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楠

作品数:9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弱视
  • 4篇双眼
  • 3篇双眼视
  • 3篇双眼视觉
  • 3篇屈光
  • 3篇屈光参差
  • 3篇立体视
  • 3篇儿童
  • 2篇弱视儿童
  • 2篇屈光参差性
  • 1篇眼视功能
  • 1篇眼外肌
  • 1篇眼外肌纤维化
  • 1篇眼位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影像学改变
  • 1篇远视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机构

  • 9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林楠
  • 6篇卢炜
  • 3篇孙省利
  • 3篇成娟娟
  • 2篇孙阿莉
  • 2篇焦永红
  • 2篇王京辉
  • 2篇董芳
  • 1篇骆非
  • 1篇吴晓
  • 1篇李林
  • 1篇满凤媛
  • 1篇孔令媛
  • 1篇王文伟
  • 1篇付晶
  • 1篇贾红艳
  • 1篇吴绍芹
  • 1篇刘刚
  • 1篇张方华
  • 1篇王昆明

传媒

  • 5篇眼科
  • 2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儿童电视性斜颈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电视性斜颈儿童的扫视、追随及空间感知功能,探讨儿童电视性斜颈的成因。设计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电视性斜颈儿童30例,正常儿童30例。方法记录电视性斜颈儿童的主导眼及头位偏斜情况,应用Top Vision2.0软件对所有被检者进行扫视、追随及空间感知功能的评价并进行比较。主要指标主导眼,头位偏斜方向,扫视、追随及空间感知功能评分。结果电视性斜颈儿童右眼为主导眼18例,左眼为主导眼12例,15例面转向主眼方向,13例面转向非主眼方向。其扫视、追随及空间感知功能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电视性斜颈儿童的主导眼与头位偏斜方向无固定关系,其扫视、追随及空间感知功能正常,斜颈可能由多因素所致。(眼科,2006,15:309-311)
林楠卢炜成娟娟董芳
关键词:主导眼追随
斜视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研究
卢炜林楠王京辉成娟娟吴晓付晶骆非焦永红孔令媛张方华王昆明
研究为眼科学临床研究,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斜视专业团队历经15年对斜视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研究,①获得了各类斜视弱视双眼视觉治疗前后双眼视觉损害规律及转归的科学数据,为斜视手术治疗时机的选择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斜视治...
关键词:
关键词:弱视治疗
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晶状体脱位的效果。方法 对各种原因所致的晶状体半脱位或全脱位 2 8例 (32眼 )进行玻璃体切除 ,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统计术后视力并进行随访观察。结果 术后视力增进 30眼(93 8% ) ,不变 2眼 (6 2 % ) ,术后随访 1至 19月 ,严重并发症少。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晶状体脱位术后视力恢复快 。
林楠王文伟
关键词: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脱位晶状体半脱位
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愈后的双眼视觉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愈后双眼视觉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74例,正常儿童74例。方法采用同视机和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对74例经治疗矫正视力已≥0.9的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和74例正常儿童的双眼视觉功能进行检测。主要指标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立体视锐度。结果(1)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治愈后其远立体视低于正常儿童(χ2=11.331,P=0.001);同时视(χ2=1.855,P=0.173)及远融合范围(χ2=1.012,P=0.603)无明显差异。(2)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基本治愈后其近立体视锐度明显低于正常儿童(χ2=27.759,P=0.000)。(3)屈光参差性弱视程度越轻,近立体视锐度的改善越显著(χ2=17.116,P=0.009);而同时视(χ2=0.879,P=0.644)、远融合范围(χ2=7.930,P=0.094)、远立体视(χ2=2.854,P=0.240)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屈光参差性弱视严重影响立体视觉的发育。即使治疗后视力达到正常,其立体视仍低于正常儿童。屈光参差程度越重,对近立体视锐度的影响越显著。
林楠王京辉孙省利董芳
关键词:弱视屈光参差立体视
屈光参差与双眼视觉相关性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1
2008年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P均=0.000);远视性屈光参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P=0.000)。(3)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P=0.000),屈光参差差值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远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性不明显(P=0.159)。(4)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患者的构成比小于正常范围为17%及44%。结论:(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不相同,远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大于近视性屈光参差。(2)无论近视或远视性屈光参差,其对双眼视觉的损害是明显的。
