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汤呈宣

作品数:136 被引量:444H指数:12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瑞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温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会议论文
  • 6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57篇骨折
  • 31篇腰椎
  • 25篇椎体
  • 22篇成形术
  • 21篇内固定
  • 21篇骨质
  • 21篇骨质疏松
  • 21篇关节
  • 20篇手术
  • 20篇脊柱
  • 19篇疗效
  • 17篇椎弓
  • 17篇椎弓根
  • 16篇胸椎
  • 15篇胸腰椎
  • 15篇椎骨
  • 15篇螺钉
  • 13篇脱位
  • 13篇脊柱骨
  • 13篇脊柱骨折

机构

  • 115篇温州医学院附...
  • 15篇温州医科大学
  • 8篇温州医学院
  • 3篇上海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上海市应用数...

作者

  • 136篇汤呈宣
  • 53篇戴鸣海
  • 51篇杨国敬
  • 50篇何少奇
  • 47篇彭茂秀
  • 34篇刘良乐
  • 31篇张力成
  • 30篇林利兴
  • 29篇唐小君
  • 22篇黄益奖
  • 17篇蔡春元
  • 11篇王伟良
  • 10篇刘敏
  • 10篇李永奖
  • 8篇董伊隆
  • 8篇林光锚
  • 8篇林瑞新
  • 6篇李琪
  • 5篇姜刚毅
  • 4篇郑进佑

