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动脉
  • 4篇血管
  • 4篇造影
  • 3篇心脏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动脉造影
  • 2篇心肌
  • 2篇心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医学影像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冠状动脉造影
  • 2篇肺动脉
  • 1篇导管封堵
  • 1篇导管未闭
  • 1篇电影

机构

  • 11篇深圳市孙逸仙...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1篇王世德
  • 6篇袁旭春
  • 4篇蒋澄
  • 3篇邱翔
  • 3篇任至新
  • 3篇麻亮
  • 2篇蔡震宇
  • 2篇艾淑智
  • 1篇杜艳
  • 1篇张立仁
  • 1篇黄卫
  • 1篇王贤主
  • 1篇衣为民
  • 1篇曾小刚
  • 1篇蒋世良
  • 1篇徐松

传媒

  • 4篇现代医用影像...
  • 3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第九届全国临...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1篇1999
  • 1篇199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冠脉CTA在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畸形检测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冠脉CTA在右冠状动脉起自于左冠状动脉窦畸形患者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2月至2012年02月在我院行冠脉CT检查发现的26例右冠状动脉起自于左冠状动脉窦的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及冠脉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畸形的冠脉CT检出率为1.5%,其中右冠状动脉出现有意义狭窄13例,占50%。结论:右冠状动脉起自左冠状动脉窦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但此种畸形易引起右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绞痛、心梗甚至猝死,冠脉CT对此种畸形的检测及狭窄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王贤主杜艳邱翔袁旭春王世德蒋澄
关键词:右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放射技术人员在质量控制中的自我管理
2006年
放射科技术人员的质量控制(QA/QC)工作在我院已经开展多年,它主要涉及人员素质、机器设备及胶片等消耗材料三大要素。后两者相对容易改善,而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一个难点,也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在这里就如何提高质量控制中的自我管理进行探讨。
任至新王世德曾小刚
关键词:自我管理放射科
三种心血管造影组合对肺动脉闭锁肺动脉发育情况的评价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评价分析三种心血管造影组合显示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发育情况。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X线平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血管造影。重点分析三种造影组合对显示肺动脉发育情况的优缺点。结果(1)右心室造影+楔入肺静脉造影共3例,均显示左右肺动脉融合,一侧肺动脉发育细小。(2)右心室造影+弓降部主动脉和/或升主动脉造影共15例,其中11例主要由未闭动脉导管供血,均见左右肺动脉融合,融合部狭窄3例,一侧或双侧肺动脉发育不良或变细8例,2例可见主肺动脉及盲端;另4例左右不融合。(3)右心室造影+弓降部主动脉或升主动脉造影+体肺侧支血管造影共4例,其中1例由细小动脉导管供血,左右肺动脉融合并发育较好;3例均由小体肺侧支和网状细小血管供血,肺动脉发育细小。结论三种心血管造影组合均能有效显示肺动脉发育情况,主动脉造影能全面了解体肺侧支血管分布,选择性侧支血管造影是术前栓塞所必要的;楔入肺静脉造影可极好地显示纵隔内肺动脉的情况。
王世德袁旭春任至新艾淑智
关键词:心血管造影肺动脉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影像学表现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了解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总结9例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者的X线平片、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影像资料,重点观察治疗过程与影像改变的关系。结果9例患者治疗前影像学资料表现为肺淤血,心影普大,二、三尖瓣关闭不全等;治疗后心影明显回缩(0.63±0.07比0.54±0.05,P值<0.01),肺淤血改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大〔(28.78±12.32)%比(45.56±8.75)%,P值<0.01)〕,其中3例心肺影像学表现恢复正常。当心动过速复发后,其影像又表现异常。结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的影像学诊断具有动态特异性,完全控制心率后影像学表现可无异常。
王世德衣为民黄卫
关键词:心动过速心肌病X线医学影像
64层螺旋CT动态电影诊断心肌桥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观测心肌桥及其下的壁冠状动脉在心动周期不同时相的变化,比较壁冠状动脉受压后狭窄率的变化与冠状动脉造影测值的差异,探索心肌桥的形态、位置、厚度与壁冠状动脉狭窄率的相关指标及其相对应的心功能变化,进一步评估心肌桥引起心脏突发事件的风险。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7-2011.12月我院8942例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者中发现心肌桥病例630例,在行冠状动脉CTA前后一月内行冠状动脉造影者70例对照,采用多排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结合多平面重组技术、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技术观测心肌桥,比较动态电影技术与冠状动脉造影技术测值的差异;结合Philips Brilliance心功能分析软件计算心功能的变化。结果:64层螺旋CT动态电影技术诊断心肌侨及壁冠状动脉与冠状动脉造影具有高度一致性,且动态电影技术检出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造影(p<0.05);卡方检验显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心肌桥的存在对射血分数及左室容积并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CT动态电影技术为临床估测心肌桥的风险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邱翔蒋澄麻亮袁旭春王世德蔡震宇
关键词:心肌桥冠状动脉造影
Amplatzer法封堵动脉导管未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1999年
目的:评价Amplatzer法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疗效。材料与方法:采用Amplatzer法封堵动脉导管末闭4例,男1例,女3例。年龄5个月~30岁,平均20岁。动脉导管直径13~6.0mm。结果:技术成功率100%。1个月随诊观察无残余分流。结论:Amplatzer法是治疗动脉导管未闭的一种有效的非外科手术方法。
袁旭春蒋世良王世德
关键词:动脉导管未闭经导管封堵AMPLATZER法
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影像学观察8例
2006年
目的了解心脏移植术后心肺的主要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8例同种原位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包括X线床旁相,心脏远达,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心内膜心肌活检。结果X线床旁相及远达显示胸腔积液和心胸比率变化;心电图表现为各种心律失常,继发ST-T改变;超声心动图显示心包积液,瓣口返流,右心增大及肺动脉高压,左室收缩功能变化;心内膜心肌活检1例呈中度排斥反应。结论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对心脏移植术后的动态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王世德
关键词:心脏移植医学影像排斥反应
两组260例冠状动脉旁路术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2007年
目的:回顾分析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的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资料,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进行评估。材料与方法:对两组不同时期26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术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包括X线胸部平片、生化、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主要是冠状动脉造影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单支冠状动脉病变行旁路搭桥术下降6%,双支病变上升4%,三支病变下降5%,多支病变上升7%。合并高血压病或患有Ⅱ型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明显增大。结论:冠状动脉造影能准确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的程度和类型,对选择治疗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王世德袁旭春蒋澄麻亮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术血管造影心脏疾病
婴幼儿心导管及造影检查的临床分析
1996年
婴幼儿心导管及造影检查的临床分析广东省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518001)袁旭春,张立仁,王世德随着心脏外科矫治手术的日趋发展,婴幼儿心导管及造影检查亦愈增多。本文分析了本院1993年2月至1994年11月间34例患儿的检查资料,现总结报告如1材料...
袁旭春张立仁王世德
关键词:儿童心导管插入心血管照影
主动脉CTA诊断主动脉夹层合并肺动脉栓塞的价值
2012年
目的:提高影像医师在主动脉CTA中发现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意识。材料与方法:对2008.6-2012.5在主动脉CTA检查中意外发现的肺动脉栓塞10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主动脉CTA可以同时诊断主动脉夹层和肺动脉栓塞,在主动脉CTA前应仔细检查病人体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最经济的扫描模式可以减少漏诊。
邱翔蒋澄王世德麻亮蔡震宇徐松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