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江爽

作品数:11 被引量:38H指数:4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多层螺旋CT
  • 3篇动脉
  • 3篇CT诊断
  • 2篇血管
  • 2篇血管成像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图像后处理
  • 2篇主动脉
  • 2篇后处理
  • 2篇成像
  • 1篇单纯性
  • 1篇单纯性阑尾炎
  • 1篇胆道
  • 1篇胆道结石
  • 1篇胆系
  • 1篇胆系结石
  • 1篇碘浓度
  • 1篇动脉疾病
  • 1篇断层摄影

机构

  • 7篇汕头市中心医...
  • 5篇中山大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汕头大学医学...

作者

  • 11篇杨江爽
  • 6篇林黛英
  • 6篇黄朝华
  • 5篇吴先衡
  • 4篇林时勖
  • 4篇翁泽生
  • 4篇陈瑟燕
  • 3篇杜光舟
  • 2篇曾向廷
  • 2篇郝鹏
  • 1篇张庆武
  • 1篇林志钿
  • 1篇林少帆
  • 1篇林顺发
  • 1篇郑旭峰

传媒

  • 3篇影像诊断与介...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实用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医学信息(西...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5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层螺旋CT三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应用评价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重建层厚的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及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经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检查并经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的肺动脉栓塞(PE)图像资料,利用原始数据分别行层厚0.625、1.25、2.5、5.0 mm重建图像,然后运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成像(VR)3种图像后处理方法对于在不同层厚的各级肺动脉显示及其栓子分布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40例PE均为双肺多发肺栓塞,共累及各级肺动脉分支409处,范围从肺动脉主干至亚段动脉。40例PE中,对亚段动脉栓子检出率,0.625、1.25、2.5 mm MPR图像和MIP图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 mm MPR、5 mm MIP及VR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显示较0.625、1.25、2.5 mm MPR及MIP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栓塞的诊断主要依靠薄层横断图像,对亚段动脉栓子的观察至少要用2.5 mm重建层厚的MPR或MIP图像,两者任选择一项即可。而1.25 mm层厚对亚段动脉栓子不易漏诊,且能大大地提高观察者阅片速度,故1.25 mm层厚的MPR或MIP为最佳成像方法。
黄朝华杨江爽翁泽生吴先衡陈瑟燕林时勖
关键词:栓塞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肺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探测肺动脉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肺动脉疾病患者均经MSCT肺动脉成像检查,对所有患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肺动脉CTA的图像质量完全满足诊断需要。研究证实,60例中38例为肺动脉栓塞,6例中央型肺癌侵犯肺血管,3例为肺动静脉瘘,5例为肺动脉高压,8例肺动脉成像未见异常。结论 MSCT的三维肺血管图像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肺血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能及时发现和诊断肺动脉疾病,指导肺栓塞的治疗及评价疗效,也可为中央型肺癌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信息。
黄朝华陈瑟燕杨江爽翁泽生林顺发
关键词:肺动脉疾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
单纯性阑尾炎与穿孔性阑尾炎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8年
目的探析对单纯性阑尾炎与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行以CT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其中35例患者为穿孔性阑尾炎,45例患者为非穿孔性阑尾炎,2组患者均行以CT检查,对2组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经过CT诊断发现,穿孔组阑尾直径均值为(13.3±3.6)mm,非穿孔组阑尾直径均值为(10.2±2.8)mm,穿孔组明显大于非穿孔组(P<0.05);穿孔组阑尾腔内外粪石、阑尾腔外气体、阑尾壁局限性强化缺损、阑尾周围脓肿、盆腔炎改变、阑尾周围炎(轻度至中度)、阑尾周围炎(中度至重度)均高于非穿孔组(P<0.05)。结论对单纯性阑尾炎与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行CT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杨江爽林黛英
关键词:阑尾炎
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表现和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MSCT表现,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主动脉夹层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64层螺旋CT诊断及临床证实的AD成像资料,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成像等后处理方法显示真腔、假腔和内膜片。结果 50例AD均清楚地显示主动脉全程及其主要分支,均能辨别真腔、假腔、内膜片及撕破口部位,其中DebakeyⅠ型15例,DebakeyⅡ型6例,DebakeyⅢ型29例。主动脉弓三大分支受累5例;腹腔干受累9例;肠系膜上动脉受累10例;右肾动脉受累8例,左肾动脉受累12例;右侧髂总动脉受累7例,左侧髂总动脉受累13例,双侧髂总动脉均受累5例;合并动脉瘤或瘤样扩张4例;合并假腔内血栓形成10例;合并主动脉壁钙化23例。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为主动脉夹层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的信息。
