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春文

作品数:182 被引量:457H指数:10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黑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75篇生物学
  • 14篇文化科学
  • 10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16篇啮齿
  • 15篇蛋白
  • 15篇啮齿动物
  • 13篇电泳
  • 13篇同工酶
  • 13篇鸟类
  • 12篇血清
  • 12篇血清蛋白
  • 12篇氧化物歧化酶
  • 12篇歧化酶
  • 12篇清蛋白
  • 12篇超氧化物
  • 12篇超氧化物歧化...
  • 10篇群落
  • 10篇种群
  • 9篇凝胶
  • 9篇林区
  • 9篇聚丙烯酰胺凝...
  • 7篇动物
  • 6篇生境

机构

  • 178篇牡丹江师范学...
  • 20篇东北林业大学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哈尔滨工业大...
  • 4篇国家林业局
  • 3篇北京市野生动...
  • 2篇哈尔滨师范大...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辽宁师范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浙江林学院
  • 1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黑龙江省林副...
  • 1篇黑龙江农业经...
  • 1篇吉林省黄泥河...
  • 1篇吉林省大兴沟...

作者

  • 181篇杨春文
  • 110篇金志民
  • 85篇金建丽
  • 77篇刘铸
  • 20篇朴忠万
  • 20篇李殿伟
  • 15篇田新民
  • 10篇乔征磊
  • 9篇张晓军
  • 8篇肖杰
  • 6篇张隽晟
  • 6篇石兰英
  • 6篇李丁男
  • 6篇王晶晶
  • 6篇马怀良
  • 5篇李继光
  • 5篇邹红菲
  • 5篇宗宪春
  • 5篇陈洪岩
  • 5篇闫佳续

