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晓霞

作品数:7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氧化酶
  • 3篇抗氧化
  • 3篇抗氧化酶
  • 2篇毒性效应
  • 2篇亚致死
  • 2篇亚致死剂量
  • 2篇植物
  • 2篇生态毒性
  • 2篇土壤
  • 2篇镉污染
  • 2篇蚯蚓
  • 2篇污染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色素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组学
  • 1篇低浓度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氧化酶活性

机构

  • 7篇中国科学院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重庆市农业科...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沈阳大学
  • 1篇澳大利亚迪肯...

作者

  • 7篇宋玉芳
  • 7篇杨晓霞
  • 4篇吉普辉
  • 4篇张薇
  • 3篇曹秀凤
  • 3篇陈朗
  • 2篇刘杨
  • 2篇柴勇
  • 2篇张雪梅
  • 2篇龚久平
  • 2篇刘剑飞
  • 2篇杨晓霞
  • 1篇李昕馨
  • 1篇李秀颖
  • 1篇王磊
  • 1篇殷永超
  • 1篇开建荣
  • 1篇张伟

传媒

  • 3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基于代谢组学指标的土壤亚致死剂量汞对蚯蚓的毒性研究被引量:5
2019年
将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暴露于亚致死剂量(1.0、5.0、25.0 mg·kg^(-1))汞污染土壤中4周,以蚯蚓个体(致死率、体重增长率)及小分子代谢物(代谢组)为指标研究其对汞的动态毒性响应,并采用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A-DA)对暴露组及对照组的代谢物进行分类,进而识别潜在的标记物.结果表明,蚯蚓对汞的吸收尚未达到稳态,蚯蚓体内代谢物的响应依赖于暴露剂量及暴露时间.暴露1周时,蚯蚓体重略有增长但不显著;最低暴露剂量(1.0 mg·kg^(-1))导致蚯蚓体内亮氨酸、异亮氨酸、色氨酸、组氨酸、酪氨酸、5-氧脯氨酸、2-脱氧肌苷显著低于对照水平,柠檬酸、肌苷酸与腺苷在5.0、25.0 mg·kg^(-1)剂量下显著高于对照水平;暴露4周时,最高暴露剂量(25 mg·kg^(-1))显著抑制了蚯蚓的生长;汞添加组的蚯蚓体内谷氨酸、酪氨酸、马来酸、2-脱氧肌苷水平显著低于对照.上述代谢物对汞的动态变化表明它们可作为潜在生物标记物,用于诊断土壤汞污染.对代谢途径分析发现,1.0~25.0 mg·kg^(-1)汞即可破坏蚯蚓正常氨基酸代谢、三羧酸循环,扰乱能量代谢,对蚯蚓产生氧化损伤.本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个体水平的受试终点,代谢组学指标比个体水平指标能更敏感地响应较低剂量汞,是土壤汞污染生态毒性效应诊断的有效指标.另外,本研究结果可为土壤汞污染的风险评估及相关环境标准的修订提供大量基础数据.
杨晓霞杨晓霞龚久平张伟张雪梅宋玉芳宋玉芳柴勇
关键词:蚯蚓毒性效应代谢组学亚致死剂量
沈阳张士灌区六种蔬菜的镉污染被引量:9
2011年
在张士Cd污灌区蔬菜种植地采集了6种季节性蔬菜(莴笋、辣椒、茄子、花椰菜、西红柿和大葱)及土壤样品,进行了Cd含量分析,采用超标倍数法评价了蔬菜可食部Cd的吸收积累,采用富集系数和转移系数法评价了Cd从土壤至蔬菜的吸收转运能力。结果表明:在6种蔬菜中,莴笋、辣椒和茄子的可食部Cd较高,分别为4.01、1.78和1.24mg·kg-1DW;其可食部Cd分别超标1.92、2.28和2.01倍(叶菜类标准0.20mg·kg-1FW,茄果类标准0.05mg·kg-1FW);西红柿、花椰菜和大葱可食部Cd未超标,分别为1.02、1.20和0.83mg·kg-1DW;花椰菜、大葱和西红柿的富集系数分别为0.28、0.36和0.52,符合低积累蔬菜标准,莴笋的富集系数1.26,在张士及类似污染水平土壤中种植将产生较大生态风险。