孙省利卢炜李林林楠
关键词:远视近视屈光参差双眼视功能
弱视儿童知觉眼位及注视稳定性状况的调查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调查弱视儿童在双眼分视状态下的眼位及注视稳定性的状况。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临床眼位正常的弱视儿童,轻度、中度、重度各30例。方法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感知觉检查方法对弱视儿童的知觉眼位与注视稳定性状况进行量化评估检测。主要指标眼位差值与注视稳定性的对齐差值。结果弱视儿童注视3°视标其水平眼位均值:轻、中、重度组分别为(12.70±9.57)像素、(23.33±21.03)像素、(53.79±58.92)像素(H=14.765,P=0.001);垂直眼位均值分别为(4.93±5.21)像素、(9.23±9.03)像素、(20.48±23.75)像素(H=13.569,P=0.001)。注视1°视标其水平眼位均值:轻、中、重度分别为(18.67±16.19)像素、(33.27±27.95)像素、(81.61±76.02)像素(H=17.941,P=0.000);垂直眼位均值分别为(4.27±5.46)像素、(7.50±10.52)像素、(20.75±22.99)像素(H=19.927,P=0.000)。轻、中、重度组注视稳定性对齐差值平均分别为(4.77±3.18)像素、(7.23±5.54)像素、(20.44±22.99)像素(H=29.944,P=0.000)。结论临床眼位正位的弱视儿童其知觉眼位及注视稳定性均存在异常,弱视程度越深,异常越严重。弱视治疗应注重双眼视功能的改善。
林楠卢炜孙阿莉阎丽张灵阁刘俊吴殿鹏
关键词:弱视视知觉眼位
不同程度弱视儿童双眼视差信息的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评估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差信息改变。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眼位正常的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儿童,各30例。方法应用基于计算机平台的视感知觉检查方法对弱视儿童的双眼视差信息进行量化检测。分别测定随机点0阶视差、线条0阶视差、2阶视差、随机点动态1阶视差。主要指标视差测量值或通过百分比。结果轻度、中度、重度弱视儿童随机点0阶视差达100"的比例分别为43.3%、16.7%、0%(χ2=25.550,P=0.000);线条0阶视差达100"的比例分别为83.3%、50.0%、13.3%(χ2=30.835,P=0.000),2阶视差正确率达100"的比例分别为86.7%、80.0%、40.0%(χ2=22.144,P=0.000),随机点动态1阶视差低速通过者的比例分别为80.0%、50.0%、13.3%(χ2=27.379,P=0.000)。结论眼位正位的弱视儿童其双眼视差信息均存在异常,弱视程度越深,异常越严重。(眼科,2015,26:377-380)
林楠卢炜孙阿莉阎丽张灵阁刘俊吴殿鹏
关键词: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治疗前后双眼视觉的临床观察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了解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治疗前及矫止视力正常后双眼视觉的状况。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53例。方法对53例屈光参差性弱视儿童分别在治疗前及矫正视力≥0.9后采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检测其双眼视觉功能。主要指标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同时知觉、远融合范围,定性远立体视。结果屈光参差与弱视(r=0.613)、弱视与立体视(r=0.422)及屈光参差与立体视均具有相关性(r=0.354)。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近立体视锐度、交叉视差、非交叉视差立体视觉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弱视患儿矫正视力正常后其同时机功能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37);远融合范围及远立体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融合范围P=0.03,远立体视P<0.01)。结论屈光参差、弱视、立体视觉三者之间具有相关性。屈光参差性弱视影响融合和立体视觉的发育。随着视力的提高,双眼视觉有显著改善。
林楠卢炜成娟娟孙省利
关键词:弱视屈光参差立体视锐度
基于MRI的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影像学改变: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
2014年
目的:利用高分辨MRI观察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的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的影像特征。方法:对11例KIF21A基因R954W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Ⅰ型患者行MRI扫描。眼外肌和眼运动神经的眶内段采用二元-相位线圈,2-mm层厚T1加权像扫描;眼运动神经的脑池段采用头线圈,0.6-mm层厚3D-FIESTA序列扫描。结果: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患者的动眼神经、外展神经及滑车神经的眶内段和脑池段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发育不良,其中8例的眶内段见可疑由动眼神经向外直肌发出的异常神经支配。全部患者双侧六条眼外肌不同程度的萎缩,以上直肌和提上睑肌最为严重。结论:高分辨MRI显示KIF21A基因突变的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Ⅰ型患者眼运动神经和眼外肌及‘Pulley'结构发育不良,提示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的原发病变是运动神经发育缺陷。
焦永红吴绍芹满凤媛贾红艳刘刚林楠
关键词:核磁共振眼外肌发育不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