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菲

作品数:9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建筑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天文地球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农村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整治
  • 2篇土地整治
  • 2篇农村居民
  • 2篇农村居民点
  • 2篇农户
  • 2篇居民点
  • 2篇耕地
  • 2篇耕地流转
  • 2篇不同类型农户
  • 2篇村居
  • 1篇整治规划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脆弱
  • 1篇生态脆弱区
  • 1篇生态敏感性
  • 1篇生态敏感性评...
  • 1篇实证
  • 1篇土地可持续利...

机构

  • 9篇西南大学
  • 1篇贵州财经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成都大学

作者

  • 9篇潘菲
  • 7篇杨庆媛
  • 5篇樊天相
  • 2篇何春燕
  • 2篇邓永旺
  • 2篇冯应斌
  • 2篇何建
  • 1篇李元庆
  • 1篇翟禄新

传媒

  • 2篇中国土地科学
  • 1篇改革与战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重庆市青阳镇镇域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探讨被引量:11
2014年
研究目的: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为典型案例,探讨镇域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内容体系,为进一步细化落实县级土地整治规划目标和统领镇域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研究方法:归纳综合法和文献综述法。研究结果:在分析镇域土地整治规划功能定位、编制思路基础上,从镇域土地整治规划面临形势与目标任务、潜力评价与方案比选、功能分区与项目安排、规划布局与工程设计、效益评估与保障措施等方面梳理和构建了镇域土地整治规划编制内容体系,为实现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整治创造有利条件。研究结论:中国区域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多元化趋势日益显化,需立足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突破现有体制机制制约,通过典型示范、技术集成、推广应用等途径进一步凝炼完善镇域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思路及其内容体系。
冯应斌杨庆媛樊天相潘菲何春燕
关键词:土地整治
镇域耕地整治潜力测算和分级研究——以涪陵区青羊镇为例
2015年
在ArcGIS软件的技术支持下,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为研究区域,研究镇域耕地整治潜力的测算和分级,即在测算耕地整治数量潜力的基础上,通过将反映耕地整治质量潜力的产能潜力换算成为新增耕地面积潜力,得到综合了耕地整治质量潜力与数量潜力的新增耕地面积与新增耕地系数,实现了耕地整治潜力在数量和质量的统一,并利用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系数双指标法对青羊镇进行了耕地整治潜力分级评价.
樊天相杨庆媛潘菲何春燕邓永旺何建
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文章基于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265户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特点进行解析,构建包括农户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资源禀赋和区位影响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影响因素。文章指出,青羊镇农户兼业行为普遍,从纯农户到非农户,家庭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比重逐步增大;不同类型农户在耕地流转的规模、模式和耕地流转前后用途变化方面都有所差异;纯农户基于生存保障的角度,不积极将耕地转出,一兼户意识到耕地的潜在价值,流转决策因子以生存和经济因子为主,二兼户和非农户基于耕地资产收益的角度,流转决策因子以经济和区位因子为主导。文章认为,根据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特点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来引导其耕地流转,是整合耕地资源,提高耕地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
潘菲樊天相陈展图
关键词:农户耕地流转影响因素
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路径及模式研究——重庆市长寿区实证被引量:10
2015年
在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现状特点进行分析基础上,从农村居民点体系结构、用地结构和产业结构3个方面的重组入手,探讨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路径,并识别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长寿区农民居民点按照村镇数量等级规模,可形成完整的"中心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居民点体系;2遵循农村居民点迁移规律和用地发展需求,需规划建设集中居住区,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3产业结构重组对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具有重要影响,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形成综合型、工贸型、农贸型和旅游型4种产业类型;4农村居民点空间重构模式可分为以城镇化、工业化等外部关联为动力源的"城镇化引领型"、以产业发展为内生动力源的"内部改造型"和"中心村整合型",以及以政府政策引导为动力源的"生态移民型"模式.
杨庆媛潘菲李元庆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模式识别
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贫困山区土地可持续利用模式研究
生态敏感性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活力、恢复力,进行生态功能区划的重要指标。开展土地生态敏感性评价,有利于了解区域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状态,对合理开发利用土地、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重庆市贫困生态脆弱区的云阳县...
潘菲
关键词:生态脆弱区
文献传递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县域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研究——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被引量:17
2015年
研究目的:以空间相互作用为着眼点,结合"居住场势"评价,对重庆市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体系进行重构,以期为科学开展农村居民点规划和综合整治提供依据。研究方法:运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农村居民点与最近城镇之间的作用引力,从外部环境和经济发展两方面选取指标建立"居住场势"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发展实力。研究结果:(1)长寿区223个农村居民点的引力值介于0.21—52.32,运用Natural breaks方法将农村居民点划分为16个就地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和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2)以207个非城镇化型农村居民点的"居住场势"值进行聚类分析,依此构建县域"中心村—基层村—迁并村"3级农村居民点体系,研究结果符合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的发展规律。研究结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较好地揭示了城镇—农村居民点这一层次结构中各要素间的联系,是从空间结构优化这一角度拓宽了农村居民点体系重构的思路。
潘菲杨庆媛樊天相冯应斌
关键词:土地整治
重庆丘陵地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以长寿区海棠镇为例被引量:52
2015年
以农村居民点斑块为研究单元,在分析海棠镇农村居民点斑块综合影响力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地貌,制定差异化的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并应用加权Voronoi图指导居民点斑块的迁移方向。结果表明:1海棠镇村级影响力居民点斑块面积183.57 hm2(183个);社级影响力居民点斑块面积206.86 hm2(391个);零星居民点斑块面积31.49 hm2(118个),影响力较大的居民点斑块主要分布在海棠镇中东部地势较平缓的区域;2通过布局优化,全镇农村居民点斑块总面积从优化前的421.92 hm2减少到优化后的353.73 hm2,减少了16.16%;居民点斑块密度由优化前的14.74个/km2降低到8.94个/km2,降低幅度达39.35%;居民点斑块平均面积从优化前的0.61 hm2增大到0.84 hm2,增加了37.70%。海棠镇农村居民点"小散乱"的空间分布现状得到较大改善。
樊天相杨庆媛何建潘菲邓永旺
关键词: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优化
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重庆市涪陵区青羊镇265户农户调查数据,将农户划分为纯农户、一兼户、二兼户和非农户,对不同类型农户耕地流转的特点进行解析,构建包括农户家庭状况、收入来源、资源禀赋和区位影响在内的Logistic模型,分析不同类型农户...
潘菲杨庆媛
关键词:农户耕地流转影响因素
基于广西气象数据的蒸散发计算公式对比及修正被引量:2
2014年
基于1951—2006年广西25个气象站气象资料,选取6个潜在蒸散发公式计算月ET0,并以FAO56-Penman-Monteith(PM)法计算结果为基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Doorenbos-Pruitt法与PM法线性计算结果相关性最好,Thornthwaite法、Hargreaves法、Makkink法、Turc法、Priestley-Taylor法计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相对较大。修正后Hargreaves法、Makkink法、Turc法、Priestley-Taylor法和Doorenbos-Pruitt法计算精度得到提高,特别在农作物生长时期(3—10月)内均方根误差较小,可用于计算广西地区ET0。
潘菲翟禄新杨庆媛
关键词:区域分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