刘杨张薇吉普辉杨晓霞曹秀凤宋玉芳
关键词:张士灌区蔬菜镉污染土壤
土壤镉污染毒性效应的多指标综合评价被引量:49
2008年
以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蚕豆幼苗根尖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微核率,幼苗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植物内源激素含量为指标,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0~10 mg.kg-1镉胁迫对植物细胞的遗传和生态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此浓度范围内,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以及微核率均随镉浓度增加呈显著的剂量-效应正相关关系,其中微核率变化最为明显,处理组微核率分别为对照组的1.43~3.22倍;蚕豆幼苗叶片内的SOD和POD活性变化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CAT活性随镉浓度增加其变化规律与SOD、POD相反.此外,镉胁迫下植物激素脱落酸(ABA)、赤霉素(GA3)与细胞分裂素类的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总含量(Z&ZR)均表现出低浓度下诱导和较高浓度下诱导率降低的趋势,在镉浓度为2.5 mg·kg^-1时3种植物激素含量均达到最高值,分别比对照组增加了6.6%、4.0%和12.6%.研究表明,各指标对污染物的毒性具有响应且响应的域值及其敏感度不同,将各指标综合使用可使土壤镉污染的遗传和生态毒性诊断更为有效。
陈朗宋玉芳张薇李秀颖王磊吉普辉杨晓霞
关键词:生态毒性蚕豆根尖微核抗氧化酶植物激素
亚致死剂量铜对蚯蚓P450酶和抗氧化酶活性的长期影响被引量:10
2012年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fetida)为供试生物,通过人工污染草甸棕壤的方法,研究了暴露于含有亚致死剂量Cu(100、200、300、400mg·kg-1)的土壤中8周时间内蚯蚓体内细胞色素P450含量、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各指标在暴露1周时均无显著变化,但在第8周时各指标均受到显著抑制.P450含量在100mg·kg-1剂量水平下暴露2周时表现出显著的诱导效应;GST、SOD和CAT活性则均在第3周开始表现出显著的诱导效应,且SOD和CAT在100mg·kg-1剂量下即出现诱导现象,而GST则在200mg·kg-1剂量下显现诱导现象.暴露时间大于4周时,P450含量及GST活性开始表现出抑制效应,SOD及CAT活性则在暴露大于6周后显现抑制效应.以上指标对污染物的响应模式为:无显著变化→诱导→抑制.铜是蚯蚓生长的必需元素,蚯蚓自身对Cu的适应机制,以及对铜的长期摄取能危害蚯蚓正常代谢可解释上述响应模式产生的原因.但各指标在对毒性的响应敏感性上存在差异,其中,P450响应最为敏感,而SOD、CAT最不敏感.因此,在生态毒性诊断时,应选择不同指标作为一套指标体系相互补充,以增强污染诊断的灵敏性及长期诊断性.
杨晓霞张薇曹秀凤刘杨吉普辉宋玉芳
关键词:亚致死剂量细胞色素P450抗氧化酶
植物CytP450和抗氧化酶对土壤低浓度菲、芘胁迫的响应被引量:6
2009年
