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毛志宏

作品数:10 被引量:396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次生
  • 6篇次生林
  • 4篇植物
  • 3篇多样性
  • 3篇植物多样性
  • 2篇树种
  • 2篇群落
  • 2篇物种
  • 2篇物种组成
  • 2篇落叶松
  • 2篇落叶松人工
  • 1篇对植
  • 1篇灾害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色木槭
  • 1篇天然次生林
  • 1篇群落类型
  • 1篇人工林
  • 1篇种群

机构

  • 10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大连大学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沈阳市林业局

作者

  • 10篇毛志宏
  • 9篇朱教君
  • 5篇刘足根
  • 3篇谭辉
  • 2篇王贺新
  • 1篇胡理乐
  • 1篇袁小兰
  • 1篇曹波
  • 1篇李秀芬
  • 1篇王庆礼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辽宁工程技术...
  • 1篇中国生态学会...

年份

  • 2篇2007
  • 7篇2006
  • 1篇2005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间伐对落叶松人工林内草本植物多样性及其组成的影响被引量:72
2006年
通过对落叶松人工林间伐林分和未间伐林分林下草本植物的调查以及林下光照条件的测定,分析间伐对林下草本植物多样性、组成的影响及其与光照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除均匀度指数在春、秋季表现不同外,间伐林分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高于未间伐林分,说明间伐后草本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依据草本物种在间伐前后出现与否和密度变化情况将其划分为正反应种(间伐后密度明显增加和间伐后新出现的种)、中性反应种(间伐后密度变化不明显或没有变化的种)和负反应种(间伐后密度明显减小和间伐后消失的种),间伐后出现大量新的草本种类,同时在间伐和未间伐林分的共有种中有许多表现为负反应种。在间伐林分中,间伐行和未间伐行的共有种春季有11个、秋季有10个,分别占间伐林分草本总种数的17.74%和15.15%,表明各行草本植物组成差异较大;各指数均呈现了从间伐行到未间伐行逐渐减小的趋势。主要的正反应种、中性反应种和负反应种均表现出与光照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这种相关性与间伐和非间伐林分之间各草本物种与光照的相关性基本一致。
毛志宏朱教君刘足根谭辉曹波
关键词:间伐光照草本多样性
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被引量:43
2007年
用“径级大小替代年龄大小”和“空间差异替代时间变化”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辽东山区4种主要群落(柞木林、硬阔林、杨桦林和杂木林)主要树种种群的结构和分布格局,以及应用方差/均值比的t值检验法、聚块性和扩散型指数分析其格局状况,并用聚集强度指数负二项参数K值度量了它们的聚集程度.结果表明:①蒙古栎、水曲柳、核桃楸、枫桦和山杨龄级存在明显的低龄缺损,为间歇型种群,其中蒙古栎、水曲柳和核桃楸属于增长型种群,枫桦和山杨属衰退型种群,色木槭、紫椴和春榆种群年龄结构呈不规则的倒J型种群结构,龄级完整,属于稳定型增长种群;②这些主要树种种群中,除了杨桦林群落中枫桦和山杨格局呈随机分布外,其他种群的格局都趋于聚集分布;③各主要树种种群等级分布格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种群在幼苗和幼树阶段为聚集分布,而在中树和大树阶段为随机或均匀分布,且各主要树种种群从幼苗到大树格局聚集强度逐渐降低,种群呈扩散趋势;④辽东山区次生林主要树种种群结构和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和所处环境作用的结果.
刘足根朱教君袁小兰王贺新毛志宏
关键词:次生林种群结构
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物种组成及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5
2007年
对4种主要次生林类型的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多样性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2个生长季的调查,共采集植物378种,分别隶属于78科、215属;2005年设置的37块样地中,共包括植物物种183种,分别隶属于58科、123属,其中乔木34种、灌木33种、草本116种;除主要乔木树种(如蒙古栎、枫桦、胡桃楸、水曲柳和花曲柳)外,常见的植物有色木槭、假色槭、毛脉卫矛、山楂叶悬钩子、荨麻叶龙头草、白花碎米荠、宽叶苔草、粗茎鳞毛蕨和掌叶铁线蕨等;2)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生态系统现有植物群落而言,物种数占植物物种总数80%的最小取样面积为251m^2,即约为16m×16m;物种数占植物物种总数90%的最小取样面积为423m^2,即约为20m×20m;3)仅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来看,该地区次生林生态系统总体植物多样性水平较高,指数值为3.200~3.600,特别是杂木林高达3.567;但就各层次多样性而言,不同次生林类型差异较大,在多数次生林类型中乔木层多样性水平不高,且均小于灌、草层多样性。
毛志宏朱教君谭辉
关键词:次生林物种组成多样性
不同人为干扰梯度对辽东山区次生林结构与植物多样性影响
<正>次生林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主体,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次生林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是其各种效益发挥的基础。然而,次生林多样性的现状是在不断的人为和自然干扰中逐渐形成的,特别是人为干扰的作用,甚至可以...