传媒

  • 2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0篇黑龙江畜牧兽...
  • 12篇牡丹江师范学...
  • 11篇中国森林病虫
  • 8篇四川动物
  • 7篇中国林副特产
  • 5篇兽类学报
  • 5篇国土与自然资...
  • 5篇动物学杂志
  • 5篇生物学教学
  • 5篇黑龙江畜牧兽...
  • 4篇北方园艺
  • 4篇动物分类学报
  • 4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3篇天津农业科学
  • 3篇畜牧与饲料科...
  • 2篇生物技术通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5篇2018
  • 10篇2017
  • 12篇2016
  • 12篇2015
  • 9篇2014
  • 8篇2013
  • 8篇2012
  • 21篇2011
  • 34篇2010
  • 21篇2009
  • 4篇2008
  • 7篇2007
  • 7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6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为了更好地调查了解牡丹峰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保护和维持生态平衡,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对牡丹峰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计记录到鸟类14目33科93种。占全国鸟类总数的7.86%,其中留鸟18种,夏候鸟...
金志民杨春文吴庆明邹红菲
文献传递
红腹松鼠与普通松鼠体毛超微结构比较观察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解红腹松鼠(Callosciurus erythraeus)与普通松鼠(Sciurus vulgaris)体毛的超微结构与差别,利用电子显微镜对红腹松鼠与普通松鼠不同部位体毛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种间存在差异,同一根毛样的不同部分也存在差异。可为物种间的识别提供依据。
刘文洋金志民杨春文刘铸邢岩闫佳续
关键词:体毛超微结构
笼养条件下松鼠夏季昼夜活动节律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利用直接观察与录像机监控相结合的方法,对笼养条件下松鼠夏季的昼夜活动节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松鼠夏季的昼夜活动节律为典型的昼行性,松鼠的活动时间为5:00~22:00,有两个活动高峰期和一个亚高峰期,即6:00~8:00、10:00~12:00、17:30~19:30;雌兽的巢外活动、取食和饮水的时间量分别为(12773.00±2207.32)s、(6928.59±1314.21)s、(75.59±8.95)s;雄兽分别为(14865.82±2859.87)s、(9006.18±1888.51)s、(93.24±16.65)s;取食频次雌兽(77.82±18.90)次、雄兽(76.88±14.59)次;饮水频次雌兽(14.71±3.57)次、雄兽(20.00±2.76)次;出入巢频次雌兽(25.29±2.59)次、雄兽(34.94±3.09)次;雌雄同巢时间量为(27681.18±2924.19)s.巢外活动、取食和饮水活动时间量,进出巢频次以及饮水频次雌雄差异均显著,但在取食频次上雌雄无显著差异.
赵风赵文阁杨春文
关键词:松鼠昼夜活动节律
瓦松属植物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1年
为促进瓦松属植物进一步开发利用,笔者对近年来国内外瓦松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任荣柴军红金志民肖杰杨春文熊需海
关键词:化学成分生物活性
绿啄木鸟雌雄个体血清蛋白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提供绿啄木鸟的基础生理、生化指标依据,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PAGE)的方法对绿啄木鸟雌雄个体血清蛋白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分离出的绿啄木鸟雌雄个体血清蛋白谱带数分别为13条、10条,电泳迁移率(Rm)为0.33,0.351,0.498处出现的谱带为雌性个体所特有。雌雄个体间血清蛋白谱带分布和蛋白质活力存在明显差异。
秦玉刚杨春文金建丽金志民李沅达
关键词:血清蛋白谱带
牡丹江城市留鸟携带人体病原微生物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牡丹江城市鸟类所携带的人体病原微生物,避免人畜共患疾病的发生。[方法]采用网捕法或巢捕法在各个区内捕获样品,通过培养基培养试验和生理生化试验研究了分离自捕获样品的病原微生物。[结果]从捕获的麻雀、喜鹊、大山雀、金翅雀、家燕、红尾伯劳、鸽子等鸟类中分离出了巴氏杆菌、沙门氏菌、革兰氏肠杆菌、葡萄球菌、细小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不同鸟类所感染细菌的种类大致相同,但其不同器官感染细菌的情况不同。分别用大肠杆菌培养基、巴氏杆菌培养基和沙门氏菌培养基对分离出的病原菌进行体外培养试验,培养一段时间后,来自肠道的病原菌在3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生长最明显。[结论]该研究为构建牡丹江市公共卫生安全预警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持。
金志民杨春文刘铸
关键词:留鸟病原微生物
燕雀6种器官组织中SOD和LDH同工酶电泳分析
2017年
为了给鸟类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的生理生化指标依据,试验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板电泳的方法对燕雀心脏、肝脏、肾脏、肌肉、脑、肺脏6种器官组织中乳酸脱氢酶(LDH)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同工酶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燕雀6种器官组织中共分离出SOD1~SOD16、电泳迁移率为0.800~0.113的16条谱带,6种器官组织中共分离出LDH1~LDH5、电泳迁移率为0.152~0.097的5条谱带。LDH和SOD同工酶在不同组织中有谱带缺失现象,同一个体在同一组织内和不同组织之间同工酶谱带分布和酶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李智昊杨春文刘秋月李思琪刁晨曦
关键词:燕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高山鼠兔人工饲养和生活习性的初步观察
2019年
为了探究实验室条件下高山鼠兔采食规律与生活习性,试验在模拟自然条件下(室内温度15~20℃,湿度50%~60%),通过投放不同种类的食物,对高山鼠兔的饲料选择、采食特点、采食频率及生活习性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人工饲养的高山鼠兔具有性情温顺,行动机警、敏捷,活动和采食频次高,饲料组成简单,对饲料颗粒大小有选择性等特点,满足在实验室条件下的饲养要求。说明高山鼠兔的人工饲养具有可行性。
杨春文陆灏刘泓玮李金旭田新民
关键词:饲养习性
东北主要林区森林五种啮齿动物共存机制研究
本研究于2004年-2006年,在东北林区,以松鼠、花鼠、大林姬鼠、棕背<鼠平>和红背<鼠平>为主要对象,在三个不同的空间尺度上即物种地理分布的物理因子选择、生境选择;第三,在和物种在食物资源及其利用方式上研究同域森林啮...
杨春文
关键词:生境选择食物资源生态结构物种保护
雪兔冬季生态观察被引量:2
2006年
在2004年11月-2005年3月期间对兴凯湖农场10个样方内的雪兔进行了观察,初步了解了种群的密度.为今后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和舍理利用资源提供依据。
金志民杨春文金建丽张广臣王学礼
关键词:雪兔生态种群密度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