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秀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40H指数:4
供职机构: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乳腺
  • 5篇乳腺癌
  • 5篇腺癌
  • 5篇超声
  • 3篇乳腺肿
  • 3篇肿瘤
  • 3篇病变
  • 2篇亚克隆
  • 2篇乳腺肿瘤
  • 2篇腺肿瘤
  • 2篇克隆
  • 2篇高转移
  • 2篇骨诱导
  • 2篇骨诱导因子
  • 1篇胆总管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动物模型

机构

  • 6篇沈阳市红十字...
  • 5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徐州医学院

作者

  • 11篇潘秀华
  • 4篇冯玉梅
  • 2篇李晓青
  • 1篇陈晓慧
  • 1篇李林
  • 1篇李希
  • 1篇王立梅

传媒

  • 5篇中国医药指南
  • 2篇中华乳腺病杂...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3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转移性人乳腺癌细胞亚克隆的筛选
2010年
目的筛选高转移潜能的人乳腺癌细胞亚克隆,为人类乳腺癌转移相关的体内外研究提供实验对象。方法通过有限稀释法分离和培养人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的单克隆;采用细胞生物学方法体外评价亚克隆的克隆形成、增殖、运动和侵袭能力;将MDA-MB-435S亚克隆细胞通过乳腺脂肪垫接种于免疫双缺陷SCID鼠,验证体外筛选克隆的体内转移能力。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筛选得到MDA-MB-435S的高转移亚克隆14-E5;14-E5与亲代细胞呈梭形、伪足较长的细胞形态明显不同,体积比亲代细胞小,呈多边形,触角增多;细胞的体外克隆形成能力、运动能力、侵袭能力及体内自发转移能力均较亲代显著增强(P<0.050);细胞周期S期和G2/M期比例比亲代减少,增殖能力较亲代降低(t=7.047,P=0.002);细胞异质黏附能力、体内成瘤率与亲代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结论筛选并建立了高转移潜能人乳腺癌细胞亚克隆细胞株14-E5,可以用于乳腺癌转移基因筛选、转移机制研究、抗转移药物的研发和评价抗转移实验性治疗疗效。
潘秀华王立梅李希冯玉梅
关键词:乳腺肿瘤亚克隆
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比较分析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血管超声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对两种检测方法硬化斑块检出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超声与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尤其是闭塞动脉及重度狭窄的诊断;超声诊断硬化斑块检出率显著高于DSA(P<0.05)。结论血管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均有显著价值,检出率较高,超声诊断在斑块检测中效果明显优于减影血管造影检查。
潘秀华
关键词:血管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骨诱导因子mRNA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探讨骨诱导因子(OGN)基因mRNA表达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30例乳腺良性肿瘤、108例乳腺原发癌组织和其中30例的癌旁正常组织、30例的淋巴结转移癌中OGN mRNA的表达状态,并分析乳腺原发癌中OGN mRNA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OGN mRNA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原发癌和转移癌的高表达率分别为76.7%、83.3%、44.4%和6.7%,其中在非癌的良性肿瘤与正常组织间无差异,在乳腺原发癌的表达比非癌组织下调(P<0.05),在转移癌的表达比原发癌下调(P<0.001)。乳腺原发癌中OGN mRNA表达水平仅与患者年龄相关,而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淋巴结状态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OGN mRNA低水平状态与乳腺癌的发生和转移相关,有望作为乳腺癌诊断和监测肿瘤进展的分子标志物。
潘秀华陈晓慧李晓青冯玉梅
关键词:乳腺癌骨诱导因子MRNA表达
乳腺癌组织中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B mRNA水平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2009年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B(KIF1B)基因mRNA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评估其对预测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18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原发癌组织中KIF1B mRNA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KIF1B mRNA水平分组的阈值;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时序检验比较组间生存期的差异;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评估KIF1B mRNA水平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KIF1B mRNA水平在各临床病理因素亚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F1B mRNA低水平组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无转移生存率显著低于高水平组(χ2=4.714P=0.030,χ2=4.393P=0.036),而3年无病生存率和3年无转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IF1B基因表达状态、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和PR状态是患者独立预后因素,KIF1B mRNA低水平组与高水平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的风险比为3.53(95%CI为1.54~8.08,P=0.003)。结论KIF1B mRNA在乳腺原发癌组织中下调与患者的预后差相关,且是独立预后预测分子标志物。
