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温蓓

作品数:86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理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0篇会议论文
  • 22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0篇环境科学与工...
  • 14篇化学工程
  • 10篇理学
  • 9篇农业科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9篇土壤
  • 13篇植物
  • 12篇纳米
  • 11篇全氟化合物
  • 11篇污染
  • 9篇有机污染
  • 9篇有机污染物
  • 9篇污染物
  • 8篇异构体
  • 8篇植物吸收
  • 8篇污泥
  • 7篇调聚
  • 7篇污泥施用
  • 6篇生物有效
  • 6篇生物有效性
  • 6篇蚯蚓
  • 6篇离子
  • 6篇降解
  • 6篇分析方法
  • 6篇

机构

  • 86篇中国科学院生...
  • 11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浙江工商大学
  • 2篇香港浸会大学
  • 2篇沈阳航空航天...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晋中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北京云水浩瑞...

作者

  • 86篇温蓓
  • 53篇张淑贞
  • 19篇单孝全
  • 17篇张宏娜
  • 10篇罗磊
  • 9篇黄红林
  • 8篇方婧
  • 8篇裴志国
  • 6篇吕继涛
  • 6篇王朋
  • 5篇周艳萍
  • 4篇张淑贞
  • 2篇黄日祥
  • 2篇李瑞娟
  • 2篇王森
  • 2篇孔晶晶
  • 2篇许学慧
  • 1篇康跃惠
  • 1篇冯慕华
  • 1篇马义兵