传媒

  • 11篇中国骨伤
  • 7篇临床骨科杂志
  • 7篇2016年浙...
  • 5篇中医正骨
  • 4篇浙江中西医结...
  • 3篇医用生物力学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3篇2015年浙...
  • 3篇第七届全国创...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解剖学报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生物医学...
  • 2篇浙江实用医学
  • 2篇2009年浙...
  • 2篇2013中国...
  • 2篇全国高等医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9
  • 7篇2018
  • 7篇2017
  • 16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11篇2013
  • 11篇2012
  • 6篇2011
  • 12篇2010
  • 18篇2009
  • 8篇2008
  • 10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2篇2002
1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髋置换后路软组织扩大修补的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研究
杨国敬李琪张力成蔡春元林瑞新汤呈宣王伟良
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髋后方关节囊及周围的解剖组织学特征,建立一套有充分解剖学依据的EPSTR手术方法,并在临床初步应用。通过对10具(20髋)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尸体髋标本和2髋冰冻新鲜尸体标本的解剖学(包括微观解剖)观测以及...
关键词:
关键词:全髋置换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的CT评价
目的探讨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分布范围及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6月~2017年6月确诊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5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术后采用CT三维重建评估骨水泥在椎...
戴鸣海汤呈宣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膀胱训练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8
2016年
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联合膀胱训练治疗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09年1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2例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共有患者32例)行常规间歇性导尿,治疗组(共有患者30例)在此基础上增加盆底肌电刺激及膀胱训练。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膀胱残余尿量、尿动力学检测指标、拔尿管试验成功率以及治疗15d、30d时尿路感染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5个月。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膀胱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或平均尿流率、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等指标均明显改善(均P〈0.05);随访终末期时治疗组膀胱残余尿量[(12.34±1.34)ml]、最大尿流率[(19.21±2.41)ml/s]或平均尿流率[(15.35±2.49)ml/s]、充盈期末逼尿肌压力[(32.43±7.65)kPa]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治疗组拔尿管成功率(9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导尿天数[(18.3±5.6)d]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疗15d、30d时治疗组尿路感染率(分别为16.7%和6.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水平(均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结合膀胱训练可显著改善不完全脊髓损伤术后患者排尿功能,减少持续导尿天数,降低尿路感染率,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良乐刘敏戴鸣海汤呈宣王俊诚姜刚毅
关键词:电刺激膀胱训练脊髓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止点的解剖学研究
2009年
目的探讨国人后交叉韧带的分束情况,对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的止点进行观测,掌握更为详细的解剖学资料,为临床双束重建后交叉韧带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例膝关节标本,将后交叉韧带分为前外侧束和后内侧束,对双束股骨及胫骨端止点进行标记和解剖学观测。结果后交叉韧带的双束股骨止点中点至股骨内髁关节软骨前缘的距离分别为(8.52±1.81)mm和(11.63±1.81)mm,至股骨髁间窝顶的垂直距离分别为(4.67±0.55)mm和(10.32±1.23)mm;胫骨止点中点至胫骨关节面的垂直距离分别为(8.43±1.21)mm和(14.52±2.31)mm,至胫骨内侧软骨边缘的距离分别为(47.44±6.23)mm和(45.95±6.32)mm。双束股骨附丽区面积分别为(107.12±15.25)mm2和(65.35±10.27)mm2;胫骨附丽区面积分别为(50.07±11.33)mm2和(51.08±10.22)mm2。结论揭示了后交叉韧带双束止点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
刘敏杨国敬张力成林瑞新蔡春元崔怀瑞汤呈宣王伟良
关键词:膝关节后交叉韧带
改良EPSTR预防全髋置换术后脱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改良EPSTR法预防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在85例(87髋)全髋置换中采用改良EPSTR法对后路结构进行修补,男39例,女46例;年龄62~85岁,平均69.5岁。新鲜股骨颈骨折58髋,股骨头坏死25髋,髋关节骨关节炎3髋,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失败1髋。结果:85例均获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5个月,没有发现髋关节后脱位、髋关节外旋挛缩畸形和大转子骨折,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为(89.2±4.5)分。结论:改良EPSTR法是一种预防全髋置换术后脱位的有效和简捷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李琪张力成杨国敬蔡春元汤呈宣王伟良林利兴
关键词:脱位
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式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比较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与连续式微型钛板内固定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跳跃式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60例(跳跃式固定组),C_3、C_5、C_7开门侧予以Arch钛板固定,C_4、C_6开门侧予以传统缝线固定;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连续式微型钛板内固定60例(连续式固定组),C_3~C_7开门侧均予以Arch钛板固定。同时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将600节椎板固定节段分为钛板固定节段和缝线固定节段。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17分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the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活动度、脊髓后移距离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钛板固定节段和缝线固定节段的椎管矢状径、Pavlov比值、椎板开门角度。结果:①一般指标。跳跃式固定组住院费用少于连续式固定组[(5.56±0.29)万元,(7.76±0.37)万元,t=-36.383,P=0.000];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05.50±59.99)mL,(292.50±52.35)mL,t=1.265,P=0.208;(132.33±16.79)min,(132.67±18.88)min,t=-0.102,P=0.919;(10.38±2.34)d,(10.42±2.36)d,t=-0.078,P=0.938]。②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58±1.37)分,(9.55±1.53)分,t=0.126,P=0.900;(14.52±1.52)分,(14.42±1.64)分,t=0.400,P=0.690];术后1年,2组患者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均高于术前(t=49.103,P=0.000;t=48.991,P=0.000)。③NDI评分。术前和术后1年,2组患者NDI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7.40±10.10)分,(27.70±9.91)分,t=-0.164,P=0.870;(14.17±6.08)分,(14.43±5.38)分,t=-0.255,P=0.799];术�
何少奇汤呈宣唐小君戴鸣海
关键词:颈椎病椎管椎管成形术钛板
靶向椎体成形术与传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靶向椎体成形术与传统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1月一2017年12月收治的325例单节段OVCFs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传统PVP组(173例)和靶向P...
汤呈宣钟熙强沈光杰
Barton骨折手法复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既往由于对Barton骨折脱位发病机理未明确,常发生误诊,治疗方法也大相庭径,疗效不尽如人意.作者通过对四例新鲜腕关节标本制作的Barton骨折模型,利用压力传感器测定骨折端压力及其X线的动态观察及摄片,提出了Ba...
汤呈宣
关键词:BARTON骨折手法复位
文献传递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6年
髋关节脱位是全髋关节置换(THA)后仅次于假体松动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术后早期(3个月内)。尽管其发生已大大减少,但仍是影响THA疗效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打击很大,如何防治一直是关注的焦点。该文就近年来THA后早期脱位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李永奖张力成杨国敬汤呈宣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脱位
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10
2011年
自20世纪50年代末,椎弓根螺钉被应用于脊柱后路内固定以来,经椎弓根固定技术已成为脊柱外科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内固定技术之一[1]。椎弓根是三柱理论中较强的固定点,经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强大的把持力和三维控制力,能提高固定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固定和融合节段,并避免了钩子侵入椎管的危险性.最初被应用于腰椎.后扩展至胸椎.
刘良乐汤呈宣杨国敬
关键词:置入技术胸椎脊柱后路内固定内固定技术脊柱外科三柱理论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