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儿童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1型糖尿病
  • 4篇情绪
  • 4篇情绪障碍
  • 3篇心理
  • 2篇量表
  • 2篇儿童情绪障碍
  • 2篇儿童行为
  • 2篇艾森克
  • 2篇艾森克个性
  • 2篇艾森克个性问...
  • 1篇代谢
  • 1篇代谢控制
  • 1篇多动障碍
  • 1篇心理干预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学
  • 1篇心理治疗

机构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北京景山学校
  • 2篇北京心理卫生...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研究...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普仁医...
  • 1篇北京市崇文区...

作者

  • 12篇洪宝瑟
  • 5篇朱逞
  • 3篇王爱华
  • 3篇张纪水
  • 2篇李海珍
  • 2篇李豫川
  • 2篇郑秀瑾
  • 1篇谢龙凤
  • 1篇孔亚楠
  • 1篇宫郑
  • 1篇颜纯
  • 1篇梁建平
  • 1篇刘微
  • 1篇巩纯秀
  • 1篇田岭娣
  • 1篇白明
  • 1篇王素梅
  • 1篇程红燕
  • 1篇王志春

传媒

  • 3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中国妇幼保健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北京医学
  • 1篇实用儿科临床...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国际中华神经...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4
  • 1篇2000
  • 1篇1995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抑郁、焦虑性情绪障碍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被引量:1
2000年
抑郁与焦虑性情绪障碍严重影响在校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的治疗 ,可以在 3周左右提高自信心及对学习的心理动力并提高学习能力。 3个月左右使学习成绩主科平均分提高 2 0分以上 ,随着学习成绩的提高 ,学生对教育的依从性会提高 ,在行为规范、自信心、生活情绪、躯体健康水平方面均会有所改善。在学习活动中 ,情绪、自信心、心理动力、学习能力四方面会得到相辅相成地提高 ,进入良性循环。
洪宝瑟王志春
关键词:抑郁焦虑厌学
儿童及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者行为问题分析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及青少年中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方法:首次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205例北京地区1型糖尿病患儿和619例健康对照者的行为问题进行评定。并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①1型糖尿病组行为问题的检出率为20.0%,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为8.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25.195,P=0.000)。②糖尿病组检出率居前5位的因子是社交退缩、抑郁、分离焦虑、分裂样和交往不良等,在交往不良和社交退缩的方面,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存在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χ2=8.320,12.357,P=0.004,0.000)。结论:①1型糖尿病患儿是行为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②在1型糖尿病儿童、青少年患者中以社交退缩、抑郁、分离焦虑、交往不良和分裂样行为问题为主,尤以社交退缩和交往不良更为突出。
李豫川朱逞洪宝瑟梁建平谢龙凤巩纯秀颜纯
关键词: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心理学
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对照研究被引量:13
2008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在北京儿童医院糖尿病门诊随访的1型糖尿病患儿90例,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为工具,评估糖尿病患儿及193例对照组儿童的情绪状况,任一量表分≥划界分者视为情绪障碍。结果(1)对照组共检出情绪障碍48例,检出率24.9%,糖尿病组共检出情绪障碍34例,检出率37.8%,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9,P=0.026),其中焦虑症状阳性在对照组检出43例,检出率22.3%,在糖尿病组检出32例,检出率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54,P=0.018)。抑郁症状阳性(15.6%vs9.3%)及焦虑抑郁共存(13.3%vs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情绪障碍的构成特点相似,焦虑症状阳性者多于抑郁症状阳性。(3)以不同年龄组进行比较,糖尿病组在15~17岁组情绪障碍的检出率最高(55.9%),显著高于对照组(31.9%)(χ2=0.532,P=0.019),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是情绪障碍的高危人群,焦虑症状是情绪障碍的主要表现,年龄的增长可能是该群体并发情绪障碍的危险因素。
王爱华朱逞洪宝瑟张纪水
关键词: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
西酞普兰治疗儿童行为问题5例临床体会
2008年
儿童行为问题是指童年期出现的,在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相应年龄所允许的正常范围的异常行为。国内外的研究均认为儿童的行为问题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因素影响。目前临床通常采用认知疗法、家庭治疗等方式治疗儿童行为问题,但疗程长、费人力,并受家庭和社会等环境因素影响大。效果不很明显。我们于2007年1~12月应用西酞普兰(丹麦,H.Lundbeck A/S制药公司)治疗儿童行为问题,短期内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刘微洪宝瑟孔亚楠
关键词:儿童行为问题家庭治疗西酞普兰环境因素持续时间
情绪障碍对1型糖尿病儿童代谢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07年
目的探讨情绪障碍对1型糖尿病儿童代谢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为工具,评估90例1型糖尿病患儿的情绪状况,任一量表分≥划界分者为情绪障碍组,余为情绪正常组。以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代谢控制的指标比较二组差异,并对患儿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及运动3方面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比较。结果1.情绪障碍组HbAlc平均水平显著高于情绪正常组(8.82%±2.10%vs7.79%±1.53%,t=2.496P<0.05),HbAlc≤7.0%比例显著低于情绪正常组(26.5%vs41.1%,P<0.01)。2.情绪障碍组在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及运动3方面的治疗依从性均显著差于情绪正常组(Pa<0.01)。结论情绪障碍对1型糖尿病儿童代谢控制及治疗依从性有显著影响,伴情绪障碍者代谢控制状况及治疗依从性差。