黄朝华林时勖杨江爽翁泽生杜光舟林志钿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的MR及CT诊断探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探讨MR及CT对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的MR及CT表现。结果10例幕上脑实质内室管膜瘤,表现为大囊为主型2例,肿瘤由位于深部白质区的大囊与位于皮层区的小部分实质构成。实质为主型8例,其中肿瘤实质内出现单发偏心性液化囊变区5例,出现多发小液化区3例。肿瘤实质与脑灰质比较于T1加权像呈等或略低信号,于T2加权像呈略高信号;在CT平扫时与脑灰质密度相似或略高于脑灰质密度;液化囊变区于T1加权像呈略高或等于脑脊液的低信号,于T2加权像呈等于脑脊液高信号,CT平扫呈略高于脑脊液的低密度。合并出血5例,钙化2例。结论幕上脑实质大囊为主型室管膜瘤,或实质为主型室管膜瘤肿瘤内出现单发偏心性液化囊变区,增强扫描实质部分明显强化,CT扫描肿瘤实质与脑灰质比较呈等或略高密度,部分伴小斑点状钙化,MR及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当病灶表现为不规则实质性肿块伴多发小液化囊变区,周围水肿明显时,与恶性星型细胞瘤或胶质母细胞瘤极难鉴别。
曾向廷林时勖林黛英吴先衡杨江爽
关键词:室管膜瘤脑实质断层摄影术CT诊断脑实质内MR
双源CT对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诊断价值
2013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对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8例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就诊患者进行双源螺旋CT检查,采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重组(VR)、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组(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并按诊断标准进行分析。结果18例发现20个病灶。均表现为主动脉壁上的溃疡状突起,龛影1:1部与主动脉腔相连,可表现“狭颈征”,尤其在曲面重组(CPR)图像上明显。伴有局部或弥漫性主动脉壁内血肿(IMH)。间接征象包括主动脉壁钙化斑块、主动脉扩张等。双源CT血管成像均能够对主动脉溃疡及主动脉壁内血肿准确诊断,相对于单源多层螺旋CT患者的X线剂量明显减少,其后处理三雏重建技术明显发展,可作为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结论双源螺旋CT是一种快速、无创的血管成像检查方法,对于穿透性粥样硬化性主动脉溃疡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并发征象能够更清晰更立体的显示,对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杨江爽黄朝华林黛英吴先衡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血管造影术主动脉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MS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均为单发肿块,11例平扫均呈边界清楚、略低密度灶,密度较均匀,其中6例病灶中央可见更低密度瘢痕向周围呈辐射状分布;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呈略高或等密度灶,延迟期呈等或略低密度灶,中心瘢痕及假包膜呈延迟强化,延迟期整个病灶密度趋于均匀一致。结论:FNH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MSCT动态增强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黄朝华杨江爽郝鹏陈瑟燕杜光舟
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在肝腺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腺瘤的诊断价值,探讨肝腺瘤的cT三期增强扫描表现特征。方法收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腺瘤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肝腺瘤均为单发肿块,直径为4.0~13.2cm,10例平扫均呈边界清楚、略低密度灶,除3例因出血、坏死外密度均较均匀;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延迟期呈等或略低密度灶。结论肝腺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再结合其临床特点对其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黄朝华郝鹏杨江爽杜光舟陈瑟燕
胼胝体部分性发育不全的MRI诊断及检查价值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胼胝体部分性发育不全的病理学改变及MRI表现,并与胼胝体完全缺如的MRI表现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分析胼胝体部分性发育不全20例的MRI表现,并与同时行MRI检查的8例胼胝体完全缺如的MRI表现进行对照。结果胼胝体部分性发育不全20例中,前部缺如7例,其中1例形成畸形白质团块,后部缺如12例,胼胝体嘴及压部同时缺如1例。合并胼胝体后部周围脂肪瘤4例。合并灰质异位,脑裂畸形各2例,右侧丘脑后部局限性脑软化1例。结论胼胝体部分性发育不全并非少见,MRI能完整显示胼胝体发育不全的程度及形态,特别是对轻度畸形的检出有重要意义。
曾向廷林时勖林黛英吴先衡杨江爽
关键词:胼胝体发育不全MRI诊断磁场强度
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在胆系结石检查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在腹部增强扫描中双能量虚拟平扫检查胆系结石的价值。方法对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37~81岁)怀疑胆系疾病的患者均行Simens双源CT上腹部常规平扫及双能量增强扫描,并利用Liver VNC软件处理得到虚拟平扫数据,由3名医师通过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进行胆系结石诊断,将两组图像的诊断结果及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100例患者中,有66例经手术证实存在胆系结石。常规平扫检出64例,检出率为96.97%;虚拟平扫检出62例,检出率为93.94%,两者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虚拟平扫与常规平扫单次辐射剂量CTDIvol分别为(12.54±1.83)mGy及(9.24±1.67) mGy,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虚拟CT平扫及常规CT平扫在检出胆系结石中具有很高一致性,双能量虚拟平扫对大部分胆系结石而言可基本取代上腹部常规平扫。
林志畑吴先衡林黛英翁泽生杨江爽
关键词:胆道结石虚拟平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