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欣燕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珠芽
  • 2篇鳞茎
  • 1篇叶幕
  • 1篇叶幕结构
  • 1篇滞尘
  • 1篇滞尘能力
  • 1篇杀菌
  • 1篇杀菌研究
  • 1篇特性分析
  • 1篇转录
  • 1篇转录组
  • 1篇转录组测序
  • 1篇蓝花楹
  • 1篇虎眼万年青
  • 1篇发育机制
  • 1篇高通量
  • 1篇高通量测序
  • 1篇测序
  • 1篇次生代谢

机构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江欣燕
  • 3篇姜福星
  • 2篇魏丕伟
  • 2篇陈其兵
  • 1篇杨丽娟

传媒

  • 2篇分子植物育种
  • 1篇农业科技与信...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虎眼万年青鳞茎转录组特性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虎眼万年青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鳞茎是其主要的药用和繁殖器官,然而虎眼万年青鳞茎的分子生物学信息严重缺乏成为制约其研究生产的瓶颈。为获得虎眼万年青鳞茎的转录组信息,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虎眼万年青鳞茎进行测序分析。采用His4000测序平台共获得8.2 G原始数据,经过整理分析后,获得7.6 G有效数据和121 223条Unigene;经过与NR、GO、COG及KEGG等数据库进行比较分析后,56 374条Unigene获得NR数据库的注释,39 263条Unigene获得GO数据库的注释,12 388条Unigene获得COG功能注释,5 405条Unigene参与了新陈代谢途径,2 477条Unigene参与了次生代谢途径,166条Unigene参与了萜类的合成,195条Unigene参与了生物碱的合成,295条Unigene作为转录因子参与新陈代谢过程调控。研究结果为采用生物技术手段提高虎眼万年青的药用成分的含量及改善其园艺性状提供了分子数据。
姜福星江欣燕吴生杨丽娟李文骥陈其兵
关键词:虎眼万年青鳞茎转录组测序特性分析
白花虎眼万年青高通量测序及转录组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白花虎眼万年青(Ornithogalum thyroides)是百合科虎眼万年青属的多年生球根花卉,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可通过叶片产生珠芽和叶基部形成鳞茎的方式实现高效再生,但是其代谢途径和器官发育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其主要的三个营养器官(叶片、产生于叶片表面的珠芽和产生于叶片基部的鳞茎)为材料,构建转录组文库并进行Illumina Hi Seq 2000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共获得白花虎眼万年青转录组的原始数据13.5G,经过数据过滤后得到有效数据11.3Gb,经过序列拼接共获得262,332条unigene。KEGG pathways分析表明,其具有新陈代谢通路1,698条,次生代谢物质合成通路730条,共有14,459条Unigene注释到次生代谢合成途径;不但包括单萜、倍半萜和三萜皂苷等已知的药用活性成分通路,而且含有吲哚类生物碱、异喹啉生物碱、葡萄糖异硫氰酸盐、黄酮和黄酮醇、甜菜素、咖啡因、植物类昆虫激素、亚油酸、牛磺酸和亚磺酸等重要的生理生化通路。多数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关键酶的表达主要发生于鳞茎和珠芽中,叶片中最少。研究还发现,叶片表面产生珠芽过程中有2,397条Unigene上调,1,593条Unigene下调;叶片基部形成鳞茎过程中有4,087条Unigene上调,2,969条Unigene下调。研究表明,叶片产生珠芽过程中,EMB基因、TATA结合蛋白、BTB/POZ锚蛋白重复序列、TOR调控蛋白、FKBP蛋白等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地变化;叶片形成珠芽的过程中,染色体重组复合体、圆叶蛋白、PPR蛋白、EMB基因、细胞色素P450等基因表达发生了显著地变化;上述基因可能参与了珠芽和鳞茎等器官的发生。本研究首次获得了白花虎眼万年青的转录组数据,研究了其次生代谢途径及表达规律,并分析了从叶片到珠芽和鳞茎形成过程中差异表达基因。研究结果为白花虎眼万年青功能基因及相关候选基因的发掘提供了基础�
姜福星魏丕伟江欣燕廖宇嘉
关键词:次生代谢
白花虎眼万年青叶上珠芽的转录组分析被引量:16
2017年
白花虎眼万年青可在离体条件下以叶片表面上产生多个珠芽方式实现高效再生,"叶上生根,落地成苗",为解决植物困难再生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但是其形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其叶片及其表面产生的珠芽为研究材料,进行Illumina Hi Seq 2000测序分析。共获得原始数据9.13 G,经过数据过滤后得到有效数据7.67 G,及178 385条Unigene。研究表明,叶片产生珠芽过程中有2 397条Unigene上调,1 593条Unigene下调;EMB基因、TATA结合蛋白、BTB/POZ锚蛋白重复序列、TOR调控蛋白、FKBP蛋白等基因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地变化,可能参与了珠芽的形成。本研究首次获得了白花虎眼万年青叶上珠芽的转录组数据,分析了叶片中可能参与形成珠芽的重要功能基因,为探讨叶上珠芽发育的分子机制及进行重要功能基因的挖掘提供了分子数据。
姜福星魏丕伟吴生江欣燕施敬恬陈其兵
关键词:发育机制
蓝花楹叶幕结构特征及其滞尘与杀菌研究
本研究分别采用干洗法、改良后的自然沉降法以及实地调查法,对成都、自贡、遂宁、夹江、仁寿等地不同规格的蓝花楹进行植物学调查、试验、分析,重点对成都日月大道的蓝花楹、天竺桂、构树、大叶榕、红花檵木叶片进行了滞尘情况与细菌培养...
江欣燕
关键词:蓝花楹叶幕结构滞尘能力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