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焱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福建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牙合
  • 4篇正畸
  • 4篇下颌
  • 4篇安氏
  • 3篇颌关节
  • 3篇颞下
  • 3篇颞下颌
  • 3篇颞下颌关节
  • 3篇下颌关节
  • 2篇牙尖
  • 2篇牙尖交错位
  • 2篇正畸学
  • 2篇正畸治疗
  • 2篇头颅
  • 2篇头颅侧位
  • 2篇头颅侧位片
  • 2篇颌骨
  • 2篇下颌骨
  • 2篇畸形
  • 2篇侧位

机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作者

  • 8篇林焱
  • 6篇张端强
  • 1篇钟萍萍
  • 1篇许潾于
  • 1篇陈婉璐
  • 1篇林永玲

传媒

  • 2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口腔医学研究
  • 1篇上海口腔医学
  • 1篇口腔正畸学
  • 1篇中华口腔正畸...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青少年正畸治疗中影响牙根吸收的因素探讨被引量:8
2007年
目的:探讨影响青少年错畸形患者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已完成正畸固定矫治的青少年患者78例,在其矫治前后的曲面断层片上,对4个上切牙进行根尖形态的分析,以获得正畸矫治后牙根吸收的定性数据。在对受试者按年龄、性别、牙位、牙龄、拔牙与否及疗程分组后,利用SPSS1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所有正畸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牙根吸收,根尖形态分析显示:①牙龄ⅣA期患者比ⅢC期的患者存在更严重的牙根吸收(P<0.01),但按年龄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②拔牙组比不拔牙组有更加严重的牙根吸收(P<0.01);③疗程越长,牙根吸收也越明显(P<0.05);④牙根吸收的严重程度与性别及上切牙牙位之间无相关性。结论:在第二恒磨牙完全建!前(ⅣA期前)进行正畸治疗、不拔牙矫治、缩短矫治疗程,均可以减少正畸治疗中的牙根吸收。
林焱钟萍萍张端强
关键词:牙根吸收正畸治疗青少年
错(牙合)畸形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被引量:4
2007年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TMD),是口腔临床的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TMD是多因素致病的,其中[牙合]因素是较为公认的易感因素及促发因素。在这些对颞下颌关节造成影响的[牙合]因素中错[牙合]畸形占据有重要的位置。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起,不少学者就已经开始致力于TMD及错[牙合]畸形之间关系的研究,其中包括临床试验研究、实验室研究、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等,多数研究表明错[牙合]人群的TMD发病率明显高于无错[牙合]者。
林焱张端强
关键词:颞下颌关节紊乱病错[牙合]畸形口腔临床促发因素易感因素
安氏Ⅱ-1类患者下颌前伸运动时的接触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安氏Ⅱ1类患者在下颌前伸运动过程中的接触情况,探讨前伸干扰情况的存在并分析其牙颌颅面形态结构的特点。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类患者进行常规错畸形临床检查,并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前伸运动中的接触情况,根据前伸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干扰分为A、B两组,测量两组样本的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上表示牙颌颅面形态特点的相关数据,利用SPSS 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样本间比较显示,在Y轴角、MP-FH、U1-L1、A-ptm、上下牙弓前段长度的比值、磨牙近远中向指数上存在差异。Logistic多元回归显示,MP-FH是促成前伸干扰发生的危险因子,而A-ptm为其保护因子。结论 (1)高角的安氏Ⅱ1类错人群容易发生前伸干扰,较大的下颌平面角是干扰发生的危险因素。(2)上颌骨长度与前伸干扰的发生呈负相关,较小的上颌骨长度是干扰的发生危险因素。(3)磨牙尖对尖关系较完全远中关系更容易发生前伸干扰。
张端强林焱
关键词:下颌骨颞下颌关节计算机正畸学
安氏Ⅱ^1类人群牙尖交错位的平衡与稳定性的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研究安氏Ⅱ^1类人群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咬合接触情况,探讨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一牙位的一致性(平衡性)及其相关的牙胎形态因素。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Ⅱ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肌位到牙位运动过程中的动态骀接触情况,在模型上分析牙殆形态,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牙尖交错位上的骀力中心点与中线的垂直距离、左右侧殆力差值及骀接触点数目在三次重复测量中均无显著差异;②肌位牙位不调与否的两组间在上下牙弓后段宽度上存在差异;③两组间在Spee曲线深度、Spee曲线流畅性、磨牙近远中向指数等垂直向及矢状向指标上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安氏Ⅱ。类人群具有一定的牙尖交错位的稳定性;肌位牙位的一致性与牙弓后段宽度的协调性有关,而与该人群的垂直向及矢状向的牙殆形态异常无关。
林焱张端强
深覆与正常人群舌姿势位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研究深覆及正常人群在舌姿势位时的舌矢状向的大小及舌位特征。方法:利用舌背硫酸钡造影法,对受试者拍摄有特殊显影的舌姿势位的侧位片,定位舌体的位置及舌体的高度及长度,比较深覆与正常的差异性。结果:深覆人群的舌前中部都较低位,舌前部也较为后缩,舌长度及高度也较正常稍小,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深覆与正常人群存在不同的舌姿势位特征,这可能与错本身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林焱陈婉璐张端强
关键词:正常牙合头颅侧位片
牙尖交错位与舌姿势位的舌位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前牙咬合类型人群的舌体位置,比较其各自的牙尖交错位与舌姿势位时舌位的差异。方法:筛选不同前牙错类型的受试者,利用舌背硫酸钡造影法,对受试者拍摄有特殊显影的常规牙尖交错位的侧位片及舌姿势位的侧位片,定位舌体的位置后找出其舌位变化特征。结果:除舌根部外,个别正常组从牙尖交错位到舌姿势位整个舌体下沉均匀;深覆组舌中部下沉量较大,其次是舌前部;深覆盖组舌中前部都有大幅度下沉;反组舌中后部下沉明显,而中前部仅有少量下沉量;开组下沉量是几组中最小的。结论:不同前牙咬合类型人群舌位的变化存在各自不同的特点,该特点可能与错本身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林焱林永玲许潾于
关键词:错牙合畸形头颅侧位片
安氏Ⅱ~1类人群下颌侧方干扰的情况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安氏II1类人群在下颌左右侧方运动过程中的接触情况,探讨侧方干扰情况的存在与否及其与牙颌颅面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II1类受试者进行检查,采用T-ScanII咬合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其侧方运动中的接触情况,在模型及头颅侧位片上分析牙颌颅面的形态,利用SPSS12.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双侧侧方干扰和无侧方干扰在A-ptm、U1-SN、上下前段牙弓的长度、磨牙近远中向指数上存在差异。结论上颌骨长度与侧方干扰的发生呈负相关,较小的A-ptm是干扰发生的危险因素;磨牙尖对尖关系较完全远中关系更容易发生侧方干扰。
林焱张端强
关键词:下颌骨颞下颌关节正畸学
安氏Ⅱ<'1>类人群下颌三种基本运动中的(牙合)接触情况分析
目的:研究安氏Ⅱ<'1>类人群下颌在开闭口、前伸、侧方运动过程中的<牙合>接触情况,探讨肌位牙位不调及<牙合>干扰情况的存在与牙颌颅面形态之间的关系。 方法:对60名未经过正畸治疗的安氏Ⅱ<'1>类受试者进行检...
林焱
关键词:正畸治疗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