朱教君毛志宏
关键词:次生林植物多样性
文献传递
干扰对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30
2006年
依据林分距离居民区和一、二级道路的远近以及郁闭度与受害乔木株数百分比,将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各划分为低度干扰、中度干扰和高度干扰3个水平.在此基础上,调查分析了干扰对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初步探讨了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次生林类型的前提下,受中度水平人为干扰的次生林总体多样性高于其它两个水平,从低水平干扰到高水平干扰的Simpson指数分别为0·95、0·96和0·92,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3·60、3·77和3·36;乔木层多样性有随干扰水平提高而增加的趋势,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变化趋势与总体多样性相似;各次生林类型总体多样性随干扰水平的变化存在差异,且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多样性变化在各次生林类型中未呈一致的趋势,其中灌木层和草本层受干扰影响较大;自然(雪/风)干扰发生近3年后,受到不同程度影响的桦木林总体多样性差异不大,Simpson指数分别为0·91、0·91和0·92,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2·30、2·93和2·89;随着干扰水平提高,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呈增加趋势,草本层多样性则变化不大.
毛志宏朱教君谭辉
关键词:次生林植物多样性
次生林雪风害干扰与树种及林型的关系被引量:39
2006年
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清原森林生态试验站的次生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树种、林型之间遭受雪风害时的差异.结果表明:①不同树种受雪风危害在数量上有所差异,以枫桦受害最重,假色槭最轻;不同树种折断受害类型和被压弯受害类型的百分比差异显著.②雪风灾害对林木的破坏与树木的大小有关,其中粗大林木(即冠幅较大)易受折断的危害;而低矮、小径级的林木更趋向于被压弯.③不同林型遭受灾害的程度不同,以枫桦为优势种的林型与以假色槭为优势种的林型其受灾总量百分比之间差异显著.
李秀芬朱教君王庆礼刘足根毛志宏
关键词:林型
不同干扰条件对辽东山区次生林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毛志宏
关键词:次生林植物多样性
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及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72
2006年
在介绍了干扰的概念及其性质和干扰对物种多样性影响的有关假说基础上,以森林干扰为主要对象,探讨了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组成的影响,并从干扰类型、干扰强度和干扰频率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干扰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另外,还分析了重要的小尺度干扰——林隙在该方面的影响。分析总结出干扰对植物群落的影响差异主要与干扰特征、植物群落特征及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和受干扰地点的资源条件有关。最后,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在该方面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提出一些建议,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毛志宏朱教君
关键词: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
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的数量分类被引量:47
2005年
结合DCA排序和TW IN SPAN分类结果,将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划分为5个群落类型:花曲柳林、蒙古栎林、阔叶混交林、水曲柳林、胡桃楸林。DCA排序与TW IN SPAN分类产生了较一致的分类结果。DCA第一轴代表的环境意义为坡向。花曲柳林多分布于阳坡的中坡及中上坡,蒙古栎林多分布在中上坡。花曲柳与蒙古栎常混生在一起,随着坡位上升,花曲柳优势度下降,而蒙古栎优势度增加。阔叶混交林多位于阴坡,乔木层没有稳定和绝对优势种,多以假色槭、风桦、色木槭为优势种,但假色槭分布于乔木层第2亚层。水曲柳林多分布在中下坡。胡桃楸分布在山下部,喜潮湿生境。色木槭在辽东山区分布广泛,重要值较高,且更新良好,很可能是群落演替顶级物种。辽东山区天然次生林林下藤本植株数量多,以五味子、软枣猕猴桃、狗枣猕猴桃为主。
胡理乐毛志宏朱教君刘足根陈广华张立君
关键词:次生林TWINSPAN分类DCA排序群落类型色木槭
落叶松人工林开阔度的主要环境效应被引量:4
2006年
在2004年秋季,用全天照片法测定了辽东山区落叶松人工林4个不同间伐强度的开阔度,并用温湿度自动监测仪观测了4种开阔度不同高度和林外1m处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结果表明:(1)林内外温湿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林外的温湿度日变化均比林内大;(2)开阔度小的林分温度随高度的降低而减少,开阔度大的林分则呈脉动性变化,4种不同开阔度的相对湿度均自高向低逐渐增加;(3)开阔度小的林分温度最大值出现在14m,开阔度大的温度最大值出现在1m,林内相对湿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出现在14m。
刘足根朱教君王贺新毛志宏
关键词:落叶松人工林温湿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