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楼南泉

作品数:83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子电信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7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9篇激光
  • 16篇团簇
  • 13篇动力学
  • 11篇飞秒
  • 11篇分子束
  • 8篇英文
  • 8篇飞秒激光
  • 8篇分子
  • 7篇电离
  • 7篇荧光
  • 7篇质谱
  • 7篇
  • 7篇A+
  • 7篇传能
  • 6篇原子
  • 6篇激光诱导荧光
  • 6篇光诱导
  • 5篇质子
  • 5篇氢键
  • 5篇化学发光

机构

  • 8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大连海事大学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83篇楼南泉
  • 39篇何国钟
  • 32篇韩克利
  • 19篇王秀岩
  • 15篇李学初
  • 12篇徐大力
  • 12篇陈宏
  • 12篇张晓光
  • 10篇沈关林
  • 7篇王黎明
  • 7篇徐大东
  • 6篇王利
  • 6篇姜波
  • 6篇孙巨龙
  • 6篇尹淑慧
  • 6篇张宏
  • 5篇白吉玲
  • 5篇刘建勇
  • 5篇李海洋
  • 5篇刘向红

传媒

  • 42篇Chines...
  • 10篇物理化学学报
  • 8篇自然科学进展...
  • 7篇中国科学(B...
  • 3篇原子与分子物...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物理学进展
  • 1篇化学学报
  • 1篇天然气化工—...
  • 1篇Chines...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第七届全国化...
  • 1篇第九届全国原...
  • 1篇全国C[*v...