李林李晓青潘秀华冯玉梅
关键词:乳腺肿瘤
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对高频彩超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乳腺良恶性病变患者9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频彩超检查,对肿块边界、内部回声和肿块血流情况等进行分析,同时与病理结果相对比。结果 68例良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6%,24例恶性肿瘤超声诊断符合率95.8%;恶性肿瘤形态不规则且包膜不完整,内有钙化,良性肿瘤多数形态规则且内部回声均匀。良性病变者0级、Ⅰ级血流比例显著高于恶性病变者,Ⅱ级及Ⅲ级比例显著低于恶性病变者。结论高频彩超可对乳腺肿块形态、内部血流状况加以明确,在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重要价值,但在微小肿块诊断上有一定局限性,需与穿刺病理检查相结合展开诊断。
潘秀华
关键词:乳腺肿块良恶性病变高频彩超
胃肠超声助显剂在超声诊断胆总管中下段病变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胃肠超声助显剂在超声诊断胆总管中下段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疑似胆总管中下段病变患者188例,随机单双数法分为对照组,94例,采用常规超声检测,观察组94例,采用胃肠超声助显剂超声检测。对比两组患者超声诊断准确度和显影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诊断结果和金标准相比,观察组诊断结果更优,且观察组诊断中胆总管中下段肿瘤、结石确诊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图像时发现,观察组患者优良率为97.87%,和对照组优良率87.23%相比,有较大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诊断胆总管中下段病变中采用胃肠超声助显剂,可提升诊断符合率以及显示率,临床效果显著。
潘秀华
关键词:超声诊断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对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对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根据甲状腺结节大小将其分为1组(<5 mm)、2组(5~10 mm)和3组(>10 mm),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检查,评估诊断符合率。结果78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病理诊断检测出94个甲状腺结节,其中恶性37个、良性57个;1组、2组、3组甲状腺结节各17、29、48个,其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1%(16/17)、96.6%(28/29)、97.9%(47/48),与病理诊断结果相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抽吸活检诊断不同大小甲状腺结节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临床推广应用,以便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有力参考。
潘秀华
关键词:甲状腺结节病理诊断
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前超声和MRI诊断价值比较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分析产前超声和MRI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凶险型前置胎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产前超声及MRI检查诊断,对其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超组诊断中误诊1例,漏诊3例,符合率为66.7%;MRI诊断误诊1例,漏诊1例,符合率为83.3%。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不具显著性(P>0.05)。结论产前超声和MRI均是诊断凶险型前置胎盘较适宜的检查方法,MRI更具优势,故在诊断时对于超声检查不明确的患者可给予MRI检查以提高临床诊断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潘秀华
关键词:超声凶险型前置胎盘
乳腺癌高转移亚克隆的筛选及转移相关基因的研究
背景: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基本的生物学特性之一,也是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转移相关基因和分子标志物的筛选、转移机制的研究、抗转移药物的开发和生物治疗的探索都需要大量体内和体外的实验研究。因此具有高转移生物学行为...
潘秀华
关键词:乳腺癌
文献传递
乳腺癌移植转移模型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1
2008年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转移是乳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乳腺癌转移模型是筛选乳腺癌转移相关基因、探讨肿瘤转移分子机制和评价抗转移实验性治疗疗效的重要工具。乳腺癌转移模型主要包括自发性转移模型、诱发性转移模型、转基因肿瘤转移模型和移植性转移模型。移植性肿瘤转移模型以其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和生物学性状稳定等优点应用最为广泛。乳腺癌移植性转移模型按建立方法可分为实验性转移模型和自发性转移模型。乳腺癌实验性转移模型是直接将瘤细胞注入血液循环系统后在远处驻留增殖形成转移灶,实验周期短、转移发生率高,费用低,但缺少原发灶的形成和肿瘤细胞从原发灶逃逸的过程。乳腺癌自发性转移模型是将瘤细胞或瘤块接种于皮下、肌肉和乳腺脂肪垫组织,在局部形成原发癌后自发转移,涉及了从原发灶产生到转移灶形成的乳腺癌转移的完整过程,是较好的研究乳腺癌转移机制的工具。近年来对移植转移模型转移灶的检测有了较大进展,采用活体动物成像技术不但能在肿瘤发生早期探测到各组织器官内的微小转移灶,还可以动态监测肿瘤细胞在动物体内的转移状态。本文对乳腺癌移植性转移模型的分类、模型建立方法、转移灶的检测,以及该类模型在乳腺癌转移分子机制和抗转移治疗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潘秀华冯玉梅
关键词:乳腺癌肿瘤转移移植动物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