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楚宁宁

作品数:4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埋线
  • 3篇超声
  • 2篇埋线疗法
  • 2篇埋线治疗
  • 2篇颈椎
  • 2篇颈椎病
  • 2篇超声引导
  • 1篇得气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弹性
  • 1篇动脉弹性功能
  • 1篇动脉内
  • 1篇神经根
  • 1篇神经根型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患者
  • 1篇中膜
  • 1篇中膜厚度
  • 1篇埋藏疗法

机构

  • 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4篇楚宁宁
  • 3篇姜国芳
  • 3篇王余民
  • 3篇孙文善
  • 2篇马伊磊
  • 1篇周宁明
  • 1篇姚世发
  • 1篇王虹

传媒

  • 2篇中国针灸
  • 1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颈夹脊穴埋线层次与得气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4
2015年
目的:探讨埋线针感与埋线层次深度的关系,以提高埋线进针和线体植入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0例健康成年人,在超声影像下观察颈部夹脊穴的结构,并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埋线,采用二维成像方式观察颈部夹脊穴的解剖结构以及埋线时进针过程,应用高频超声采集颈部C5夹脊穴影像,测定从皮肤表面到达夹脊穴各层次结构的深度,同时应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对进针夹脊穴不同组织层次时患者的针感进行评分,并连续随访记录夹脊穴局部持续感觉时间。结果:超声引导下可以清晰显示颈部夹脊穴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层次,从表皮到达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多裂肌和椎弓的平均深度男性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进针过程中不同组织层次感觉明显不同,得气感在斜方肌层、头夹肌层、头半棘肌层、颈半棘肌和多裂肌层次均可出现,在肌筋膜胀痛感最为显著;按照常规进针深度约2.5cm,埋线针可达多裂肌层,埋线后局部针感持续平均时间为(72.0±10.2)h。结论:超声引导下颈部夹脊穴埋线层次清晰,可以实现进针和植入线体材料的可视化,明确得气与进针层次的关系,同时提高微创埋线治疗颈椎病植入层次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孙文善楚宁宁封燕婷王余民马伊磊姜国芳
关键词:埋线疗法超声引导夹脊穴得气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与血流最大剪切率及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
2014年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功能、血流最大剪切率(SR)及内-中膜厚度(IMT)的相关性。方法 4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65例2型糖尿患者分为病程≤5年组(A组)和病程>5年组(B组)。利用高频超声对所有观察对象的颈动脉进行测量,包括颈动脉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利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测量相关参数,包括血管舒张期内径(Dd)、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硬度指数(β)、顺应性(AC)。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A组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IMT、PSV、Dd、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A组和对照组比较,糖尿病B组颈动脉IMT增厚(P<0.01),Dd增宽(P<0.01),PSV、SR降低(P<0.01),Ep、β增高(P<0.01),AC降低(P<0.05)。Ep、β与IMT呈正相关(r=0.527、0.556,P<0.01),与SR呈负相关(r=-0.513、-0.537,P<0.01),AC与IMT呈负相关(r=-0.477,P<0.01),与SR呈正相关(r=4.58,P<0.01),IMT与SR呈负相关(r=-0.537,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弹性变化要早于IMT、SR改变,而低SR加速了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及动脉硬化的发展。
楚宁宁姚世发周宁明
关键词:2型糖尿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回声跟踪技术
超声定位下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根据超声影像下颈部多裂肌的解剖学特征和位置,观察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以颈痛为主诉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观察穴位局部横断面的层次结构特征,测定C_5、C_6夹脊穴处多裂肌横断面上下边缘距皮肤表面的深度以及多裂肌横断面内外边缘距脊柱棘突的水平距离,计算多裂肌的深度和位置。根据多裂肌位置测定结果,标记多裂肌体表投影位置,然后对C_5、C_6夹脊穴进行埋线治疗。观察埋线后7、14 d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各项评分[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程度(PPI)]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进行男性颈椎病患者多裂肌埋线时,深度应该控制在2.5~3.5 cm,距正中线的距离控制在1.0~3.0 cm;在进行女性颈椎病患者多裂肌埋线时,深度应该控制在2.0~2.5 cm,距正中线的距离应控制在0.8~2.8 cm。患者治疗后7、14 d的PRI、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14 d的PRI、VAS及PPI评分与治疗后7 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定位下PGLA埋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痛疗效确切,具有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持续时间长的优点。
孙文善楚宁宁王偲婧王余民姜国芳
关键词:埋线埋藏疗法超声定位
超声引导下埋线治疗颈椎病的有效层次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目的:探讨微创埋线治疗颈椎病疗效与埋线材料植入层次深度的关系。方法:选择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浅层埋线组(皮下)、中层埋线组(头半棘肌)和深层埋线组(多裂肌层)3组,每组30例,选择患侧C5、C6夹脊穴、大椎穴,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埋线治疗,分别将材料植入相应的组织层次,3组均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并进行麦-吉尔疼痛问卷(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程度(PPI))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定。结果:深层埋线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深层埋线组治疗后症状与功能评分较浅、中层埋线组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后深层、中层埋线组PRI、VAS和PP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深层、中层埋线组较浅层埋线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治疗后深层埋线组、中层埋线组N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深层埋线组治疗后较浅、中层埋线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结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埋线治疗时,不同深度的埋线其疗效有明显差异,深层埋线即在多裂肌层次埋线更有利于颈椎病治疗。
孙文善楚宁宁马伊磊王余民王虹姜国芳
关键词:颈椎病超声引导埋线疗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