传媒

  • 11篇环境化学
  • 3篇生态毒理学报
  • 3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第四届全国环...
  • 2篇第五届全国环...
  • 2篇第七届全国环...
  • 2篇第六届全国环...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2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高等学校化学...
  • 1篇土壤学报
  • 1篇干旱环境监测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 1篇中国化学会第...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1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1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8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植物体内羟基自由基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自旋共振结合二级自由基自旋捕获技术测定植物体内羟基自由基的方法。该方法选取二甲基亚砜(DMSO)作自由基一级捕获剂,用N-叔丁基-α-苯硝酮(PBN)作自由基二级捕获剂,经过一系列的捕获、提取后,用电子...
温蓓王朋张淑贞
文献传递
典型农田生态系统中稀土元素的存在形态、形态转化及其生物可给性的关系
单孝全张淑贞温蓓
针对我国日益广泛地使用稀土微肥的实际问题,研究其长期的生态风险,并力求阐明其机理。目前国际上没有一个普适性的方法可以评价土壤中稀土元素生物可利用性的方法学,基于土壤/植物根际相互作用的研究,提出了“植物根际湿土壤可移动性...
关键词:
关键词:稀土微肥形态分析生物可给性
污泥施用土壤中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酸(N-EtFOSAA)的植物吸收、传输及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降解行为研究
N-乙基全氟辛基磺酰胺乙酸(N-EtFOSAA)广泛存在于活性污泥和污泥施用土壤中[1].N-EtFOSAA的降解是环境中全氟辛基磺酸(PFOS)的重要来源.本实验探究了温室土培条件下,玉米、大豆、绿豆、水萝卜、黑麦草、...
温蓓吴亚丽张宏娜张淑贞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
生物炭中潜在有害物质赋存形态、产生机制及环境影响
生物炭以其较高的反应活性(吸附、钝化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较强的固碳能力以及对土壤理化性质良好的改良性能(透气性、CEC等)日益受到土壤和环境领域学者的重视,成为研究的热点.
陈自恩罗磊温蓓张淑贞
土壤和植物中氟调聚醇(FTOHs)羧酸类降解产物的测定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土壤和植物样品中氟调聚醇羧酸类降解产物的测定方法。该测定方法是将土壤和植物样品经过冷冻干燥、研磨、振荡提取、高速离心及固相萃取后,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UPLC/MS/MS)进行分析测定。...
温蓓张宏娜张淑贞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铜在土壤中运移的影响被引量:13
2011年
采用柱淋溶实验方法研究了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对铜在不同土壤中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灰褐土和潮土中,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的存在使铜在这两种土壤中迁移能力分别增强了8 432倍和32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结合态铜是铜在土壤中运移的主要形态。然而这一现象在具有较高有机质含量的褐土和黑土中变得不明显。在褐土中只有1.35%的铜以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结合态运移;而在黑土中,几乎没有二氧化钛纳米颗粒结合态运移的铜,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不作为铜离子运移的载体。在运移过程中,铜能部分或完全地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上解吸下来。土壤有机质是引起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吸附态铜解吸的重要因素,铜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上解吸比率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有机质对铜离子具有强烈的络合作用,土壤有机质越高,越容易从二氧化钛纳米颗粒上竞争吸附铜离子,从而增加铜的解吸比率。
方婧周艳萍温蓓
关键词: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土壤性质
土壤中十溴二苯乙烷(DBDPE)的植物吸收传输特征及微观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采用温室土培实验,研究了土壤中新型溴代阻燃剂十溴二苯乙烷(DBDPE)在不同种属植物中的吸收和传输特征,以及植物脂的影响作用;进一步应用计算模拟的手段解析了植物载脂蛋白与DBDPE的分子间相互作用,以阐明DBDPE的植物吸收传输的微观机制.结果表明,在玉米、小麦和黄瓜3种植物的根和地上部均检测到了DBDPE,根中DBDPE的含量高出地上部1~2个数量级.植物中累积的DBDPE量随时间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生长稀释效应(p<0.05).DBDPE的根吸收和茎向传输表现出植物种属间的显著差异(p<0.05),根富集因子(RCF)顺序为黄瓜(0.30~0.57)>小麦(0.10~0.39)>玉米(0.03~0.26),而传输系数(TF)为小麦(0.17~0.20)>玉米(0.16~0.19)>黄瓜(0.04~0.07).DBDPE的根吸收量及RCF值与植物根脂含量成显著正相关关系(r=0.94,p<0.01;r=0.98,p<0.01);其地上部累积量及TF值与植物地上部脂含量显著正相关(r=0.77,p<0.05;r=0.94,p<0.05),但与植物根脂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74,p<0.05;r=-0.76,p<0.05),说明脂是控制植物吸收和传输DBDPE的重要组分.分子对接的结果显示,DBDPE能键合进入3种植物载脂蛋白的活性区域并与载脂蛋白特异性的活性位点作用,且DBDPE与载脂蛋白的结合方式及结合能力存在植物种属的显著差异,两者的结合强弱与根吸收DBDPE能力的顺序一致,印证了实验结果.本研究有助于理解植物中DBDPE的吸收传输特征及机制,可为深入认识DBDPE的陆生生态环境行为提供重要依据.
李浩楠黄红林吕丽丽郭彬温蓓可欣
关键词:植物
全氟化合物在碳纳米管上的吸附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了3种全氟化合物:全氟辛烷磺酸盐(PFOS)、全氟己烷磺酸盐(PFHxS)、全氟辛酸(PFOA)在原碳纳米管(Pri-MWCNTs)和氧化型碳纳米管(O-MWCNTs)上的吸附行为.研究结果显示,3种全氟化合物在两种碳管上的吸附均呈明显的非线性;全氟化合物的等温吸附曲线均符合Freundlich及Langmuir模型.模型拟合参数表明全氟化合物在原碳纳米管上的吸附量大于在氧化型碳纳米管上的吸附量.3种全氟化合物的吸附能力为PFOS>PFOA>PFHxS,这与它们分子含CF2个数一致,说明亲脂性是全氟化合物在碳纳米管上吸附的重要机理之一.3种全氟化合物的吸附量随pH的增加而降低,表明吸附受静电作用的影响.当溶液中同时存在PFOS与PFOA时,二者的吸附都有所降低,说明二者在碳纳米管上有共同的吸附位点,吸附存在竞争关系.
周艳萍温蓓胡晓宇张淑贞
关键词:全氟化合物多壁碳纳米管
大田条件下污泥施用土壤中全氟烷酸化合物的玉米吸收和传输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采集了山东长期污泥施用地区的污泥肥料、污泥施用土壤和农作物玉米(Zea mays L.),研究了全氟烷酸化合物(PFAAs,11种全氟烷基羧酸(PFCAs)以及5种全氟烷基磺酸(PFSAs))在污泥施用土壤-植物中的吸收与传输过程.污泥肥料中检测到了11种PFCAs以及4种PFSAs,PFAAs总含量为284.2 ng·g^(-1)干重(dw),其中全氟辛烷羧酸(PFOA)和全氟辛烷磺酸(PFOS)为主要检出物.污泥施用土壤中PFAAs总量为16.3—56.4 ng·g^(-1)dw,各PFAAs在污泥施用土壤中的分布与其在污泥肥料中的分布一致,表明土壤中的PFAAs主要来自污泥肥料.PFAAs在玉米各组织中分布特征为根>叶>茎,PFAAs在根、茎和叶中的含量随土壤中含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对PFCAs和PFSAs的根富集因子RCFs(Croot/Csoil)分别为1.26—8.69和1.18—4.22,RCFs值与碳链长度未呈显著相关性; PFAAs从根到茎的传输因子TFr-s(Cstraw/Croot)和从茎到叶的传输因子TFs-l(Cleaf/Cstraw)与PFAAs的碳链长度呈显著负相关(P <0.01).
张宏娜温蓓马义兵胡晓宇张淑贞
关键词:污泥肥料玉米
大豆对6∶2氟调聚醇的吸收、传输和代谢研究
氟调聚醇(FTOHs)是环境中全氟烷基羧酸(PFCAs)的一种前体化合物[1,2],有关FTOHs植物降解的研究至今鲜有报道.本实验利用温室水培法,研究了大豆(Glycine max L.Merrill)对6:2 FTO...
张宏娜温蓓张淑贞
关键词:大豆代谢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