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磊
- 作品数:21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理学机械工程生物学更多>>
- 单光源差分CO2原位气体测量装置、系统、测量方法
- 本发明单光源差分CO2原位气体测量装置,包括光源模块、检测模块、参考气室、测量气室、数据处理模块;光源模块输出红外光经扩束器扩束;参考气室和测量气室的入射端固定在光源模块和检测模块之间。检测模块设置有加热件和温度探测器。...
- 汪磊刘崎王震宇花昌义王明龙吴磊
- 文献传递
- 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的频率锁定装置及其锁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的频率锁定装置及其锁定方法。装置包括激光器(1)、光纤(13)、准直光纤(2)、散射光收集透镜(3)、光电探测器(4)、温度电流控制部件(5)和频率稳定部件(16),特别是频率稳定部...
- 汪磊梅教旭谈图刘锟高晓明
- 天然气浓度和距离的激光遥感探测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天然气浓度和距离的激光遥感探测装置。它包括红外激光发射和接收部件,以及与其电连接的控制处理部件,特别是控制处理部件包含电连接的发射信号控制组件和接收信号处理组件;发射信号控制组件用于实现对红外激光发射部件...
- 高晓明梅教旭汪磊谈图
- 基于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的光声气体传感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聚偏氟乙烯压电薄膜的光声气体传感装置。它由光源(1)和其光路(2)上的管状声学谐振腔(6),以及置于管状声学谐振腔(6)侧开口处的光声气体传感器,与光声气体传感器配接的调制解调部件组成,特别是管状声学...
- 刘锟高晓明汪磊谈图张为俊
- 文献传递
- 红外CO<Sub>2</Sub>气体浓度测量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红外CO2气体浓度测量装置,包括气体检测组件、气室恒温组件,所述气室恒温组件包括进气管、加热模块,所述气体检测组件包括气体吸收池,所述进气管紧密缠绕在所述气体吸收池外部,所述进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气体吸收池的第一...
- 汪磊刘崎王为迪朱向冰丁鹤李志刚张龙
- 一种PCR循环温度分区控制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R循环温度分区控制装置,其涉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PCR循环温度分区控制装置包括样品放置平台,样品放置平台支撑架,温度控制平台,隔热板,温度控制平台支撑架,步进电机,底板。上述PCR循环温度分区控制...
- 朱飞彪花昌义王明龙吴磊汪磊朱灵
- 文献传递
- 激光吸收光谱在燃烧中的应用研究
- 温度、流速、燃烧中间产物和燃烧产物是燃烧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参数。温度是燃烧反应速率和燃烧效率的重要表征参数,流速是发动机推力的重要参量,而燃烧中间产物,如0H自由基等是研究、验证燃烧机理、模型的重要参数。燃烧场复杂的高...
- 刘锟王敏锐汪磊张为俊高晓明
- 关键词:燃烧吸收光谱温度OH自由基
- 文献传递
- 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的频率锁定装置及其锁定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调谐激光吸收光谱的频率锁定装置及其锁定方法。装置包括激光器(1)、光纤(13)、准直光纤(2)、散射光收集透镜(3)、光电探测器(4)、温度电流控制部件(5)和频率稳定部件(16),其中,频率稳定部...
- 汪磊梅教旭谈图刘锟高晓明
- 文献传递
- 用于二氧化碳浓度红外检测的温度补偿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_(2))浓度监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基础,非分散红外(non-dispersive infrared,NDIR)检测技术作为温室气体测量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如何有效抑制温度漂移、确保长期监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是研究重点。实验表明,光源光功率、气体吸收线强、滤光片中心波长等容易受到环境温度影响。文中提出一种红外气体检测的温度补偿方法,研制了用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红外检测的分析仪。选取以4.26μm为中心波长的CO_(2)气体吸收线;利用高低温试验箱,对分析仪进行温度补偿实验研究;配置标准CO_(2)气体浓度,对分析仪进行浓度标定实验研究。测量结果表明,红外CO_(2)气体分析仪浓度测量稳定,温度补偿显著,具有快速响应、应用范围广等优点。该红外CO_(2)气体分析仪为陆地生态系统碳收支监测等领域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 刘崎汪磊汪磊朱向冰王震宇
- 关键词:二氧化碳温度补偿
- 基于植被羰基硫通量估算陆地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
- 2023年
- 羰基硫(COS)是大气中的长周期痕量气体,其分子结构、对流层大气混合比的昼夜和季节动态类似于二氧化碳(CO_(2))。植物光合作用及其水解过程中,受扩散通路导度和酶活性影响,气孔的COS与CO_(2)吸收紧密相关,同时,植物自养呼吸并不释放COS。最新研究中,采用植被COS通量直接指示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GPP)。综述了植被COS通量与光合作用中碳固定过程的关联机制,以及采用涡度相关观测、整合大气COS监测和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等方法开展植被COS通量与GPP研究的最新进展,探讨了关键生态过程和参数,发现方法存在以下瓶颈:(1)生理过程、尺度效应和解析效应影响了COS与CO_(2)的叶片相对吸收率,(2)观测与模拟手段有待进一步耦合,(3)全球COS观测密度限制了方法验证,(4)硫循环过程影响了多区域模拟精度。方法发展的前沿领域包括:(1)开展重点地区植被COS通量观测,(2)提高COS卫星柱浓度的覆盖范围,(3)完善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COS吸收机理。展望未来研究关注的科学问题是:对于亚热带等尚待开展COS连续观测的区域,采用植被COS通量直接代理GPP的精度和不确定性。
- 王鹏远王绍强陈斌陈斌杨风亭汪磊杨风亭王震宇乔云峰
- 关键词:羰基硫通量涡度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