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之沫
- 作品数:25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小鼠纤维介素基因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体外RNA干扰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纤维介素蛋白(fg12)的双链RNA(dsRNA)在体外对fg12凝血酶原酶基因表达的干扰作用及其规律。方法构建能产生鼠垃12(mfg12)的发夹状双链RNA(shRNA)的载体p-mfg12shRNA,将其与mfg12- EGFP融合基因表达质粒pEGFP-mfg12共转染(用量比为1:5)到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作为实验组,另仅转染pEGFP-mfg12或共转染无关序列shRNA表达质粒和pEGFP-mfg12(用量比为1:5)作为对照组。转染24、48、 72 h后,观察mfg12-EGFP融合蛋白在CHO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细胞阳性率。分别将p- mfg12shRNA和mfg12cDNA表达质粒pcDNA3.1-mfg12共转染(用量比为1:5)到CHO细胞和人宫颈癌细胞(Hela 细胞),作为试验组,另转染pcDNA3.1-mfg12或共转染无关序列shRNA表达质粒和pcDNA3.1-mfg12(用量比为1:5) 或不转染任何质粒作为对照组。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mfg12在CHO和Hela这两种细胞株中表达的情况。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的绿色荧光强度明显减弱,荧光细胞数明显减少。在CHO和Hela两种细胞株,均显示mfg12shRNA显著抑制mfg1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论本研究所构建的mfg12shRNA表达质粒p-mfg12shRNA 可在体外高效特异地抑制mfg12的表达,为进一步的体内实验奠定了基础。
- 汪之沫严伟明习东朱传龙罗小平宁琴
- 关键词:凝血酶原酶RNA干扰
- 绿色荧光蛋白-小鼠纤维介素蛋白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和表达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和小鼠纤维介素蛋白(mfgl2)的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在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表达,为mfgl2的RNA干扰体外研究提供简便的判断手段。方法:用PCR从mfgl2cDNA文库中扩增出mfgl2cDNA片段,插入到GFP表达载体pEGFP N2中GFP基因序列的上游,构建成GFP mfgl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EGFP mfgl2,将该载体转染到CHO细胞后24~48h,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并摄片。结果:扩增出长约1.3kb的基因片段,经双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无误;重组载体转染CHO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GFP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pEGFP mfgl2融合基因表达载体;重组载体可在CHO细胞中表达出GFP mfgl2融合蛋白,为下一步进行mfgl2RNA干扰研究提供了简便的判断手段。
- 汪之沫宁琴
-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
- 大鼠肠神经系统神经元的原代培养及鉴定
- 2016年
- 目的探讨大鼠ENS神经元原代分离培养及鉴定的方法。方法解剖分离大鼠小肠,显微剥离小肠肌层,消化后,种植于培养板,用无血清培养基换液培养,观察神经元生长情况并进行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成功分离ENS神经元,神经元在无血清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呈典型神经元形态,经免疫荧光鉴定证实绝大部分细胞是神经元。结论成功建立了大鼠ENS神经元原代培养和鉴定的方法,为深入研究ENS神经元奠定了基础。
- 汪之沫康文全钱伟
- 关键词:肠神经系统肌间神经丛神经元原代培养
- 重症肝炎相关基因mfg12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其体外RNA干扰研究
- 汪之沫
- 关键词:重型肝炎凝血酶原酶
- 小鼠纤维介素基因shRNA表达质粒的构建及体外RNA干扰研究
- 纤维介素蛋白(fibrinogen-like protein 2,fg12)又称fg12凝血酶原酶,是新近发现的一种凝血因子, 它通过直接激活凝血酶原启动凝血过程。fg12凝血酶原酶最初是在感染鼠3型肝炎病毒(murin...
