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丽青
- 作品数:10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卫生厅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山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类胰蛋白酶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观察类胰蛋白酶对肝星状细胞(HSC)增殖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类胰蛋白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HSC,经系列浓度类胰蛋白酶作用后,分组进行如下实验:用噻唑兰比色法(MTT)检测HSC的增殖;用RT-PCR法检测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结果肥大细胞(MC)类胰蛋白酶(1~100ng/ml)能够促进HSC增殖及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此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可直接作用于HSC,参与肝纤维化过程。
- 毕丽青赵龙凤郝彦琴李红
- 关键词:类胰蛋白酶肝星状细胞肥大细胞
- 社区健康教育对城乡接合部居民慢性病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研究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在健康教育前后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危害的知晓情况,为社区常见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性意见。[方法]通过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对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进行健康宣教,并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比较社区居民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高血压危险因素及危害的知晓率。[结果]健康教育后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危害的知晓率与教育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乡接合部社区居民对常见慢性病危险因素及危害认识不足,加强健康教育和早期健康干预是防治社区居民慢性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方式。
- 杨惠兰毕丽青
- 关键词:城乡接合部社区护理健康教育慢性病
- 受试者获益分析的三重视角被引量:1
- 2023年
- 受试者获益作为医学伦理审查的重要内容,应从受试者获益与医学研究的关系、获益与权益的辨析以及获益与风险的平衡三重视角加以分析。受试者获益的本质是受试者身体和心理层面的健康受益,而非其他各种形式的利益,医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伦理性是受试者获益的根本前提。与作为受试者基本权利和利益的权益不同,受试者获益是非基本的、在原有身心状况基础上不确定的增量性健康利益。此外,受试者获益是基于风险评估的获益,与受试者获益相对应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伤害”,它与违背医学伦理准则的“伤害”具有本质的区别。
- 周斌毕丽青
- 关键词:权益伦理性
- 以山西某医院十年传染病流行特征论分级诊疗模式下传染病防治的新需求被引量:8
- 2018年
-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全球不断面临新型致命传染病的威胁,旧的传染病又可能死灰复燃,传染病的防治任重而道远。预防传染病传播、救治传染病患者是医疗系统承担的重要任务。针对传染病方面的医疗资源及传染病专业人员配置对传染病防治至关重要。但是,目前我国传染患者筛查、诊治相对集中在大型医院,严重影响了传染病防治的整体水平^([1])。
- 毕丽青王翠玲郝彦琴
- 关键词:传染病防治报告病例
- 可溶性PD-1循环水平和PD-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以及HBV感染相关性肝癌的关联研究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可溶性sPD-1循环水平和PD-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以及HBV感染相关性肝癌的关联。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病科在院237例慢性HBV感染病例和138例HBV感染相关性肝癌病例作为病例组,随机选取该医院体检中心250例常规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浆sPD-1水平,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分别以sPD-1水平和PD-1基因多态性为自变量,分别以HBV感染以及HBV感染相关性肝癌为因变量,调整年龄、性别、饮酒、吸烟、ALT和AST水平后,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PD-1水平和PD-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以及HBV感染相关肝癌的关联。结果:237例慢性HBV感染、138例HBV感染相关性肝癌病例组和250例对照组研究对象的年龄分别为(49.1±10.8)、(51.9±12.7)和(50.7±11.9)岁。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随着sPD-1水平每升高1 pg/ml,HBV感染和HBV感染相关肝癌的发生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92(1.68~2.19)、2.02(1.69~2.40);对于rs2227981,与CC基因型相比,TT基因型感染HBV、罹患HBV感染相关肝癌的风险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45(0.22~0.91)、0.35(0.14~0.91);对于rs2227982,与CC基因型相比,CT、TT基因型感染HBV[OR(95%CI)值分别为0.72(0.53~0.97)、0.57(0.35~0.93)]和罹患HBV感染相关肝癌风险均较低[OR(95%CI)值分别为0.64(0.45~0.92)、0.52(0.29~0.93)]。结论:血浆sPD-1水平、PD-1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以及HBV感染相关性肝癌均有关联。
- 马源郝彦琴毕丽青
- 关键词:单核苷酸肝癌
- 罗格列酮对类胰蛋白酶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Ⅰ型胶原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类胰蛋白酶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SC)Ⅰ型胶原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罗格列酮抑制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大鼠HSC-T6进行体外培养,取对数生长期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10、100 ng/ml类胰蛋白酶组,10 ng/ml类胰蛋白酶+(5、10、20μmol/L)罗格列酮组。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SCⅠ型胶原及PPARγ的表达。结果类胰蛋白酶可以诱导大鼠HSCⅠ型胶原表达并使HSC PPARγ表达减少(P<0.05),罗格列酮可以不同程度抑制类胰蛋白酶的上述效应,且各组Ⅰ型胶原的表达水平均低于10 ng/ml类胰蛋白酶组(P<0.05),各组PPARγ的表达水平均高于10 ng/ml类胰蛋白酶组(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够上调PPARγ表达并抑制类胰蛋白酶诱导的HSCⅠ型胶原的表达,抑制肝纤维化的发生。
- 毕丽青郝彦琴王翠玲赵龙凤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
- 类胰蛋白酶对大鼠肝星状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 目的:分离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并进行体外培养,研究类胰蛋白酶对HSC的影响,探讨类胰蛋白酶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大鼠HSC,经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和荧光显微镜下鉴定...
