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少凡

作品数:15 被引量:18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麻醉
  • 4篇心脏
  • 4篇手术
  • 3篇快通道
  • 3篇快通道麻醉
  • 3篇芬太尼
  • 2篇动脉
  • 2篇心脏瓣膜
  • 2篇心脏瓣膜置换
  • 2篇炎症
  • 2篇炎症因子
  • 2篇氧化应激
  • 2篇异氟醚
  • 2篇舒芬太尼
  • 2篇术后
  • 2篇普鲁卡因
  • 2篇七氟醚
  • 2篇骶管
  • 2篇骶管阻滞
  • 2篇利多卡因

机构

  • 11篇厦门大学
  • 3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作者

  • 15篇柯少凡
  • 4篇朱状辉
  • 3篇游卓玉
  • 3篇朱旭
  • 2篇单忠贵
  • 2篇张武华
  • 2篇阙衍梅
  • 2篇刘风
  • 2篇林怡
  • 1篇匡锋
  • 1篇张贵灿
  • 1篇王增春
  • 1篇朱状辉
  • 1篇刘风
  • 1篇刘洋
  • 1篇郭宏伟

传媒

  • 3篇中外医学研究
  • 2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肛肠病杂...
  • 1篇福建医药杂志
  • 1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社区医师...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北方药学
  • 1篇心血管病防治...