年份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6篇2003
  • 6篇2002
  • 1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10篇1998
  • 6篇1997
  • 6篇1996
  • 7篇1995
  • 4篇1994
  • 8篇1993
  • 1篇1992
  • 4篇1991
  • 3篇1990
  • 6篇1989
  • 1篇1986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飞秒荧光亏蚀光谱技术研究染料分子的IVR和能量弛豫过程
<正>我们采用飞秒分辨荧光亏蚀光谱技术,测量了在甲醇、乙醇、丙酮、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等不同溶液中Oxazine750和Rhodamine 700两种激光染料分子的荧光亏蚀谱图,拟合得到了这两种染料分子的分子内...
刘建勇范文慧韩克利徐大力楼南泉
文献传递
强激光场下化学反应的控制(英文)被引量:1
2002年
简要阐述了强激光场下的ac Stark效应 ,回顾、评论了近年来利用ac Stark效应控制化学反应的几个典型实验和理论模型 .利用一维量子波包模型 ,揭示了NO分子Rydberg态在不同光强下获得不同布居是由于强光场下产生的ac Stark能移引起的 .并展望了利用ac
孙志刚丛书林楼南泉
关键词:强激光场化学反应激发态一氧化氮
He(2^3S1),NE(^3P0,2)与NH3的传能动力学被引量:1
1995年
在分子束条件下利用化学发光技术研究了亚稳态惰性气体原子He(23S1)和Ne(3P0,2)与NH3碰撞的解离激发反应.He(23S1)与NH3的反应中观察到NH(A-X,c-a,c-b),NH+(B-X)和H*-Balmer发射.对NH(A-X,c-a)的谱图进行了拟合.分析NH(c-b)谱发现NH(c)倾向于生成具有f对称性的转动能级,NH3可能是经由一个NH2中间体分两步解离,这与121.6nm光解NH3时的倾向性正好相反.利用参比反应测得生成NH(A,c)的速度为k=1.0×10-11cm3·s-1.He(23S1)与NH3生成的NH(A,v’=1)的转动激发比v’=0时要高,根据含角动量守恒的相空间理论,其生成过程可能具有较大的解离半碰撞参数.Ne(3P0,2)与NH3反应只有NH(A-X,c-a)发射,NH(A,c)的振转布居可由简单相空间理论三体解离模式解释.
王黎明李学初陈宏沈关林楼南泉
关键词:
吡啶团簇的飞秒光电离和从头计算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用飞秒激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吡啶分子团簇在 4 0 0nm波长下的多光子光电离 ,实验观测到一系列的质子化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 .结果表明 ,质子转移也能发生在弱氢键结合的分子间 .通过分析离子峰宽和离子信号强度随气源压力的变化 ,得到质子化团簇离子来源于大团簇离子的碎裂 ,而非质子化团簇离子是中性团簇直接电离的结果 .从头计算结果表明 ,吡啶团簇是通过弱氢键C -H…N结合在一起的 。
张柏林牟晓兰王秀岩楼南泉
关键词:飞秒激光吡啶团簇氢键质子转移
用分子束和激光诱导荧光方法来研究Ba与p-C_6H_4INH_2、n-C_4H_9I、C_6H_5Br、m-C_6H_4BrCH_3、n-C_4H_9Br的反应
1991年
本文利用激光诱导荧光和分子束技术,研究了反应Ba+p-C_6H_4INH_2、n-C_4H_9I、C_6H_5Br、m-C_6H_4BrCH_3,n-C_4H_9Br,得到了这些反应的产物BaBr、BaI的振动布居及相对反应截面.结果表明:胺基的存在使苯环上卤素原子的活性增强,而甲基的存在使苯环上卤素原子的活性减弱。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定性的解释.
韩克利何国钟楼南泉
关键词:卤代苯卤代烷分子束
邻氯代甲苯光解过程中氢原子的迁移
1998年
利用从头计算法计算了邻氯代甲苯在光解过程中氢的迁移问题 ,为了解释实验结果 ,提出了一个新的机理 .即氢原子的迁移发生在氯原子从苯环上消去之前而并不是在此之后 ,计算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这一机理 .
邓伟侨詹际平韩克利何国钟楼南泉
关键词:光解迁移氢原子
飞秒时间分辨质谱方法研究CF_3I光电离动力学被引量:3
2003年
利用飞秒双色泵浦 探测 (pump probe)飞行时间质谱方法研究了CF3 I分子多光子电离动力学 ,所用泵浦光及探测光的中心波长分别为 2 6 5和 398nm .获得了母分子离子CF3 I+ 信号及其碎片离子CF3 + 和I+ 信号的寿命衰减常数分别为 (96± 7)、(198± 13)和 (16 7± 6 )fs.这些离子产生的多光子通道机理不同 :CF3 I来自 (1+2′)跃迁 ,单光子泵浦光与CF3 IA带共振 ;驭光子泵浦光激发CF3 I分子到 5 pπ7sδ(2 Π1/ 2 )里德伯态 ,单光子探测光电离产生的母分子离子解离产生CF3 + ;I+ 来自 (2 +2′)和 (1+1′ +2′)
尹淑慧刘红平张建阳姜波王利沙国河楼南泉
关键词:光电离动力学泵浦-探测
飞秒荧光亏蚀光谱技术研究液相体系取向弛豫被引量:1
2003年
Femtoseco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depletion spectroscopy was used in the study of the orientation relaxation of Rhodamine 700(LD700) and Oxazine 750(OX750) in DMSO. The anisotropy functions of the dye molecule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fluorescence depletion spectra, as the polarization of probe pulse is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ransition dipole moment of the pump and the probe of LD700 and OX750 are parallel. The time constants of the orientation relaxation of these dye molecules in DMSO are 1.8 and 1.9 ps for LD700 and OX750, respectively.
刘建勇范文慧韩克利徐大力楼南泉
关键词:激光染料
强场下基态波包的变形及其控制
1998年
利用含时波包法研究了强飞秒脉冲作用下H-2基态波包的变形及其控制。发现正调频激光脉冲能够减小这种变形,增大电子激发态的粒子数,而负调频脉冲将会引起更大的基态波包形变,产生更大的振动激发。
张宏韩克利楼南泉
激光激励的Ca(~1P_1)与氯代甲烷系列化合物的反应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在束-气条件下,利用激光激励化学发光技术,研究了p-轨道电子云空间取向的Ca(~1P_1)与氯代甲烷系列化合物的反应.实验结果表明,Ca(~1P_1)+CH_3Cl的反应具有比较明显的取向效应:当激发态钙原子的p-轨道电子云垂直于钙束运动方向时,CaCl(A^2Ⅱ)及CaCl(B^2∑^+)两通道的反应几率较平行于钙束取向时都有所增加,其中以CaCl(A^2Ⅱ)通道的增加最为显著.随着取代氯原子数目的增多,这一取向效应迅速降低.我们用轨道跟随模型及电子跳跃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另外,本文还获得了Ca(~1P_1)与氯代甲烷反应的绝对化学发光截面及产物分支比.
杨文胜丁国文徐大力孙维忠顾月姝何国钟楼南泉
关键词:化学发光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