以小麦(Triticum acstivnm)为供试植物,草甸棕壤为供试土壤,以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及抗氧化酶SOD、POD和CAT酶活性为指标,进行了土壤中菲、芘单一及复合胁迫响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菲、芘胁迫引起植物体内解毒代谢和抗氧化防御酶反应。菲、芘单一胁迫浓度为1mgkg-1时对细胞色素P450产生显著诱导;4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表明低浓度菲、芘单一胁迫对植物代谢解毒系统产生损伤;而菲、芘复合1mgkg-1时P450酶含量明显被抑制,说明菲、芘复合胁迫对植物的代谢解毒具有协同毒性效应。土壤中菲、芘单一胁迫未引起SOD酶活性的明显改变,复合胁迫下SOD酶活性出现微弱下降;菲、芘单一胁迫对CAT和POD酶活性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复合胁迫对CAT产生抑制作用,而POD酶活性并未对菲、芘复合产生增强毒性响应。研究从代谢解毒和抗氧化防御酶系统两方面,为土壤低浓度PAHs污染诊断提供了实验依据。
宋玉芳李昕馨张薇David FreestoneM.Leigh Ackland陈朗吉普辉杨晓霞
关键词:土壤植物抗氧化酶
赤子爱胜蚓对氯氰菊酯暴露的生态毒性响应被引量:3
2013年
以赤子爱胜蚓为供试生物,采用滤纸接触法及土壤培养法,通过急性毒性、生长毒性、再生繁殖毒性试验及CYP3A4酶活性毒性响应试验,进行了在不同生态响应水平上氯氰菊酯胁迫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初步确定了急性毒性、生长繁殖和细胞酶活力指标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滤纸试验中氯氰菊酯对蚯蚓的48h LC50和72h LC50分别为445.4、212.1μg·cm-2,土壤试验中7d LC50和14d LC50分别为121.6、80.2 mg.kg-1;再生繁殖试验中低剂量氯氰菊酯刺激蚯蚓体重增长、短期内诱导蚯蚓产茧率,抑制蚯蚓幼体孵育。CYP3A4酶活性毒性响应滤纸试验中氯氰菊酯对蚯蚓的CYP3A4酶活性产生明显诱导的浓度为21.5ng·cm-2,在214.8ng·cm-2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土壤试验中3d暴露后,10mg.kg-1氯氰菊酯诱导蚯蚓体内CYP3A4活性显著升高,随着暴露时间延长,氯氰菊酯对CYP3A4活性的诱导作用始终存在,但诱导的高值浓度随暴露时间的延长而降低,CYP3A4酶活力与土壤中氯氰菊酯浓度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量-效响应曲线。研究表明,各指标敏感性表现为细胞酶活力>生长繁殖>急性毒性,同时也证明了CYP3A4可以作为土壤拟除虫菊酯风险评价的潜在敏感生物标记物。
开建荣宋玉芳曹秀凤杨晓霞殷永超陈朗
关键词:拟除虫菊酯生态毒性CYP3A4内分泌干扰物
蚯蚓细胞色素P450酶系对土壤中芘或苯并[a]芘的响应被引量:2
2017年
以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为受试生物,通过人工污染草甸棕壤微宇宙试验方法,研究了暴露于不同环境浓度芘或苯并[a]芘(添加量分别为0.12、0.24、0.48、0.96 mg·kg^(-1))污染的土壤中14 d后,蚯蚓体内细胞色素P450(CYPs)酶系,如CYPs总量、CYP1A1及CYP2C9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芘或苯并[a]芘暴露导致蚯蚓CYPs总量、CYP1A1及CYP2C9活性的变化不同.其中,CYPs总量与CYP1A1活性对芘的响应趋势相似:试验3 d后,0.96 mg·kg^(-1)芘导致二者都显著高于对照水平;14 d后,都显著低于对照水平;CYP1A1活性对芘的响应更为敏感.CYPs总量与CYP2C9活性对苯并[a]芘的响应趋势相似:暴露初期,苯并[a]芘最高暴露剂量(0.96 mg·kg^(-1))导致二者都显著低于对照水平;试验结束后,苯并[a]芘最低暴露剂量(0.12 mg·kg^(-1))导致二者都显著高于对照水平,最高剂量暴露导致二者都显著低于对照水平,CYP2C9活性对苯并[a]芘的响应更为敏感.因此,推断CYPs亚酶对污染物的响应具有选择性且亚酶的响应敏感度高于CYPs总量.将CYPs总量与CYP1A1活性结合,或与CYP2C9活性结合分别诊断土壤芘污染或并[a]芘污染,较为准确有效.
杨晓霞杨晓霞张薇龚久平宋玉芳张雪梅柴勇
关键词:CYPSCYP1A2CYP2C9苯并[A]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