年份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04
  • 1篇200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对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麻醉药用量及CPSP发生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研究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对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麻醉药用量及慢性术后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pain syndrome,CPSP)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择期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麻醉方法分组,对照组(n=36)术前采取利多卡因诱导麻醉,研究组(n=44)采取利多卡因术前诱导麻醉并术中维持注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苏醒、术后指令恢复、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围术期麻醉药物使用剂量、术后苏醒期镇静-躁动评分(SAS)、术后急性疼痛情况及术后3个月CPSP发生率。结果研究组首次下床活动时间(25.32±2.54)h、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丙泊酚(263.01±40.95)mg、瑞芬太尼(0.63±0.16)mg],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9、5.844、6.614,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CPS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PSP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苏醒期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后3、6、12、24 h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利多卡因维持注射能提升胸腔镜下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镇痛、镇静效果,并有效预防CPSP发生,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朱状辉单忠贵柯少凡许佳承
关键词:术后慢性疼痛利多卡因胸腔镜心脏瓣膜置换麻醉
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3年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22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低位硬膜外麻醉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麻醉给药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罗哌卡因麻醉)与试验组(30例: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麻醉临床指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麻醉给药后10min(T1)、麻醉给药后30min(T2)等时刻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较于麻醉给药前(T_(0))均升高,试验组T1、T2时刻心率、血压均低于同一时刻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后同一时刻躯体疼痛VAS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低位硬膜外麻醉患者右美托咪定辅助罗哌卡因麻醉给药方案较单一罗哌卡因给药麻醉效果好,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平稳。
朱状辉单忠贵柯少凡许佳承
关键词: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
白藜芦醇通过保护线粒体和减少氧化应激改善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是否能够减轻失血性休克大鼠肠损伤及其作用机制。方法:24只无特定病原体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8)、白藜芦醇治疗组(SR组,n=8)和溶剂组(SS组,n=8),记录平均动脉压。失血性休克2 h后分别给予15 mg/kg的白藜芦醇或0.3 m L等体积的溶剂(70%乙醇)并回输自体血。治疗2 h后采集小肠标本行HE染色后,再行肠黏膜的病理学观察和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2(superoxide dismutase2,SOD2)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SOD2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蛋白含量。取部分肠组织匀浆检查ATP、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X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SOD活性。结果:自体血回输2 h后,SR组平均动脉血压高于SS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R组较SS组病理损伤减轻,且病理学评分明显下降(P<0.05);SR组小肠组织匀浆GXH-px,CAT和SOD活性以及ATP水平均高于SS组(均P<0.01);SR组SOD2蛋白水平高于SS组,胞质Cyt C水平明显低于S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白藜芦醇减轻了失血性休克大鼠的肠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和保护线粒体有关。
柯少凡刘风朱状辉
关键词:白藜芦醇肠损伤氧化应激线粒体
快速通道麻醉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的影响
2023年
目的:探究快速通道麻醉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的效果及其对心肌损伤及血流动力学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3年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麻醉,观察组则进行快速通道麻醉。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心功能指标、心肌损伤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4周,两组患儿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 h、12 h及24 h,两组患儿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置封堵器即刻、术后即刻,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心率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通道麻醉可有效控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患儿心肌损伤,稳定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更有助于患儿的术后康复。
柯少凡王菲菲王海振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介入封堵术儿童
氯普鲁卡因与利多卡因骶管麻醉比较被引量:1
2003年
朱旭游卓玉林怡阙衍梅柯少凡张武华
关键词:普鲁卡因利多卡因骶管阻滞麻醉脊尾
快通道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临床评价
2014年
探讨快通道麻醉在心脏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选择心脏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麻醉方法,观察组采用快通道法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效果。观察组气管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快通道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可以缩短患者气管拔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ICU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
朱状辉柯少凡匡锋
关键词:快通道心脏麻醉心脏手术
3岁以下婴幼儿经胸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麻醉体会
2012年
对12例实施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婴幼儿采用以氯胺酮为主的基础麻醉及以小剂量舒芬太尼、咪达唑仑、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ECG、ART、CVP、SpO2、PETC02及体温、尿量、血气分析、电解质等。全组12例术中均出现血流动力学波动,其中10例出现在放置导引钢丝时,2例发生在出血时;10例出现心律失常: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室性早博9例;1例术中血糖为2.7mmol/L;围术期均未发现麻醉并发症,呼吸、循环等功能稳定。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手术采用以氯胺酮为主的基础麻醉及以舒芬太尼,咪达唑仑、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七氟烷为主的静吸复合麻醉安全有效;围术期在麻醉操作和监护上应充分考虑婴幼儿的病理生理及解剖上的特殊性;加强呼吸,循环功能监测;密切与外科医师的配合,维持婴幼儿病理生理稳定至关重要。
柯少凡王增春张贵灿
关键词:婴幼儿动脉导管未闭麻醉
盐酸氯普鲁卡因复合布比卡因在肛肠病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4年
为观察对比盐酸氯普鲁卡因复合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麻醉在肛肠病手术的效应,将120例肛肠病手术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为2%盐酸氯普鲁卡因与0.75%的布比卡因,对照组为1.5%盐酸利多卡因与0.75%布比卡因。固定麻醉医生行骶管穿刺,成功后注入盐酸氯普鲁卡因或盐酸利多卡因20ml(含肾上腺素1:20万);起效后注入0.75%布比卡因5ml。观察肛周针刺痛觉减退或肛门收缩开始减弱(起效)、肛门及肛周针刺完全无痛(疼痛消失)、肛门收缩完全无力(运动阻滞)、痛觉恢复、运动恢复的时间;痛觉恢复后5min的痛觉评分,肌松的满意评分以及循环呼吸的变化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以及过敏反应。结果:(1)试验组起效、疼痛消失、运动阻滞时间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痛觉恢复时间两组一致,运动恢复试验组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2)试验组肌松优于对照组(P<0.05);(3)痛觉恢复后5min的疼痛程度两组一致;(4)两组呼吸、循环变化无差异,所有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结果表明:盐酸氯普鲁卡因复合布比卡因骶管阻滞麻醉能很好的应用于肛肠病手术,较盐酸利多卡因复合布比卡因有起效快、效果好、运动恢复快、安全可控性强等优点。
朱旭游卓玉阙衍梅柯少凡张武华林怡
关键词:盐酸氯普鲁卡因肛肠病骶管阻滞麻醉
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氧化应激及肺损伤的影响研究
2022年
目的:探讨七氟醚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氧化应激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外科临床收治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麻醉,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七氟醚吸入。对两组不同时点的炎症因子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血气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复温至36℃时(T_(2))、体外循环(CPB)停机1 h(T_(3))、术毕(T_(4))及术后24 h(T_(5))时,研究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各项炎症因子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T_(1))、劈胸骨时(T_(2))、CPB后10 min(T_(3))、复温至36℃时(T_(4))、CPB停机1 h(T_(5))、术毕(T_(6))时,研究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和中心静脉压(CV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T_(1))、劈胸骨时(T_(2))、CPB后10 min(T_(3))时,研究组的心率(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阻断即刻(T_(1))、主动脉开放即刻(T_(2))、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_(3))、主动脉开放后6 h(T_(4))、主动脉开放后12 h(T_(5))时,研究组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高于对照组,丙二醛(MD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脉开放后30 min(T_(3))时,研究组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前两组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循环后2 h研究组的动脉氧分压(PaO_(2))指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能够有效抑制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体内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过程,保护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损伤。
王海振柯少凡贾佳刘洋
关键词:七氟醚心脏瓣膜置换术氧化应激肺损伤
异氟醚吸入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血糖和血脂影响的观察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异氟醚吸入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长时间麻醉(≥6h)对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 30例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醚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5例。异氟醚组以咪唑安定诱导,异氟醚吸入维持;异丙酚组以异丙酚靶控输注复合芬太尼连续输注。于麻醉诱导前、手术开始后第3、6h测定血糖、血脂以及术后2h测定血糖,术后24h测定血脂。结果异氟醚吸入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长时间麻醉,术中第3h和6h的血糖水平较术前均有明显升高(P<0.05),但相同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吸入组较静脉组有显著升高(P<0.05)。异氟醚吸入6h后,术中血脂水平较诱导前无明显改变,均在正常值范围之内。异丙酚连续靶控输注3、6h,其血脂水平达到临界高值,与同时间点的异氟醚组比较,均有显著升高,其血脂水平在术后24h恢复至诱导前水平。结论对于长时间麻醉,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术中高血糖反应的抑制作用较异氟醚吸入麻醉强。两种麻醉方法,手术6h后所有病例均未见低血糖。异氟醚吸入麻醉,手术应激对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异丙酚连续靶控输注6h后,可增加病人血中甘油三脂水平,并引起脂类代谢异常。
柯少凡刘风
关键词:异氟醚异丙酚芬太尼血脂血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