王爱华朱逞洪宝瑟张纪水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儿童情绪障碍代谢控制治疗依从性
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及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为工具,评估90例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的情绪状况,任一量表分≥划界分者为情绪障碍组,余为情绪正常组。以SCL—90量表评估家长心理健康状况。比较两组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以及儿童情绪状况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①情绪障碍组与情绪正常组比较,其家长SCL—90量表阳性率高(46.9%、19.6%,X^2=6.946,P<0. 01),情绪障碍组家长SCL—90量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平均分均显著高于情绪正常组家长(P<0.05)。②儿童SCARED得分与家长SCL—90量表总分、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恐怖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P<0.05),儿童DSRSC得分与家长SCL—90量表总分、强迫因子、人际敏感因子、抑郁因子、焦虑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具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与家长心理健康状况相关,当家长心理健康状况不良时儿童易合并情绪障碍.
王爱华朱逞洪宝瑟张纪水
关键词:1型糖尿病儿童情绪障碍
562名中小学生家庭互动状况及相关因素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调查目前北京中小学生家庭互动状况及相关因素,以便家庭成员能够积极主动调整家庭的互动状况,使家庭环境更适合儿童的健康成长。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某学校二至九年级,每个年级随机两个班的学生作答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对562份有效问卷的亲密度和矛盾性进行描述和相关分析。结果学生整体的家庭亲密度为7.17±2.13、矛盾性为2.53±2.12,与中国人常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分别为t=-5.937,P=0.000;t=3.674,P=0.000)。女生与男生相比家庭亲密度、矛盾性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分别为t=3.261,P=0.001;t=-3.352,P=0.001);九年级女生家庭矛盾性出现高峰。四年级男女生均出现了家庭亲密度最高、矛盾性最低的结果。家庭环境与EPQ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相关。结论中国大城市家庭环境已发生改变,应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家庭环境中文版的问卷调查,以确立新的中国人常模;女生家庭更和睦,但父母应对九年级女生家庭矛盾高峰有心理准备;建议父母主动接受、适时推进"父母控制"向"儿童控制"的转化,使家庭更和睦和儿童健康成长,主动调整家庭环境以助于某些极端的个性特征向中间靠拢。
郑秀瑾张晓丹宫郑洪宝瑟李海珍
关键词:亲密度矛盾性艾森克个性问卷
儿童抽动一秽语综合征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1
1995年
针灸、中药、针灸加中药疗法治疗本病的疗效均明显高于西药,尤其是针灸加中药疗程短,无副作用,远期疗效稳定。
田岭娣洪宝瑟王素梅程红燕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中医药疗法针灸疗法儿童
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行为问题危险因素及分析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有关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文问卷和自制的影响因素问卷,对205例北京地区1型糖尿病患儿和61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评定,并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两组的调查结果进行因素分析。结果①行为问题的检出率:糖尿病患儿检出率为20.0%,与健康对照组(8.2%)比较,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检出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0;②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有关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在农村生活、双亲关系紧张、亲子关系差、缺乏直接感情交流、教育方式不当、对子女了解较少、仅由父母中的一方承担管理子女的责任及血糖控制不良;③将健康对照组与1型糖尿病组综合分析后发现:影响行为问题发生的所有危险因素中,患糖尿病的相对危险度最大。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是行为问题发生的高危人群;糖尿病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李豫川朱逞洪宝瑟
关键词:儿童1型糖尿病儿童行为量表
弱视伴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弱视治疗配合心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2009年
目的:对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弱视儿童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学干预,观察心理干预对弱视常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对同时患有两种疾病的儿童,按弱视的类别、程度、年龄性别配对分组。对研究组做常规弱视训练,同时配合心理学干预,对照组单纯开展常规弱视训练,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相同治疗时间内,研究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伴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弱视儿童开展心理干预,可提高对弱视的治疗效果。在弱视儿童中应注重儿童心理问题的筛查,及时进行心理学干预。
刘微洪宝瑟孔亚楠何海宏
关键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弱视儿童心理干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