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静
- 作品数:69 被引量:530H指数:15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我国东部梅雨雨区的年际和年代际的变化分析被引量:21
- 2004年
- 从气候学的角度,利用1961-2000年梅雨期我国东部180站的逐日降水资料生成了历年的梅雨期雨区,采用累积距平、滑动平均值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梅雨期雨区边界和面积指数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以及雨区边界在地域上的差异及其梅雨量与边界和面积指数的关系.结果表明:近40年来雨区边界的平均位置为:28.3°N~32.0°N,呈准水平的带状分布.雨区边界40年来经历了一个振荡期即20世纪60年代~70年代末期雨区逐渐北进;8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雨区逐渐南撤,从地域上可将雨区分为西部和东部两个部分而且二者都存在主要周期为6年.雨区面积指数从变化趋势近40年来也只经历了一个振荡过程:60年代初期~80年代初期为雨区面积指数的下降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末期为雨区面积指数的上升期,其主要周期为4年.在年际(6年)变化时间尺度上,梅雨量的变化落后面积指数的变化1~2年,雨区面积的变化落后于西部和东部雨区边界变化约1~1.5年;在年代际(16年)变化的时间尺度上雨区面积与雨区边界的变化趋势几乎相反,梅雨量则表现出比雨区面积和边界变化更长的周期.总的来说,近40年雨区边界和面积指数受10年以下的周期影响较大.不论雨区边界还是雨区面积指数在80年代初期都为其突变期.
- 徐卫国江静
- 关键词:年际变化年代际变化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海洋表面的降温作用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 海洋混合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贡献,热带气旋由于其极强的风速,引起海洋上层的强烈混合,因而热带气旋过后可以引起大范围洋面温度下降。为了定量给出热带气旋对海洋影响的程度,本文利用1998-2007年的热带测雨卫星(TRM...
- 江静
- 关键词:热带气旋大气环流
- 文献传递
- 中国北方地区1961~2000年干旱半干旱化趋势被引量:49
- 2005年
- 本文基于中国551站1961~2000年的逐日降水资料,对不同季节和全年降水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方地区除东北外近40a来气候呈现干旱化趋势,尤其是河套地区标志线明显东移,半干旱区逐年东移;年的干旱化主要发生在河套地区,各季的干旱化分布不尽相同,有强有弱,有早有迟,但多是以河套地区为主,四季均表现为干旱化.
- 梁泽学江静
- 关键词:半干旱区
- 江淮梅雨与西太平洋热带气旋的关系被引量:2
- 2011年
- 每年初夏长江流域雨期的连续阴雨称为梅雨,西太平洋上靠近热带地区的强气旋称为热带气旋(我国习惯称为台风),这2种天气现象都属于大尺度范围内大气环流引发的.本文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1946~2000年55 a间2个气候系统的相互关系,并计算2个系统指数的相关系数.结果表明:梅雨与台风呈负相关关系,即当年如果梅雨偏多,梅雨期偏长,则台风偏少.反之,台风次数多的年份,梅雨量较小,梅雨期短.春季或梅雨前台风次数较多的年份,入梅时间会晚一些,梅雨量少,梅雨期短;梅雨量较多的年份出梅后的台风较少,尤其是秋季台风明显减少.
- 李鲸江静张云谨
- 关键词:梅雨热带气旋相关系数
- 江淮梅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被引量:8
- 2009年
- 本文对1949-2005年江淮梅雨与西北太平洋台风的关系及原因进行研究,指出梅雨降水量与全年、台风季的台风频数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分别达到-0.45-、0.39,并且有比较一致的反相位年际、年代际变化.季风槽向东延伸位置的不同,副高强度和位置的变化是导致两者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以及台风路径、趋势差异的主要原因.梅雨异常年份的台风特征有着显著差别:多梅雨年份台风不活跃,路径以西北行为主,有较多的台风影响台湾南部和中国东南沿海,少梅雨年份则台风较活跃,以西行和转向路径为主,较多影响中国东部沿海,并且少梅雨年份有约两倍数量的台风登陆我国.
- 赵润华江静
- 关键词:台风梅雨季风槽副热带高压
- 影响山东热带气旋的频数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
- 利用1949-2007年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对59年来影响山东热带气旋(TC)的频数与太平洋海温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厄尔尼诺年,影响山东的TC频数较常年明显偏少.厄尔尼诺次年TC频数较常年稍有增加;拉尼娜当年影响...
- 高晓梅江静袁俊鹏杨静钱其峰马守强
- 关键词:热带气旋频数太平洋海温
- 文献传递
-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使用1960-2015年6-10月上海台风研究所(CMA-STI)整编的热带气旋最佳路径数据集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借助相关性分析、典型相关分析、耦合场分离方法等统计学方法研究了热带气旋对东亚大气环流的影响。主要结论如下:热带气旋活动增强使得对流层高层温度增加,低层温度降低;对位势高度场的影响主要是使得位势高度降低,最大的影响区在500 hPa;分析东亚大气环流与热带气旋之间的耦合相互作用发现,大气环流和热带气旋相互反馈作用较强的区域往往也是热带气旋对大气环流独立影响较强的区域。两者相互耦合影响部分的解释方差(4%~7%)明显小于单方面由热带气旋引起的大气环流变化部分的解释方差(12%~18%)。
- 加孜拉·索力提肯江静
- 关键词:大气环流热带气旋
- 中国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以及中低纬大气低频振荡对其的影响被引量:26
- 2013年
- 根据中国气象局提供的1979 1980—2009 2010的31个冬季中国553个台站的逐日日平均气温资料和中国冬季持续性低温发生的特点,提出了单站持续性低温事件和区域持续性低温事件的客观定义,并利用EOF分析、谱分析、滤波和合成分析等统计方法,描述和统计了我国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的低频特征以及中低纬大气低频振荡在持续性低温事件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低纬度地区,赤道印度洋的热带对流活动通过经向垂直环流影响了持续性低温事件。另外,在中纬度地区,北太平洋中部低频反气旋的增强为低温事件的持续性做出了贡献;西伯利亚地区低频高压的加强提供了不断的冷空气;贝加尔湖-巴尔喀什湖低频横槽的加深与维持,有利于冷空气从偏西路径侵入中国。因此,中国冬季持续性低温事件是中低纬大气低频振荡共同作用的结果。
- 朱毓颖江静
- 关键词:气候学大气低频振荡
- 东亚海陆热力差对中国夏季降水的影响
- 海陆热力差是通过环流影响我国夏季降水的。强海陆热力差年Hadley环流偏北减弱,季风环流偏北增强,因此从南方来的水汽直达华北;副高偏北减弱,使副高南侧水汽输送减少;500hPa环流呈“-+-” 型,使高纬冷空气不能南下很...
- 钱奇峰江静
- 关键词:季风环流副高急流水汽通量夏季降水
- 文献传递
- 热带环流演变与南海季风爆发被引量:5
- 2001年
- 利用 1 95 8~ 1 997年的 NCEP/ NCAR再分析资料 ,分析了南、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气候特征 ,并讨论了南海夏季风爆发与大尺度环流的关系。研究发现阿拉伯海经向环流管的上升气流和南半球纬向环流管的上升气流在 5月份同时到达南海 ,经向环流管低层的偏西风和纬向环流管低层的偏南风共同组成西南风 ,于是 5月份西南季风在南海地区首先爆发。此外 ,由于青藏高原地形及各经度海陆分布的影响 ,造成太阳辐射加热不均 ,是热带夏季风爆发的直接原因 。
- 江静钱永甫
- 关键词:季风爆发热带环流海陆分布太阳辐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