- 汪之沫宁琴罗小平
- 关键词:SHRNA纤维介素RNA启动子序列
- 文献传递
-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80例NAFLD合并结直肠腺瘤行内镜下切除术患者的数据,后通过结肠镜检查随访至结直肠腺瘤的复发或随访截止日期。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或等于60岁,BMI≥25kg/m2,吸烟史,合并糖尿病,服用阿司匹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0.5,Fibrosis-4≥1.45分,NAFLD纤维化评分≥1.455分,最大息肉形态为非息肉样病变,首次切除的腺瘤数量大于或等于3个是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层分析后发现,脂肪肝病变重的患者其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风险明显高于病变轻的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BMI、吸烟史、合并糖尿病及切除的腺瘤形态学和数量是NAFLD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重要预测因子。
- 汪之沫张江国
- 关键词:结直肠腺瘤复发结肠镜检查COX回归分析
- 复合辅酶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68例
- 2004年
- 目的 :探讨复合辅酶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 )的疗效。方法 :慢性乙肝患者 13 4例分成治疗组 68例 ,对照组 66例。治疗组采用复合辅酶注射液 2支加入 10 %葡萄糖注射液 2 5 0mL ,静脉滴注 ,qd。对照组不加用复合辅酶。两组均给予保肝和综合支持疗法 ,疗程 6周。结果 :治疗 4周 ,治疗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治疗 6周 ,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 (STB)、血清直接胆红素 (SDB)较对照组明显下降 ;治疗组总有效率 85 .3 % ,对照组总有效率 5 7.6% (P <0 .0 5 )。结论 :复合辅酶注射液能促进黄疸消退 ,对慢性乙肝肝功能ALT、AST。
- 李国军宋建新王卫华汪之沫李洪涛覃慧敏
- 关键词:肝炎慢性肝功能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高血糖对结直肠腺瘤行内镜下切除术患者腺瘤复发的影响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Hp感染和高血糖在结直肠腺瘤复发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2004年6月~2016年6月在蛇口人民医院及南山人民医院首次结肠镜检查中切除结直肠腺瘤的患者,然后进行结肠镜检查直至结直肠腺瘤复发或随访的最后期限。结果 Hp阳性的患者其结直肠腺瘤复发率为74/99(74.7%),Hp阴性的患者其结直肠腺瘤的复发率为38/143(24.6%),有明显差异(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p感染[OR(95%CI)4.18(2.44~7.15)]、Hb A1c≥6.5%[OR(95%CI)1.92(1.04~3.55)]、BMI≥25 kg/m2[OR(95%CI)7.63(3.14~18.53)]、饮酒[OR(95%CI)3.73(2.17~6.42)]是结直肠腺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Hb A1c水平的升高,Hp感染患者结直肠腺瘤复发的危险性进行性增加。结论 Hp感染与高血糖在结直肠腺瘤复发中起协同作用。
- 张江国汪之沫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感染高血糖结直肠腺瘤复发COX回归分析
- 下食管括约肌与膈肌分离对食管裂孔疝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 分析下食管括约肌(LES)与膈肌分离患者的胃镜表现,探究其在诊断食管裂孔疝(HH)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HRM)患者资料,从中筛选提示LES与膈肌分离的患者,排除上消化道手术史及缺乏完整胃镜资料的病例,共93例纳入分析.按芝加哥标准分成3组,Ⅰ型组(LES与膈肌分离<1 cm)21例;Ⅱ型组(LES与膈肌分离1~<2 cm)37例;Ⅲ型组(LES与膈肌分离≥2 cm) 35例.分析各组间胃镜表现差异.以HRM为金标准,计算胃镜诊断HH的敏感度、特异度.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法或Dunnett T3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3组间胃食管连接部(EGJ)与门齿的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EGJ与膈食管裂孔压迹的距离:Ⅲ型组[(3.57±0.78) cm]>Ⅱ型组[(1.89±0.81) cm]>Ⅰ型组[(1.14±0.67) 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SD-t=9.26、11.44、3.57,P均<0.05].贲门久开和胃囊上压迹出现率:Ⅲ型组>Ⅱ型组>Ⅰ型组(80.0%、40.5%、4.8%,x2=11.64、29.76、8.59,P均<0.05;91.4%、27.1%、4.8%,x2=30.69、40.73、4.32,P均<0.05).His角变钝(可从食管看到胃体)和疝囊出现率:Ⅲ型组大于Ⅰ型组和Ⅱ型组(分别为74.3%和77.1%,24.3%和24.3%,4.8%和4.8%;x2=17.97、25.41,P均<0.05),Ⅰ型组和Ⅱ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食管炎发生率:Ⅲ型组和Ⅱ型组皆大于Ⅰ型组(71.4%,59.5%,14.3%;x2=17.14、11.15,P均<0.05),Ⅲ型组和Ⅱ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rrett食管在:3组各1例.胃镜诊断HH敏感度为91.4%,特异度为81.0%.结论 HH的胃镜表现中,EGJ与膈食管裂孔压迹距离、贲门久开、His角变钝、胃囊上压迹及疝囊是比较重要的指标.胃镜诊断HH敏感度较高,特异度偏�
- 汪之沫余晓云蔺蓉熊汉华谢小平侯晓华
- 关键词:胃镜检查
- 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小儿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比单用异丙酚用于小儿肠镜检查的优越性。方法:选取96例拟行肠镜检查的患儿,年龄3-13岁,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8例,A组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组,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再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B组单用异丙酚,静脉注射异丙酚2 mg/kg。记录分析患儿麻醉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和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以及异丙酚用药量、检查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A、B两组患儿HR、MAP比麻醉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pO2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异丙酚用药量明显少于B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用于小儿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优于单用异丙酚。
- 汪之沫孙志鹏
- 关键词:芬太尼异丙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