼠各脏器的增强显像效果。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微球,用光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大小。分别于注入对比剂前后不同时间点对大鼠进行胸腹部CT扫描,同时监测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肝脾实质为感兴趣区,测量感兴趣区造影前后CT值,绘制时间-密度曲线(time-density curve,TDC)。结果PFOB微球粒径极小,分布均匀。体内造影表明,作为超声对比剂的PFOB微球也能有效增强大鼠肝、脾及脉管系统的影像密度,造影前后感兴趣区CT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实质较肝实质强化效果更显著,持续显影时间长达8d。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结论PFOB微球超声对比剂可同时用于CT显像,这一多功能的对比剂将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
杨扬王志刚郑元义郭大静赵建农李奥
关键词:液态氟碳纳米微球
声触诊组织量化评价颈动脉斑块与脑卒中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检测颈动脉斑块弹性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值与脑卒中初发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1—6月于我院行颈动脉超声检查确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98例,超声方法测量每例患者的斑块参数,并根据Framingham卒中量表评分结果分为高危组(n=53例)、非高危组(n=45例),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二分类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VTQ测得的SWV值、血清肌酐(Cr)、体质量指数(BMI)是脑卒中发病高风险的危险因素,回归系数(B)分别为-1.974,0.414,0.102;95%可信区间(CI)0.026~0.736,1.086~2.105,1.006~1.219;P值0.020,0.014,0.026。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WV、Cr、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影响脑卒中风险评分高低的主要因素,回归系数分别为-1.946,0.075,-2.157;P值0.023,0.000,0.003。与高危组比较,非高危组SWV值明显较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TQ测定的弹性值SWV能反映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可以作为脑卒中发病风险预测评估的有效指标。
杨环宇杨扬任建丽王志刚
关键词:颈动脉疾病脑血管意外超声检查
结核分枝杆菌PPK2核酸适配体的抗结核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多聚磷酸盐激酶2(PPK2)核酸适配体(aptamer)与体外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共培养来评估其抑菌效果。为开发新的高效、低毒的抗结核药...
杨扬
关键词:结核分枝杆菌核酸适配体抑菌活性药物开发
载顺铂的PLGA/Fe3O4原位植入物磁热消融联合化疗增效兔VX2肿瘤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载顺铂的PLGA/Fe3O4原位植入物的制备及性能检测目的:制备载顺铂的液固相变型PLGA/Fe3O4原位植入物(DDP/PLGA-Fe3O4),检测其物理学、体外磁热及生物安全性能。  方法:制备 Fe3O4...
杨扬
新型液态氟碳纳米脂质微球超声造影剂的制备及显像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制备液态氟碳(perfluorooctylbromide,PFOB)纳米脂质微球并探讨其对大鼠肝脾实质的超声显像效果、安全性及相关机制。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技术制备PFOB纳米脂质微球,用透射电镜观察微球形态、分布,用激光粒度和电位分析仪测定微球粒径及表面电位。经大鼠尾静脉注射微球后行超声显像,同时监测大鼠生命体征变化。肝脾实质为感兴趣区,应用DFY超声图像定量分析系统评价造影效果,建立时间一强度曲线。大鼠肝脾冰冻切片探讨微球增强肝脾超声显像的相关机制。结果PFOB微球为实心球形结构,粒径极小且分布均匀;造影后约10S肝实质回声增强,达峰时间约在注射微球后3~4min,持续增强约1h;脾实质较肝实质增强时间更长,效果更显著,第2d仍持续增强;实验过程中大鼠生命体征未见明显变化;微球在肝脾组织内大量分布聚集可能是其增强肝脾显影的机制之一。结论PFOB微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超声造影剂,有潜在的开发应用价值。
杨扬王志刚郑元义朱叶锋张勇
关键词:微气泡氟碳化合物纳米复合物
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体会被引量:36
2016年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成为临床医师培训体系中的必需过程。本文针对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导师制"带教模式的现状,从导师选择、"导师制"的实施及考评制度的完善几个方面对如何提高超声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效果进行了分析。
张群霞冉海涛任建丽杨扬敖梦苏蕾卢岷
关键词:导师制超声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