- 毕丽青
- 关键词:类胰蛋白酶肝星状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细胞形态学免疫细胞化学
- 文献传递
- 2007至2016年山西省41527例法定传染病病例调查分析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分析山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近十年法定传染病病例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山西省某三甲综合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1 527例法定传染病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流行特征,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传播途径等特征。结果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6种,其中乙类传染病18种(36 828例,88.68%)、丙类传染病4种(3 076例,7.41%)、其他法定管理和重点监测传染病4种(1 623例,3.91%)。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型肝炎总例数26 162例(63.00%),10年内年报告数均居第1位;男、女性别比为1.31:1。传染病位居前五位者男女顺位一致,来源地主要以本省常住居民为主。职业分布中,农民相对较多(11 239例,27.06%);从传染病传播途径方面来看,少年儿童组以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为主,其他组均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为主。结论该院传染病病例相对集中,应根据传染病流行情况加强青少年儿童组呼吸道传染病、手足口病的监测,对成人重点加强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的监测和防控。
- 郝彦琴毕丽青王翠玲
- 关键词:传染病流行病学
- 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管理模式在肿瘤病例报告管理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管理模式在肿瘤病例报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成病例报告的6318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奇偶数将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5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管理病例报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管理模式管理病例报告。比较两组病例报告准确率、完整率、迟报率、漏报率、医护人员满意度、医护人员核心技能水平、医院肿瘤病例报告管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肿瘤病例报告准确率及完整率高于对照组,迟报率和漏报率低于对照组,管理方法、定期培训、工作效率、管理流程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临床技能与医疗服务能力、沟通技能、团队合作能力、病例信息报告与管理能力、疾病预防与健康促进能力得分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医院肿瘤病例报告管理质量得分高于干预前及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将基于症状动态模型理论的管理模式用于肿瘤病例报告管理,有利于提高病例报告准确率、完整率,降低迟报率和漏报率,提高医护人员满意度、核心技能和医院肿瘤病例报告管理水平。
- 赵锦萍毕丽青刘洽
- 关键词:报告管理质量管理
- 山西某医院2008-2010年7335例肿瘤病例调查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分析山西某医院恶性肿瘤(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的发病情况,为该院乃至山西地区恶性肿瘤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该院肿瘤报告系统为资料来源,共收集2008-2010年恶性肿瘤报告病例7 335例,运用Excel及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该院前10位恶性肿瘤占3年来恶性肿瘤总例数的75.94%,排序依次为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中枢神经系统良、恶性肿瘤、胃恶性肿瘤、肠恶性肿瘤、肝恶性肿瘤、乳腺恶性肿瘤、膀胱恶性肿瘤、淋巴、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肾恶性肿瘤及甲状腺恶性肿瘤;呼吸系统恶性肿瘤位居男性恶性肿瘤第一位,占男性组恶性肿瘤的19.49%;生殖系统及乳房恶性肿瘤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第一位,占女性恶性肿瘤的24.73%。结论该院高发恶性肿瘤比较集中,尤以男性呼吸系统恶性肿瘤及女性乳腺、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为甚。针对癌症可防的特点,应着手社区工作,做好癌症的三级预防。
- 毕丽青王翠玲
- 关键词:恶性肿瘤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